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元文学艺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23-24高一上·云南楚雄·期末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据统计,《元曲选外编》出现的162种元杂剧中,有大量少数民族语言,这些语言以汉字直接记录少数民族语言发音的形式出现,如女真语阿马(父亲)、阿者(母亲),契丹语曳刺(军士或衙役),蒙古语巴都儿(英雄),等等。 由此可知,元杂剧(     
A.促进了民族文化交融B.标志着戏曲艺术的成熟
C.推动了儒学思想传播D.反映了市民文化的兴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据统计,现存元杂剧中的包公戏多达11种,剧中包公不仅是公正法庭、廉明清官的代表,还赋予他沟通阴阳两界、日断阳夜断阴的能力。这体现了元杂剧(     
A.真实反映元朝社会黑暗B.承载着民众的愿望诉求
C.呈现哲学化思辨化色彩D.吸收了京剧的表演风格
3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题目。

中华文明史上的两座高峰——唐、宋

宋代文化是唐代文化的延续和发展。唐代所建立的三省六部、科举、均田等制度,已经标志着行政管理体制的完善。宋代又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更加完善的文官制度,中枢大臣之间,中央和地方之间得以相互制衡。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宋代政治制度上“相互制衡”的表现。
(2)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思想、文学艺术、科技中任选三个方面,说明宋代在这些方面的新发展。
4 . 下表是不同时代的文学主流形式和内容节选。由此判断我国文学发展的趋势为(     
文学形式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小说
内容节选群窈嗟内安能使我今宵杨柳地也天也我见见了

A.表现出地域化特点B.形式多样相互影响
C.越来越走向平民化D.内容丰富贴近时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宋皇帝谨致誓书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成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

——【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二   自契丹侵取燕、蓟以北,拓跋自得灵、夏以西,其间所生豪英,皆为其用。得中国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籍,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所为,皆与中国等。

——【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赠送财物)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之下矣。

——【北宋】苏洵《六国论》


(1)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辽、西夏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其产生的历史作用。说明辽、西夏与北宋是如何在碰撞中交融的。
(2)材料三中苏洵的论述的目的是什么?它与材料一所述的史实有何联系?
2022-08-28更新 | 217次组卷 | 5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城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某学习小组收集到如下资料:“元杂剧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成熟”“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沈括著《梦溪笔谈》”“柳永的词是一面鲜亮的旗帜”等,从中可推断他们的研究主题(     
A.戏曲发展达到顶峰B.宋元科技文化高度繁荣
C.宋朝科学水平很高D.文学居世界领先地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北宋时,苏辙出使辽国,发现其兄苏轼在当地如雷贯耳,诗词文章亦广为流传。之后,他在赠友人的诗中写道:“谁将家集过幽都,逢见胡人问大苏。”这表明(       
A.宋辽实现文化习俗统一B.文学成为民族交流的载体
C.诗词成为当时文学主流D.苏轼文学具有独特的魅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如图为宋代文学艺术领域变化的部分情况。对这些变化起直接作用的因素是
A.印刷技术发展B.城市经济繁荣
C.科举制度完善D.市民文艺兴起
2021-01-24更新 | 1107次组卷 | 7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在世界文化发展历程中,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均有一些内在的共通之处。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倘若作一个历史的平行比较的话,那么中国式的文艺复兴比欧洲早了五百年。北宋年间的人文气象,与五百年后的意大利城邦十分相似,具有一种人的自我觉醒的品质,以及相应的人文关怀的自觉。……欧洲的文艺复兴非常迅速地产生出辉煌的文明成果,而工业文明又反过来推动和扩展了文艺复兴的文化成就,彼此相辅相成,互相激励又互相补充。相反,始于北宋年间的中国文艺复兴,非但没能得到文明化成果的支撑,反而受到非常惨烈的夹击,……如同石缝里的小草一般,气若游丝,时不时地艰难苟活于一息尚存的窘迫。

——李劼《中国文艺复兴的历史回眸和可能性空间》

材料二   人类社会是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不同时代的划分具有不同标准。从新生产方式和新阶级力量出现的角度来看,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文艺复兴都是新时代与旧时代的分水岭。……从历史意义上讲,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文艺复兴都是思想文化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的起点。

——王欣《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欧洲文艺复兴之异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宋年间人文气象的具体表现,并联系宋朝时局和思想文化,说明“中国文艺复兴”的结局产生的原因。
(2)从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出发,材料二中“新时代与旧时代的分水岭”应如何理解?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文艺复兴都是思想文化现代化的起点”这一结论的合理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下图是元代倪璜的《六君子图轴》,画的下部位置上有一处平缓的斜坡,有松树、樟树、柏树、槐树、楠树、榆树六种不同的树木屹然挺立,画面远方隐约可见一座山。该画作体现了
A.文人追求意境B.文化的世俗化C.高超写实手法D.商品经济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