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元科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6 道试题
1 . 【雕版印刷事业的发展】

材料一   雕版印书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到五代后期已经相当普及,主要表现为:民间刻书规模日益扩大、刻书门类广泛,但都是有关佛经、字书、历书之类社会杂书,而没有正统(官修)经典、正史书籍。那时国子监科考都是用的抄写本,将儒家经典雕刻在石头上,供人们阅读、传抄、拓印和校正。至后唐长兴三年二月,政府批准中书门下关于依《石经》文字,刻《九经》印版的奏请。“敕令国子监集博士儒徒,仔细看读,后各部随帙刻印,广颁天下,如诸色人等要写经书,并须依所印敕本,不得更使杂本交错”。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雕版刻印儒家经典,也是政府对印刷术的第一次利用。

——摘编自王志国《五代国子监刻书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材料二   初兴于唐、五代的雕版印刷,终于在两宋之世大放异彩,迎来了中国雕版印刷业的黄金时期。宋代文豪苏轼曾云:“余尤见老儒先生,自言其少时,欲求《汉书》《史记》而不可得,皆手自书,日夜诵读,唯恐不及。近岁市人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转万纸,学者之于书,多且易致如此。”……宋代形成了政府出版、私家出版、书坊出版三大出版系统,共同构建起了全社会普遍的出版意识。宋代出版业既包括文本的出版,也包括生产要素、生产资源配置及生产技术等内容。如纸张、墨、书法、刻工、雕刻技术、印刷技术、作坊生产流程、书价、图书发行、版权保护、图书广告等。图书的普遍生产、流通与阅读成为整个社会一种共同的“文化存在”或“文化空间”。

——摘编自田建平《宋代书籍出版史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五代雕版印书的新变化及其对图书事业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宋代书籍出版的特点及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图为上世纪80年代在江西临川南宋墓中出土的陶俑,俑座底部有“张仙人”字,其手持宽而平的环状圆盘,上面表示刻度的条纹清晰可见,中间还有指针。关于该俑解读有误的是:(       

▲南宋手持罗盘的陶俑
A.该俑应是代表宋代风水先生的造型B.是研究罗盘形状及作用的实物资料
C.实证了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世界D.与《梦溪笔谈》相关记载形成互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宋朝政府重视在医学、天文、工程营建、军事技术等与国计民生相关的领域科技发展,对有贡献者,奖励绢帛、钱、银、章服、土地、住宅、度牒等物。这表明,宋朝(     
A.改变了士人读书观B.科技发展与社会需求相关
C.注重发展军事教育D.科研发明成为正式的职业
2023-11-25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八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为了具体地、科学地探讨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态势问题,张涛光研究团队收集了从公元前650年到公元1800年的618项重大科学技术成果,并进行逐项评分,以每50年为一个计时单位,将每一计时单位的科学技术成果总分取对数,制作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果发展曲线图(见图),其中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计时单位时间总分对数值。


——摘编自张涛光《论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态势》


该研究团队的成果有助于提升我们对中国古代科技发展态势的认识,请提炼一个认识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认识明确,史实准确,论据充分,表述清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3-24高三上·江苏南通·期中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991年,西夏文佛经《吉祥遍至口和本续》在考古中被发现,其印刷行距宽窄不一,出现墨色深浅有差的“隔行印痕”,这是在木板上刻好阳文反字造成的。另外,有的字形笔锋、形态不一,标示页码的“二”“四”等字倒置。这一发现表明(       
A.我国古代印刷术领先于世界B.活字印刷术得到传播
C.少数民族重视发展特色文化D.宋与西夏文化的互鉴
2023-11-20更新 | 146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宋元节日和节日活动如下表

节日活动
元旦北宋城乡燃爆竹、鞭炮“内藏药线, 一爇(燃烧)连百余不绝”,洒扫门闾、家家饮宴等,辽金元饮宴、欢庆
立春两宋敬芒神、击土牛,辽金元鞭春牛活动
元宵两宋闹花灯、吃元宵,金朝和元朝张灯结彩。
清明唐宋祭祖扫墓,元代变成吃喝玩乐的节日,可能受蒙古族习俗的影响
端午宋人吃粽子、饮雄黄酒、赛龙舟、挂葛蒲和艾,契丹人采艾叶和棉著衣,金人拜天、射柳和击球,元朝宫廷击球、射柳,大都城内“赛关王会”,其余沿承宋代习俗。
中秋宋人赏月吃月饼
重阳宋人食菊糕、文人饮酒赏菊,契丹、女真、蒙古族也过重阳节,登高、出猎、饮菊花酒、插茱萸
冬至宋人祭天、祭祖,契丹屠白羊、白马、白雁,各取血与酒,天子望拜黑山
其它宋辽金夏王朝都把帝王诞日列为“圣节”,形成政治色彩浓厚的新节日。不少传统宗教节日的迷信色彩逐渐减少,发展成礼仪性、娱乐性文化活动

——王育济等《中国文化发展史宋元卷》


根据上表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局部提炼两个信息,围绕信息进行阐释。(要求信息明确,阐释清晰。)
2023-11-16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梦溪笔谈》记载,宋神宗熙宁年间京师久旱,沈括通过对当时空气中水气条件的分析与判断准确地做了一次降雨预报。南宋《数书九章》中列有“天池测雨”“圆罂测雨”“峻积验雪”“竹器验雪”等算题。这些科技成就(     
A.形成完善的研究体系B.系统总结前人的经验
C.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D.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
8 . 汉武帝时期,曾征募民间天文学家二十余人“议造汉历”,其中包括落下闳、司马迁等人;唐朝政府任命一行组织大规模大地测量,第一次用科学方法实测子午线;元代郭守敬进行了更大规模的大地测量,制定出十分精密的《授时历》。据此可知,古代天文历法的发展(       
A.取决于天文学家的能力B.推动了商品经济的繁荣
C.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D.促进了国家政治的统一
2023-11-15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古人铸鉴(镜子),鉴大则平,鉴小则凸。凡鉴凹则照人面大,凸则照人面小。小鉴不能全视人面,故令微凸,收人面令小,则鉴虽小而能全纳人面。”这一材料最有可能出自( )
A.贾思勰的《齐民要术》B.沈括的《梦溪笔谈》
C.裴秀的《禹贡地域图》D.郭守敬的《授时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据载,宋人岳义方、冯继异向朝廷献上火箭法,得衣物、绢帛等赏赐;沈括主持完成《奉元历》的编修,和共事官员各升一官;宋球向神宗呈上新绘制的地图,进通事舍人。这说明宋代(       
A.科技水平领先世界B.继承前代科技成果
C.政府鼓励科技创新D.科技人才层出不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