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明朝政治体制的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洪武九年(1376年),明朝宣布改革行省领导体制,设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号称“三司”。“三司”各司其职,每遇“大事”,布政使须“会都、按议”,再申报中央有关部门批准。特别是遇到地方“民变”或动乱,布、按二司无权调动军队,须向朝廷申报,再由都司出兵。据此可知,明初“三司”体制(     
A.提高了中央与地方机构的行政效率B.颠覆了传统地方行政管理体制
C.形成纵横交错的地方治理网络体系D.对地方行政运作带来双重影响
2024-05-13更新 | 328次组卷 | 3卷引用:历史(湖南卷)-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
2 . 下表突出体现了秦汉到明朝(     

时期

基层治理制度

基层组织

治理机制

秦汉到隋代

乡里制

什伍制

唐朝

邻保制

宋元

保甲制

里甲制

十家牌法

A.政府逐步加强百姓人身束缚B.基层治理制度的继承创新
C.设置基层组织直接管理民众D.重视民众自我管理和监督
2024-02-01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朱元璋开创明朝后,规范了各地各级行政区划的孔庙建筑规则,形成了“庙学结合”的方式,或前庙后学,或右庙左学。清朝时孔庙被统称为“文庙”,按行政建制建省、府、州、县文庙。明清时期形成了尊孔祀孔的礼仪。这反映了明清时期(     
A.道德秩序重建B.思想控制的加强
C.理学的世俗化D.私学教育的普及
2023-05-08更新 | 260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2023届高三高考全真模拟(八)历史试题
22-23高三上·陕西咸阳·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明朝中后期,内阁的票拟制度被逐渐固定下来,内阁首辅因拥有票拟权而权威渐重,政事决于一身,但是首辅进朝时对宦官的态度却愈来愈谦卑。这说明(     
A.内阁下辖六部B.首辅就是宰相C.宦官握有实权D.内阁本质不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在明代,皇帝只要对阁臣的信任或“恩宠”稍衰,便会将重要的奏章留中不发或对内阁票拟百般挑剔,此时六部的长官甚至也会趁机刁难阁臣,不听招呼。这反映出当时的政坛(     
A.人治色彩突出B.决策机制异化C.内阁形同虚设D.六部分权制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明初设置布政使,掌一省之行政,考察官吏,征收财赋等。宣德、正统以后,随着原本作为临时差遣性质的总督、巡抚权力不断加重,布政使的权力随之缩减。清初规定每省设布政使一员,不再分左右。上述变化反映出明清时期
A.中央集权日益强化B.国家注重地方行政效率
C.地方财政困难加剧D.君主专制加剧社会矛盾
2022-05-17更新 | 811次组卷 | 12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嘉勋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明朝内阁首辅张居正深受神宗皇帝信任,权倾朝野。张居正病逝后,皇帝先给予最高待遇葬礼,两年后却查抄其全部家产并流放其家属。皇帝对张居正的态度剧变表明
A.明代相权膨胀对皇权形成威胁B.明代官僚体制存在制度性缺陷
C.君臣共治的统治理念开始瓦解D.明代官员的监察体制日趋完备
2022-01-01更新 | 777次组卷 | 17卷引用: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明初君臣在各类诏令文书中反复申明三个意识:“一是奉天承运;二是扫荡胡俗;三是四海归心。”将之简化表示,就是天意、民心、文化继承。这一做法
A.有利于专制皇权的加强B.强化了国家权力的合法性
C.具有鲜明的时代新异性D.体现了君权神授的统治观
9 . 明代有严格的人事回避制度,官员不得在本籍任职,且不能久任;而胥吏都是本地土著,在地方上有盘根错节的势力,故有“流水的官、世守的吏”之说。这反映出明朝
A.中央集权遭到严重的破坏B.地方官权力存在很大差异
C.基层管理有一定权力真空D.宗族势力庞大威胁着皇权
10 . 明英宗时,首辅李贤以善于进言和敢言著称,但考之史实,特别是从他自己所著的《天顺日录》中可以看出,李贤之所言大都不是主动地进言,而是皇上有所询问则言之,即使有所进谏,亦是帝意所属。这反映出明代
A.内阁不具有合法性B.阁臣对皇权的依附性
C.中央行政效率低下D.官僚政治集团的腐朽
2020-12-01更新 | 1397次组卷 | 20卷引用:海南省儋州川绵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