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元文学艺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传统文化的形成与演变

材料一   秦汉(主要是汉代)时期创建的封建国家、地主和自耕农三位一体的土地所有制度;以中央集权为核心和特征的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以儒为主,以法为辅,以阴阳五行为理论骨架而统合诸家的思想文化制度;以太学为主导的官方学校教育制度等等。都从不同的层面,对大一统的、多民族的、趋善求治的中国古代文化类型及其特点的形成,起了文化整合的作用。从整体结构和功能而言,中国文化所具有的兼容性,很大程度来自秦汉时期所创建并为后世所承袭的各项制度,以及这些制度在功能上的整合。

——摘编自李宗桂《论大一统的秦汉文化》

材料二 宋型文化是积极昂扬的入世型文化,讲究履践,注重实用,强调经世,体现出一种济世情怀。当时士人对流传多年的传统经学,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和看法,绝不轻易认同前人,并对传统经学家“疏不破注”的做法不以为然。最具代表的人物有欧阳修、刘敞、王安石三人。宋代学者几乎对所有流传下来的经典,都持一种怀疑和批判的态度,而不是一味的盲从古人。陆游说:“唐及国初,学者不敢议孔安国、郑康成,况圣人乎!自庆历后,诸儒发明经旨,非前人所及;然排《系辞》、毁《周礼》,疑《孟子》,讥《书》之《岚征》《顾命》,黜《诗》之序,不难于议经,况传注乎!

——摘编自董德志《略论宋代文化的时代特征》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汉文化形成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代文化的特征并分析宋代文化的影响。
2022-01-24更新 | 239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2022届高三上学期1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宋代—在世界历史上,中国文化曾一直保持着世界领先的地位,宋代被誉为“东方的文艺复兴”。宋代广泛推进农业生产,大力开垦荒地,为文化兴盛创造了基础,哲学、史学、诗词、艺术诸方光耀百世。由于宋代的政策使然,宋代的科举制度使得许多民间百姓有了机会入仕和参政,所以许多画家纷纷出山,进入朝廷。宋代成为历史上宫廷绘画最兴旺最活跃的阶段。文人学士把书画视为高雅的精神活动和文化素养,并对绘画提出鲜明的审美标准,在创作和理论上都开始形成独特体系。社会、宫廷、文人士大夫之间的绘画创作各具特色而又相互影响,使宋代绘画在内容、形式、技巧诸方面出现群彩纷呈、多方面发展的局面。其中最有建树的是广泛表现社会生活的风俗画,如《清明上河图》《货郎图》《耕织图》。

文艺复兴是一场文化运动,对人们的思维、生活、饮食、绘画以及音乐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文艺复兴时期最主要的是文化的变化。这包括了人的感观,人的信仰,人的欲望以及人的世界观。这时期的作品都要求打破封建神权,打破封建的禁欲主义,打破封建制度对人精神甚至肉体的封锁。在美术方面,达芬奇总结了15世纪艺术家的研究成果,在绘画构图、明暗、透视、色彩等方面都有所简述。

——摘编自吉媛媛《试论中国宋朝与意大利文艺复兴的艺术成就》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解读宋代何来“文艺复兴”?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的艺术与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异同点。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周时期,“官学”转变为“私学”,进而发展为各种学派。各学派的创始人及主要思想家称为“子”。先秦诸子以春秋末年的孔墨显学勃兴为开端。而诸子正式形成并竞相争鸣,则在战国年间。其时之所以出现文化多元发展的盛况,至少与三个因素有关:第一、春秋战国去古未远,保有较多原始民主的遗存;第二、周天子地位下降,列国各行其是,政治多元为文化多元提供了条件;第三,正因为政治及观念的新权威尚未树立,而原始民主遗风犹存,故当年的士子普遍富有批判精神,这种犀利的社会批判精神增强了诸子学说的锐利性。

材料二   唐文化极一时之盛,表现在以博大的胸怀,如“长鲸汲百川”似的吸收异族外域文化。唐人不仅广泛接受胡乐、胡舞、胡装、胡食,使唐文化丰富多彩,富于阳刚之气,而且以空前规模吸收外域精华,外域文化如“八面来风”般涌入唐代中国,“使唐文化成为一种世界性文化”,而公元6世纪至8世纪的唐都长安,更成为一个世界性都市,其中鸿胪寺接待了七十多国外交使节,其国子学和太学也先后接纳三万余名外国留学生。隋唐文明更是向外部世界辐射,如汉字、儒学、纲常律令、科学技术、中国化佛教等都对周边乃至更远地区产生了影响。

