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元文学艺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宋代诗人在写诗时,会更多地运用典故,或化用前人的诗句,以锻炼自己的诗句。这反映了当时(     
A.诗人社会阅历短浅B.诗歌关注社会生活
C.文化重心移向市井D.书籍普及范围较广
2023-01-13更新 | 178次组卷 | 4卷引用:重庆市百师联盟2023届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五)历史试题
2 . 北宋画家论及山水画的创作,提出“春山烟云绵连,人欣欣;夏山嘉木繁阴,人坦坦;秋山明净摇落,人肃肃;冬山昏霾翳塞,人寂寂。”该认识反映的中国山水画的特征是(     
A.强调人物为核心的布局构图B.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
C.强调以花鸟为主要描绘内容D.注重对客观自然景物的逼真摹写
3 . 【耍孩儿】不是我窦娥罚下这等无头愿,委实的冤情不浅。若没些儿灵圣与世人传,也不见得湛湛青天……【一煞】你道是天公不可欺,人心不可怜,不知皇天也肯从人愿。做甚么三年不见甘霖降?也只为东海曾经孝妇冤。材料所示艺术形式的特点是(     
A.反映现实生活,内容质朴B.专重铺陈排比,气势恢宏
C.语言雅俗并存,格律自由D.辞藻瑰丽华美,想象奇特
2022-12-28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强基联合体2023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具有高度写实性,是研究宋朝历史的重要史料。有学者经仔细观察,发现在千余人的整幅画卷中唯有一个胡人形象,与隋唐广泛表现胡人的中原艺术作品差别明显。究其原因,最有可能是(     
A.对外政策的封闭B.陆上丝路的受阻
C.朝贡贸易的限制D.画家偏好的影响
2022-09-08更新 | 14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元至正五年(1345),由中书右丞相脱脱担任都总裁的《辽史》《宋史》《金史》三部史书纂修成书。在三史的修订中,摆脱了正统之争,采取平等对待三朝的原则。汉、蒙古、畏兀儿等多个民族的学者参与了编修。元朝史书编修
A.创新了编写体例B.消除了民族分歧
C.稳定了社会秩序D.助力了国家治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宋代大足石刻窟龛群造像中的“西方极乐世界”部分,人物众多,场面繁杂,描写细致。与之相邻的是“地狱变相”,逼真地表现出受刑者在地狱中的惨状,并以写实的雕刻手法再现了种种日常生活的场景。这反映出宋代
A.深受西方宗教文化的影响B.川渝地区成为全国宗教文化中心
C.宗教艺术呈现世俗化倾向D.理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已确立
2022-02-15更新 | 331次组卷 | 3卷引用:重庆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第六次质量检测(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资治通鉴》在探讨历史盛衰上体现出史学求通的思想,由于时代的特点,司马光总结历史盛衰经验,除关心秦何以亡,汉何以兴,隋何以亡,唐何以兴这些问题外,侧重探讨如何用封建纲常礼教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司马光关于历史过程的王道、霸道的观点是保守的、倒退的历史运动观。《资治通鉴》选择史料的标准:一是求实,这是考异法要解决的问题;二是鉴盛衰,法善戒恶,这是政治、伦理道德的标准。司马光考史是为修史服务的,《通鉴》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历史文学价值。《通鉴》在史学史上有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吴怀祺《的价值和司马光的历史观》

材料二   九一八事变后,政府为唤醒国民爱国精神,通令各大学开设中国通史课程。傅斯年等提出了“书生何以报国?”的问题。钱穆为了讲好通史课,先后编写了几种讲义,又编选了一部《参考资料》,后编成《国史读本》,此外,尚有“通史随笔”五六册,汇集备课时所需史料,到西南后又续有补充,为《国史大纲》之祖本。《国史大纲》成书后,钱穆写成《引论》一篇,在昆明《中央日报》上发表,正面阐述了钱氏“新史学”的基本内涵,批评了当时流行的各种史学观念。他强调,一国历史与文化实是民族赖以存在之基础,“国史”应成为一种国家和国民的教育。

——摘编自冯峰《钱穆研究三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资治通鉴》的史学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钱穆撰写《国史大纲》的历史背景及意义。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优秀史学著作的共性价值。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