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元文学艺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在宋代,词人的创作不是专为抒发主体情志,而是去表现其精神产品的消费者的愿望和情绪;市民们在瓦舍中尽情地观赏百戏和娱乐,但这种文化消费是要付费的。这些现象说明了宋代
A.享乐主义观念成为潮流B.士人阶层审美情趣的提高
C.人文主义精神开始兴起D.文艺商品化、世俗化趋势
2021-12-29更新 | 326次组卷 | 37卷引用:2019年秋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检测:第三单元测评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有学者在评价元曲的用语时指出:“造语必俊,用字必熟,太文则迂,不文则俗,文而不文,俗而不俗。”据此可知,元曲
A.反映的是市民阶层的需求B.与文人画的审美取向相同
C.体现出雅俗共赏的美感D.代表了文学世俗化趋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     
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C.儒学处于独尊的地位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
4 . 宋词从开始的以男女之情、离别之恨、羁旅之愁等为主要题材,发展到后来的苏轼“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即无事不可入词、无物不可入词的境地。这反映了宋词
A.文学的功能非常强大B.社会化的发展趋势
C.浓厚的儒家人文情怀D.适应市民阶层需要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从汉代到明清,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
A.逐渐神秘化B.逐渐贵族化C.逐渐宗教化D.逐渐平民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唐代中国的绘画题材仅限于贵族阶层的生活,到了宋代平民阶层的生活场景多见于绘画内容。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程朱理学的逐步形成B.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
C.统治阶级喜好的改变D.社会主流思想的变异
7 . 北宋范宽的《溪山行旅图》中肌理粗糙的山石,若隐若现的山泉、瀑布、寺庙、骡匹和行人等细节都极其精微:而南宋马远的《晓雪山行》,占画面大部分的山坡、石块和树木都是逸笔简洁,呈现出与前者截然不同的灵气,这种变化体现出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B.商品经济发展后市民阶层文化需求
C.“心性为主,外物为从”的精神取向D.时代变迁背景下画风世俗化的倾向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