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少数民族文字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辽初统治者在接纳汉语后创制了本民族文字,设翰林学士执掌汉文诏令起草,设“林牙”一职从事契丹语文书撰写,以“通事”为代表的双语者在两种官方语言文字之间切换。这一体制也为女真、蒙古、满洲统治者部分承袭。这些举措(     
A.有利于少数民族封建化B.适应了南北分治的需要
C.促进了语言文字多元化D.实现了区域交流的顺畅
2024-05-13更新 | 5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达州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诊断性测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契丹国建立后,耶律阿保机虽然仰慕汉文化.也会说汉语,“然绝口不道于部人,惧其效汉而怯弱也”,并积极推动创制本民族文字。据此可知,耶律阿保机创制契丹文字意在(     
A.推动边疆民族交融B.保护民族传统文化
C.增强本民族凝聚力D.缩小南北文化差距
2023-05-21更新 | 500次组卷 | 7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达州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诊断性测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元朝是中国统一王朝史上第一个多民族文字并用的时代,《辽史》《宋史》《金史》由多民族史学家共同编修;儒家经典著作译为蒙文出版。蒙古、契丹、女真人中涌现大批汉文著述家,西域各族文化进一步向中原传播。这些史实说明,元朝(     
A.推动了中华文化多元一体格局的进程B.开创运用少数民族文字编修史籍先例
C.儒家学说开始成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D.促进了中华文化影响力的日趋国际化
2023-04-16更新 | 631次组卷 | 11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墨锭是文房四宝之一。图为金朝人使用的某一墨锭上的图案。图中女真文字内容出自《尚书》,意为“明王慎德,四夷咸宾”。这(       
A.反映了当时民族交融的状况B.证实了科举制在北方的推广
C.显示了“大定之治”的繁荣D.说明了金朝民众文化水平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许倬云在《说中国》一书中指出:“辽和西夏的知识分子所接受的教育,是中国(中原)传统的典籍。从他们的著作看,水平也不低下。辽与西夏各自创造了自己的文字,借用汉字部首来书写拼音文字,辽文(契丹文)还有大字、小字两种文字,各有特定用途。”这可以用来佐证这一时期(     
A.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交融B.少数民族政权的高度完备
C.少数民族地区文化高度发展D.少数民族生活方式的演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图所示为党项人骨勒茂才编写的西夏文和汉文双解通俗语汇辞书《番汉合时掌中珠》(局部),书中每则词句分四列编排,第一列西夏字为第二列汉字注音,第二列汉字与第三列西夏字相互注义,第四列汉字为第三列西夏字注音。此书的编印(     
A.促进了汉文化在西夏的传播B.表明西夏政权已完成封建化
C.缓和了宋朝与西夏间的矛盾D.意在彰显西夏文化的独特性
2021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元世祖忽必烈希望用八思巴字“译写一切文字”,并指出“自今以往,凡有玺书颁降者,并用蒙古新字”。据此可知,八思巴字的创制( )
A.意在统一各地语言B.说明蒙古民族出现了文字
C.有利于政令的推广D.是汉语拼音化的最早尝试
2021-08-27更新 | 277次组卷 | 7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达州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诊断性测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辽宋夏金时期,各少数民族都创造了本民族的文字(见下图)。这些文字体现了
A.民族文字的发展促进了民族交融B.宋朝实施了开放包容的民族政策
C.不同民族间的文化相互借鉴吸收D.中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2021-06-04更新 | 1091次组卷 | 33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达州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诊断性测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