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元科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 道试题
1 . “八段锦”起源于北宋,每一段都配有歌诀,都与疾病预防、脏腑调理相匹配,每一段都要求上下肢动作协调配合,动作柔和、舒展、自然而不用僵力,所谓“锦”者,是誉其似锦之柔和优美,整套动作练习要求做到自然连贯。“八段锦”的出现(     

A.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B.说明了中国古人对卫生保健的重视
C.证明了古代中医处于世界领先地位D.有效地避免了大型疫病的广泛传播
2024-05-13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凉山州高三下学期三诊考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沈括,北宋科学家,杭州钱塘人。沈括从小接受了系统的儒学教育,并随父官游四方。1063年,流括进士及第,后任馆闹校勘,有较充裕的时间深入研究天文和历算,并修成《奉元历》。晚年撰写的《梦溪笔谈》袁括了他的科学思想与成就。流括生活的年代盛行理学,在与理学思想的论争中,他提出了“事非前定”的命题。沈括注重对自然现象进行实际的观察与调查,在验证“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时,他经过仔细观察后发现深山里气候较平原寒冷,温度也低,热量不足,所以桃花比平原上开得晚的结论。沈括还注重搜集、探寻来自群众实践中的科学成果,并极力在原有基础上加以系统总结,并探溯后面的共性。对待各种问题,流括总是会采取怀疑的态度。在制造浑仪的过程中,他列举了天文学说的十三点错误,迹一反驳;他还根据自己的理解,大胆革新掉浑仅中不能正确显示月球公转轨迹的月道环,放大窥管口径使它能看到极星等。

——摘编自汤晓瑜《论沈括的科学思想》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沈括科学成就取得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沈括的科学研究思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汉代《氾胜之书》记载小麦选种“择穗大强者”;北朝《齐民要术》记载利用不同种的树木进行嫁接来提高果树结实和改良品质;南宋《农书》记载种桑“择美桑种椹”,“唯取中间一截”,“以种即其干强实,其叶肥厚”。这说明我国古代科技的发展(     
A.注重生产经验的总结B.推动了近代进化论产生
C.局限在农业生产领域D.形成了系统的科学体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在宁夏发现的印制于西夏后期(南宋时期)的一本佛经残本有以下特点:(1)墨色浓淡不均;(2)有个别字排倒;(3)有隔行线的痕迹。另一本佛经上有西夏文刻款“选字出力者”等语。据此可确证的是(     

A.佛经的雕版印刷始于宋代B.西夏的雕版印刷术不够成熟
C.西夏已经出现活字印刷术D.西夏的印刷技术落后于宋朝
2023-12-18更新 | 77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唐朝象棋中的“砲”,从宋代开始改为“炮”或“砲”与“炮”并用,这一变化说明(     
A.中国象棋发明于宋代B.宋代出现火药
C.宋代火药广泛用于战争D.洋炮在宋代传入中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元代的王祯通过实际考察研究,花费十多年时间编写完成《农书》。全书分为《农桑通诀》《百谷谱》《农器图谱》三个部分。其中,《农器图谱》篇幅占全书的80%左右,有306幅图,大部分是当时农具、农业机械、灌溉工具、运输工具、纺织机具等的实物写真。据此可知,《农书》(     
A.重视农业技术实用性B.完善了农业科学理论
C.强调农业科技的创新D.改变了农学发展方向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元代郭守敬创制《授时历》吸取了阿拉伯天文学精华;波斯人札马鲁丁被元廷召入编制《万年历》;中国四大发明,随着蒙古大军西征传至阿拉伯和欧洲大陆。这说明元朝时(     
A.中西互鉴开放多元B.陆上丝绸之路繁盛
C.西学东渐开始起步D.中西科技发展同步
2023-07-15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王祯,字伯善,元初东平路泰安州人(今山东泰安)。曾出任泰安州教授、旌德县尹、永丰县尹,游宦南北,博学多识,任职地方期间勤政爱民,劝导农桑功绩显著。他所作《王祯农书》继承了中国古代农书编纂的优良传统,顺应了元朝重视农事经验总结的潮流,书中各卷目都反复强调政府劝导农业生产的重要性。《王祯农书》由《农桑通诀》《百谷谱》和《农器图谱》三个部分组成,全书十三万余字,广泛涉猎农林牧副渔业多个层面。其中《农器图谱》部分,绘制了306幅图画,收录了105种农具,占到全书篇幅的五分之四,这在农学史上是首创之举。全书将农具分成二十门,每门细分若干项,每项之下又专门画一图演示,并配以文字注解说明。王祯还精通机械工具制造原理,复原了一些失传的农具。如根据《后汉书》的记载,绘制出了水排的样式图形。另外,如牛转翻车、水转翻车,都是王祯自己所创制,加以试验成功之后载入农书。该书付梓之后,立刻引起世人的关注和追捧,其影响甚至超过了元朝官方主持编订的《农桑辑要》。明清时期的农学书籍,很多都沿袭了《王祯农书》的做法和内容。

——摘编自《<王祯农书>:一部中国古代农业的百科全书》

(1)根据材料,概括《王祯农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祯编撰此书的原因。
2023-07-09更新 | 69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资阳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印刷术的普及】

材料一   雕版印刷术在隋唐时期发明,至迟在中、晚唐已付诸应用。五代后唐时,朝廷组织雕版刻印儒家经典《九经》,至后周始刻印完毕,大大推动了儒学经典在社会上的普及。宋朝雕版印刷术使用更加普遍,“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纸”,对文化发展是一个明显推动。宋仁宗时,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用胶泥刻制活字,排版印刷。

——摘编自赵国良《中国文化简史》

材料二   沈括的《梦溪笔谈》中记载:“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到宋代,不仅有大部头典籍印行,而且有通俗启蒙性读物广泛流传。不仅中央机构(国子监等)刻书,各路官府、州县学校都刻书;也有坊肆、家刻。出现了以刻书著称的商业性中心区域,书籍普及速度大大加快。

——摘编自阁步克、邓小南《中国古代政治与文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时期印刷术得以普及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宋时期印刷术普及的影响。
2023-06-02更新 | 169次组卷 | 5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我国近代国学大师梁启超认为可以从以下要素给历朝历代打分。

考察一个王朝,应注意以下几个要素

一、政治(清明的时间长短、政局的稳定性)
二、文化(思想是否具有活力,是否具有创造性,是否具有朝气、活力)
三、风俗(即民德,基层民众的素质、社会主流道德风尚如何)
四、经济(民众的生活、商业是否发达,是否按照历史的惯性自然发展)
五、国防(是否有强大的武装抵御外来侵略,对外战绩)
六、教育(国民教育程度,人才培养)
七、制度(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规章制度)
八、领土(直接治理面积以及表示臣服的属国范围)
九、科技(发明创造、生产力发展水平)
十、国际地位(在当时世界上的国际地位,与世界同时期各国的综合国力比较)
根据材料,对中国古代历史上某一朝代进行打分(只需选取其中三个要素分别打分,其中“经济”是必选要素)并加以说明或者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选要素并打分,说明须有史实依据,史论结合。
2023-05-27更新 | 235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南充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