材料三   宋代的书院制度和私人讲学,促进了文化传播和学派形成,使自由议论之风发展。别具一格的“宋学”得以形成和繁衍……在精致而又森严的贵族世界之外,还有一种文化形态崛起,这就是在熙熙攘攘的商市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成长起来的野俗而生动的市民文化⋯⋯宋代科技的辉煌发展是全方位的,地理学、地质学、医药学、冶金术、造船术、纺织术、制瓷术等都有辉煌的成就。这也是一个科学家辈出的时代,“百科全书式”的人物沈括“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皆有所论著”,且创见迭出。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冯天瑜《中华文明五千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文化“极一时之盛”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各举出一个宋代贵族世界文化和市民文化的具体例子,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宋代文化、科技全方位辉煌的因素。
2023-12-09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云阳县、梁平区等地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联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司马迁自幼受《春秋》影响颇深,继而作《史记》,形成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崇高抱负。《史记》作为一部历史巨著,是一部政治、经济、文化、人物、风俗、地理等兼容并包的“百科全书”。司马迁记述历史,“其文直,其事赅,不虚美,不隐恶”,坚持直笔,展示了他一代史学大家的治史态度。

——摘编自张迪《司马迁与司马光史学思想的比较》

材料二   司马光曾叙述了《资治通鉴》的总纲:“臣欲删削冗长,举撮机要,专取关国家兴衰,系生民休戚,为编年一书……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其书记述了“善可为法,恶可为戒”的一系列史实,将明君、忠臣、良将、循吏等种种条教方略,详备记载。司马光以“信史”作为基本要求,既歌颂历代统治者光荣的政绩,亦记述昏君的残暴及人民的反抗,“使观者自择其善恶得失,以为劝戒”。

——摘编自伊兜《伟大的〈资治通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二司马治史的异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成为史家应包括的品德素养。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时期,女性文学进一步发展。据记载,先秦至唐,有作品流传的女作家不过33位,而宋代女词人近90人,女诗人200多人。宋代女性作家有的来自宫廷嫔妃、大家闺秀,有的来自平民百姓、婢妾娼妓。她们中,除李清照、朱淑真外,魏夫人、吴淑姬、温琬、张玉娘等人,也是当时较为著名的女性作家。她们从闺阁中走向了世界,突破了女性学单一的闺中诗模式,其中更有抒情写景、咏史怀古、军旅边塞、爱国之诗等,整体质量达到了中国古代女性文学的最高峰。

——摘编自李兰《宋代女性文学成因及价值探析》等

材料二   宋代将女性作为文学创作对象的风尚盛行。如词作品中描写最多的便是女性,这与宋代歌楼酒肆业的高度繁荣密切相关;同时,词的婉约性决定了它更多地以“绮筵公子,绣幌佳人”为描写对象。除此之外,宋代文学中还有较多女性形象塑造的是话本小说。它对市井小民中女性形象的塑造尤为成功,《快嘴李翠莲》中的李翠莲、《碾玉观音》中的璩秀秀等,她们努力挣脱封建礼教的束缚、追求自由平等的爱情和独立的人格,其经典形象深入人心。

——编自杜少静《浅析宋代女性与文学之关系及其产生原因》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女性文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将女性作为文学创作对象的风尚盛行”的原因。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沿袭前朝体例的基础上,宋代史学又开创了新的体例。自上古到近古,编年体沦为了纪传体的“陪侍”,到了两宋,会通思潮成为史学的主流,成为时代的宠儿。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取纪传体之长补编年体之短,融合成新的体例,打破了纪传体的独尊地位,为后人所依照。如《续资治通鉴长编》《明通鉴》《续资治通鉴》等,这些都是比较有价值的编年体著作。在唐代,刘知几的《史通》是一部不朽的史评。到了宋代,也有对当时的问题进行评论的,如吴缜先生的《新唐书纠熠谬》《五代史纂误》,其中列举的《新唐书》《五代史》的错误,大都言之有理,批评中肯。学者们对史书、历史问题也都纷纷推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其中欧阳修的《正统论》《本论》和朱熹的《朱子语类》都能从历史事实出发,阐释自己的观点。

——摘编自李晓佳《论宋代史学发展的特点》

(1)根据材料,概括宋代史学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史学发展的原因。
2023-11-26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普通高中跨市联合2024届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孟元老对北宋京城汴梁作了如下描绘:太平日久,人物繁阜,垂髫之童,但习鼓舞,斑白之老,不识干戈,时节相次,各有观赏……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给汴梁增添新的文化演绎动力的重要源泉是街市赋予它的浓厚的世俗性。街市的产生,不仅带来了汴梁城市商业活动的全面开放,也把城市变成了繁荣的大众生活的场所,带来了市民文化的勃兴,极大地丰富了城市作为人居环境的内涵,造就了高雅文化植根的土壤。

