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元科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雕版印刷事业的发展】

材料一   雕版印书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到五代后期已经相当普及,主要表现为:民间刻书规模日益扩大、刻书门类广泛,但都是有关佛经、字书、历书之类社会杂书,而没有正统(官修)经典、正史书籍。那时国子监科考都是用的抄写本,将儒家经典雕刻在石头上,供人们阅读、传抄、拓印和校正。至后唐长兴三年二月,政府批准中书门下关于依《石经》文字,刻《九经》印版的奏请。“敕令国子监集博士儒徒,仔细看读,后各部随帙刻印,广颁天下,如诸色人等要写经书,并须依所印敕本,不得更使杂本交错”。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雕版刻印儒家经典,也是政府对印刷术的第一次利用。

——摘编自王志国《五代国子监刻书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材料二   初兴于唐、五代的雕版印刷,终于在两宋之世大放异彩,迎来了中国雕版印刷业的黄金时期。宋代文豪苏轼曾云:“余尤见老儒先生,自言其少时,欲求《汉书》《史记》而不可得,皆手自书,日夜诵读,唯恐不及。近岁市人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转万纸,学者之于书,多且易致如此。”……宋代形成了政府出版、私家出版、书坊出版三大出版系统,共同构建起了全社会普遍的出版意识。宋代出版业既包括文本的出版,也包括生产要素、生产资源配置及生产技术等内容。如纸张、墨、书法、刻工、雕刻技术、印刷技术、作坊生产流程、书价、图书发行、版权保护、图书广告等。图书的普遍生产、流通与阅读成为整个社会一种共同的“文化存在”或“文化空间”。

——摘编自田建平《宋代书籍出版史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五代雕版印书的新变化及其对图书事业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宋代书籍出版的特点及原因。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为了具体地、科学地探讨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态势问题,张涛光研究团队收集了从公元前650年到公元1800年的618项重大科学技术成果,并进行逐项评分,以每50年为一个计时单位,将每一计时单位的科学技术成果总分取对数,制作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果发展曲线图(见图),其中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计时单位时间总分对数值。


——摘编自张涛光《论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态势》


该研究团队的成果有助于提升我们对中国古代科技发展态势的认识,请提炼一个认识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认识明确,史实准确,论据充分,表述清晰。)
23-24高三上·江苏南通·期中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991年,西夏文佛经《吉祥遍至口和本续》在考古中被发现,其印刷行距宽窄不一,出现墨色深浅有差的“隔行印痕”,这是在木板上刻好阳文反字造成的。另外,有的字形笔锋、形态不一,标示页码的“二”“四”等字倒置。这一发现表明(       
A.我国古代印刷术领先于世界B.活字印刷术得到传播
C.少数民族重视发展特色文化D.宋与西夏文化的互鉴
2023-11-20更新 | 143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下表中的资料反映出(     
资料来源
“建阳版本书籍,上自六经,下及训传,行四方者,无远不至。”南宋•朱熹《建阳县学藏书记》
“宋三百年间,锓板成市,板本布满于天下。而中秘所储,莫不家藏而人有。”元•吴澄《吴文正集》
“闽建阳有书坊,出书最多,而板纸俱最滥恶,盖徒为射利计,非以传世也。”明•谢肇淛《五杂姐》
“是宋时士大夫以刻书为风尚。世传宋刻书所谓司郡刻者,皆可支领公使库钱。”清•叶德辉《书林清话》

A.封建统治者对儒学的推崇B.宋代文化区域发展不平衡
C.印刷术推动了文化大众化D.售书为商人主要谋利渠道
2022-11-08更新 | 13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普通高中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