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元科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2022高一上·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北宋沈括《梦溪笔谈》中记载:“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始印五经,后世典籍皆为版本。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版。其法用胶泥刻字……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材料主要表明
A.唐朝时雕版印刷广泛流行
B.北宋时期活版印刷取代雕版印刷
C.活字印刷有助于提高效率
D.印刷术促进了宗教传播
2 . 科技进步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下列古代科技成果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李春设计建造赵州桥   ②郭守敬《授时历》
③李时珍《本草纲目》   ④裴秀《禹贡地域图》
A.①②④③B.④①②③C.③①②④D.①④②③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在宋代以前,市面上几乎是没有书店的,书籍多为手抄本,无法成为普通的商品。宋朝以来,民间私人出版事业十分发达,大量图书得到及时出版。民间出版业的兴起和书籍交易市场的发达让书籍出版更加丰富,宋代图书市场的活跃得益于(     
A.大一统的社会局势B.科举制度的不断完善
C.雕版印刷术的普及D.儒学独尊地位的确立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早期的地图基本上是手绘的。两宋时期开始制作石刻地图和印刷地图。石刻地图可以拓片的形式传播四方,印刷地图更可为一般平民收藏和使用。据《古杭杂记》载,“驿路有白塔桥,印卖《朝京里程图》,士大夫往临安,必买以披阅”。

宋代印刷地图流传下来的较多,多是作为书籍插图得以传世。大约有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在儒学经典的图释中出现,可称为释经图,如杨甲《六经图》所附《十五国风地理图》、程大川《禹贡山川地理图》、傅寅《禹贡说断》所附《禹贡山川总会之图》等地图,以及程公说《春秋分纪》中的《九州指掌图》;第二种是类书插图,如南宋末成书的《事林广记》,地舆类有《历代国都图》《历代舆图》,宫室类有宋东京图三幅;第三种是方志地图,主要是各州县城市地图。

——摘编自《文物中国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宋时期地图的特点,并分析其广为流传的原因。
(2)综合上述材料,你如何认识两宋时期地图的史学价值?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以前人们常说:宋朝的历史太窝囊。其实,两宋历史有其很不窝囊、很值得中国人引以为荣、引以自豪的一面……一讲到宋代,就贬就抑:积贫积弱。其实,宋代弱而不贫。如果一定要说宋代贫,也仅仅是指其中央政府在一段时期内财政比较困难。有宋一代“革命”多。某些学者将宋代石炭即煤的广泛使用并运用于冶炼称为“煤铁革命”或“燃料革命”,其实质为能源革命;将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的大幅度提高称为“农业革命”;将城市面貌大改观,坊市制度的打破,商品交易在空间和时间上都不再受限制称为“商业革命”;将纸币的产生称为“金融革命”;将印刷技术的提高以及所引起的书籍逐渐普及称为“印刷革命”。诸如此类,不一而足。使用“革命”一词是否恰当,人们可以提出质疑。但很难否定宋代在不少领域的较大发展,有的领域甚至可以用“突飞猛进”一词来形容。积贫积弱之说实不可取。

——摘编自张邦炜《瞻前顾后看宋代》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6 . 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科技无论是农学、医学、天文学、数学等成就,还是对世界影响最大的四大发明,都源于现实生活的“利禄”而产生,满足大一统专制社会中各方面的需要。这旨在强调中国古代科技具有
A.实用性B.经验性C.总结性D.规律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英国学者李约瑟在其著作《中国科学技术史》的导论提到:“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或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下列科技成就,出现在宋代的有
①雕版印刷术的出现   ②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③郭守敬编定《授时历》   ④沈括著《梦溪笔谈》
A.②④B.①④C.②③D.①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法国汉学家谢和耐称宋代科学披术发展为“中国的文艺复兴”。这一时期,在数学、传纯医学、传统天文学、法医学、传统农学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出版了一系列的科技作品,如《梦溪笔淡》《圣济录》《洗冤集录》《统天历》《农书》等。四大发明中,指南针用于航海、火药用于军事,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技术促进了科学知识的传播。

——摘编自刘芹《儒学与中国古代科技——以宋明为例》

材料二 辛亥革命后的政治转变,为近代科技体制化的完成起着重要作用。詹天佑等人倡导成立了“中华工程师学会”,出版了《中华工程师学会学报》;留美科学家任鸿隽等创立中国科学社,发行《科学》杂志;1915年,中华医学会也宣告成立,并发行《中华医学》杂志。同时,各种全国性的研究机构也相继建立,如丁文江创设的国立地质调查所,中国科学社在南京设立的生物研究所等。

——摘编自段治文《中国科技的近代化历程》

材料三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在众多领域走在世界前列、以“复兴号”为代表的新一代高铁技术、特高压输变电技术、“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蛟龙号”载人深潜器、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国民大飞机C919,世界上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FAST(天眼)等,都展示了中园自主研发和制造的实力。

——摘编自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科技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科技发展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初期科技发展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现代中国科技发展与近代相比的突出差异。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关于宋朝历史地位学术界有不同评价。第一种是“积贫积弱说”,如钱穆主张宋朝是“对外之积弱不振”“宋室内部之积贫难疗”。第二种是“造极之世说”,如陈寅恪认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他认为宋朝是中国古代文明发展的登峰造极的时代。两说在学术界各有拥趸,不断发展。进入21世纪以后,“造极之世说”飞速崛起,大有取代“积贫积弱说”的趋势,许多学者均对宋代的历史地位给予很高的评价。近年来也有学者认为,“积贫积弱说”与“造极之世说”只是宋朝的正反两面,并无任何冲突。

——摘编自朱永清《“积贫积弱”抑或“造极之世”——民国以降两宋评价的嬗变与纠结》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以上材料中选择你赞成的观点加以论证。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朝时上流社会中流行射类、蹴鞠、棋类、水上活动、角力、田径、武术、节令游戏以及百戏等体育活动。《宋史》中记载,上流社会对体育礼仪的规定非常严格,如打球包括了鼓乐、服饰、仪式等等诸多程序和规矩,礼法森严。朱熹提出“修建射圈,提倡习射;效法孔孟,尊崇六艺以及登山郊游,导引调息”的体育思想。民间也兴起各类体育活动,并出现大量专业的体育“社”,如打球社、齐云社、角抵社、锦标社、锦体社、英略社等。宋代《齐云社规》记载蹴鞠有十紧要:“要和气、要信实、要志诚、要行止、要温良、要朋友、要尊重、要谦让、要礼法、要精神。”都城开封街市店铺甚至还专门出售一种儿童秋千,设计精巧,深受百姓喜爱。城市里也出现一些新的娱乐场所,将文艺表演和休闲体育结合起来,吸引大量的市民来休闲娱乐。

——摘编自周丛改《宋代体育的繁荣及其成因》

材料二   在忧患严重的不利情况下,两宋三百年在经济、文化、制度建设等方面仍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特别是宋代的经济,国内外学者认为发生了所谓的“绿色革命”、“商业革命” 、“货币革命”、“城市革命”、“信息革命”、“科技革命”等。虽然称“革命”并不合适,但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确实取得了突出进步。

——摘编自邓小南《宋朝的再认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朝体育活动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任选三个宋代“革命”举例进行说明。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