——摘编自孟元老《东京梦华录》等

材料二   “讲史”是宋代说话四家之一,它和“小说”一家最受市民阶层欢迎。宋代讲史中最著名的话本是《汉书》《三国志》《五代史》,这些话本中的主要人物虽然是帝王将相,但却能引起市民的广泛兴趣。与“讲史”话本相比,“小说”话本的题材则十分广泛,如《错斩崔宁》《错认尸》《错勘赃》等话本是在“错”字上做文章的公案小说;还有描写人物的爱情小说,如《碾玉观音》中对裱褙匠的女儿璩秀秀、碾玉工匠崔宁的描写,《志诚张主管》中对绒线铺主管张胜等人的充分描写。

——摘编自王平《城市经济与市民文化影响下的宋元话本小说》等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推动北宋京城汴梁城市商业繁荣发展的动力。
(2)城市经济与市民文化影响下产生宋元话本。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宋代城市不同话本反映了市民阶层的哪些诉求。
2023-11-20更新 | 273次组卷 | 5卷引用:辽宁省大连长兴岛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2023·辽宁·高考真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旧唐书》200卷,后晋刘啕等历时4年撰成。编修者以唐代国史、实录及朝报、吏牍、家状等为主要编撰材料,但对材料缺少剪裁和整理,“敷衍成帙”。纪传中大量抄录唐代皇帝诏敕和臣僚奏疏、表章、诗赋等,屡现“本朝”“今上”等文字。因其保存很多原始材料,司马光编写《资治通鉴·唐纪》时,纪事多取自《旧唐书》。

北宋时,仁宗令欧阳修等重修唐史,历时17年乃成《新唐书》225卷。书中创设4表,增加3志及列传331人,列传部分还参考了碑志、家谱等新材料。新设《藩镇》《奸臣》《叛臣》《逆臣》等类传,并将《忠义》调至类传第一。大删《旧唐书》所录诏令、奏疏等,或直接将骈文改写成散文,总字数比《旧唐书》少约16万字。

——摘编自陈高华等《中国古代史史料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史料角度分别概括《旧唐书》与《新唐书》的价值。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唐书》的编修原因及其编纂原则。
2023-09-15更新 | 1955次组卷 | 10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三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宋代士大夫对中国文化发展路向的一个重大影响,就是文化趣味的转变。一扫秦汉以降以雄浑见长的文化风格,宋代士人将目光由外转向内在,注重雕琢和品味。

宋诗:钱锺书称“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盛”。如果说,宋代理学导源于韩愈的道统说,那么宋诗主意主理的风格也深受韩愈“文以载道”思想的侵染。

宋词:北宋初年的柳永从民间生活中汲取创作灵感。继柳永而起的,是婉约词人,他们对柳词的俗话俚语进行“改造”,使词的语言雅致精炼。雅是宋词风格,也是宋代文人士大夫的风格。

文人画:与宋词一样,宋代文人画追求品味高雅,“四君子”梅、兰、竹、菊成为文人画描摹对象。与此同时,追求气韵生动也成为文人画的特点。

文房四宝:在追求雅文化的过程中,文房清玩成为宋代士人闲情偶寄对象。笔、墨、纸、砚是文人抒发灵性的工具,成了充满文人情趣的工艺品。

---摘编自冯天瑜、杨华、任放编著《中国文化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士大夫“文化趣味的转变”并概括其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词典型风格形成的原因。
2022-12-22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皖豫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阶段性测试(二)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资治通鉴》在探讨历史盛衰上体现出史学求通的思想,由于时代的特点,司马光总结历史盛衰经验,除关心秦何以亡,汉何以兴,隋何以亡,唐何以兴这些问题外,侧重探讨如何用封建纲常礼教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司马光关于历史过程的王道、霸道的观点是保守的、倒退的历史运动观。《资治通鉴》选择史料的标准:一是求实,这是考异法要解决的问题;二是鉴盛衰,法善戒恶,这是政治、伦理道德的标准。司马光考史是为修史服务的,《通鉴》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历史文学价值。《通鉴》在史学史上有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吴怀祺《的价值和司马光的历史观》

材料二   九一八事变后,政府为唤醒国民爱国精神,通令各大学开设中国通史课程。傅斯年等提出了“书生何以报国?”的问题。钱穆为了讲好通史课,先后编写了几种讲义,又编选了一部《参考资料》,后编成《国史读本》,此外,尚有“通史随笔”五六册,汇集备课时所需史料,到西南后又续有补充,为《国史大纲》之祖本。《国史大纲》成书后,钱穆写成《引论》一篇,在昆明《中央日报》上发表,正面阐述了钱氏“新史学”的基本内涵,批评了当时流行的各种史学观念。他强调,一国历史与文化实是民族赖以存在之基础,“国史”应成为一种国家和国民的教育。

——摘编自冯峰《钱穆研究三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资治通鉴》的史学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钱穆撰写《国史大纲》的历史背景及意义。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优秀史学著作的共性价值。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