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元文学艺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宋代的各种说唱艺术、话本小说、戏曲、语录等文艺形式的发展扩大了通俗文学的势力范围,初步呈现出雅俗共存的局面。连宋朝皇帝都愿意听“话说赵宋某年”的话本小说。对此现象的合理解读是(     
A.文言文体受到严重冲击并开始衰落B.通俗文学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C.君主好恶决定文学艺术的发展方向D.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的发展
2022-11-28更新 | 496次组卷 | 68卷引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中华文化史》中写道:“宋词、宋文、宋画、宋代文玩及宋代理学,构成了—个精致辽阔而又森严的贵族世界,而在这一世界之外,另有一种文化崛起,这就是在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成长起来的粗俗而生动的市井文化。”这反映了宋代(  )
A.理学推动了贵族文化的兴起B.创造了古典文化辉煌的顶峰
C.市井文化冲击了贵族的文化D.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加强
2021-07-24更新 | 1269次组卷 | 71卷引用:重庆市万州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列壁画出自山西洪洞广胜寺内明应王殿南壁东侧,描绘了一个元杂剧戏班登台谢幕的情景。从画中人物头戴冠饰、脸谱鬓须、服装道具,可以看出净、末等角色皆备,行当齐全。作为研究元代杂剧的史料,壁画(     

元杂剧演出壁画(元泰定元年1324年)
A.需要进一步甄别壁画的真实性B.可以佐证元代艺人的社会地位
C.证明了元杂剧艺术的文学价值D.可直接研究元代戏剧人物形象
2021-03-15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二十九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文学可以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里依次引用的文学形式分别是
A.楚辞、汉赋、唐诗B.楚辞、唐诗、宋词
C.宋词、唐诗、楚辞D.唐诗、宋词、元曲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形式、内容和风格。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自立国之始,就为外患所困扰,长期与辽、西夏、金等游牧民族政权相对峙。……

(这些少数民族势力)对宋人世界的长期包围与轮番撞击,产生了双重文化效应。一方面,北宋人因被动挨打而生的忧患,南宋人因国破家亡而生的忧患,渗透于宋文化的各个层面……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市民阶层对通俗文化的需求增强,因科举废行而入士无门的下层知识分子的介入,以及戏剧自身的发展,促成了元杂剧在短时间走向繁荣。……元曲的兴起与发展,有着复杂的原因。首先,先代的社会现实是元曲兴起的基础,元朝疆域辽阔,城市经济繁荣,宏大的剧场,活跃的书会和日夜不绝的观众,为元曲的兴起奠定了基础;其次,元代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和融化,促进元曲的形成;再次,元曲是诗歌本身的内在规律及文学传统继承、发展的必然结果。

——摘编自谢士霞、王晓燕《元代元曲兴起的原因浅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文化的总体特征及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曲兴起的原因和影响。
6 . 如图为宋代著名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节选),描绘了北宋时期都城汴京忙碌的商运场景。该作品体现了
A.艺术审美与市井风情的交融B.人文意蕴与史料价值的统一
C.工笔画法与写意画法的协调D.海上贸易与市镇经济的交流
7 . 元代杂剧“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其代表做《窦娥冤》描述一位叫窦娥受害含冤而死,她在临刑前发下了三桩誓愿:血溅白练、六月飞雪、楚州大旱三年,这三桩誓愿都得到了实现。这种描写
①反映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强化②折射劳动人民的正义呼声
③反映了儒家的天人感应理论④代表了市民文化开始兴起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2020-08-05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2015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下图是元代倪璜的《六君子图轴》,画的下部位置上有一处平缓的斜坡,有松树、樟树、柏树、槐树、楠树、榆树六种不同的树木屹然挺立,画面远方隐约可见一座山。该画作体现了
A.文人追求意境B.文化的世俗化C.高超写实手法D.商品经济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以水磨为主题的绘画兴盛于五代。下图《闸口盘车图》为画家卫贤于宋初绘制,描绘了河旁闸口的磨面作坊、堂屋和商船。对此画评述准确的是
A.面对战乱有感而发,寄托了作者的理想B.目的是详记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应用
C.将“格物”精神用于绘画,写实而严谨D.是再现当时生产和生活场景的风俗画卷

10 . 材料   苏轼,眉州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轼对词的变革,基于他诗词一体的词学观念和“自成一家”的创作主张。自晚唐、 五代以来,词一直被视为“小道”。柳永虽然一生专力写词,推进了词体的发展,但却未能提高词的文学地位。而苏轼首先在理论上破除了诗尊词卑的观念。他认为诗词同源,本属一体。词“为诗之苗裔”,诗与词虽有外在形式上的差别,但它们的艺术本质和表现功能应是一致的。

神宗照宁年间,东坡知密州任上,遭遇大早和蝗灾。熙宁八年(1075) 三月至五月,凶早,东坡多次祈雨于常山,作《祭常山神祝文)。祈神常山庙修成,东坡作《祭常山祝文),说“追滋有秋,岁得中熟”。因在常山泉水处祈雨,东坡立名日“雩泉",并作《雩泉记》。“记”中感谢神思,也指斥官吏不闻.不问百姓所诉连年蝗早灾情。六月至十月,复大早,皇令三次祈雨于常山,诏示常山神封爵,东坡相继作.《祭常山神祝文》第二首及《超然台记》。

----摘编自 《百度百科》及《“天地与人一理也”----苏东坡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理念与实践》饶学刚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轼的文学成就,并分析宋词走向繁荣的原因。
(2)评价苏东坡写祈雨文的作用。
2020-06-03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重庆市巴蜀中学高三适应性月考卷(七)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