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梁启超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中写道: “则哥伦布以后,有无数之哥伦布,继达伽马之后,有无数之达伽马。我则郑和之后,竟无第二之郑和,噫嘻! 岂是郑君之罪也!”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源是(     
A.中国人缺乏持久探险、创新的精神
B.郑和船队缺乏强有力的、持久的政府支持
C.支撑东西方航海活动的经济形态存在着巨大差异
D.西方拥有更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更加强大的武装力量
2024-01-29更新 | 183次组卷 | 200卷引用:2011届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梁启超在谈到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时发出这样的感慨:哥伦布之后,有无数哥伦布。郑和下西洋之后,竟无第二个郑和。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西方的航海技术远比中国先进B.明清国力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
C.中国自然经济自给自足的特性D.中国人热爱和平,西方人热衷于海外殖民
2023-11-20更新 | 204次组卷 | 21卷引用:2010年江苏省泰兴市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据《明史》记载:印度次大陆上的古里、柯枝等国,几乎每次都随郑和使团入贡明朝。郑和第四次下西洋后,阿拉伯地区忽鲁漠斯、阿丹、佐法尔,非洲东海岸的木骨都束,竹步、麻林等国也多次遣使纳贡。这表明郑和下西洋(       
A.航行距离远、影响大,睦邻友好政策B.开辟了新的航线“海上丝绸之路”
C.增进了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友好往来D.打开了明朝走向世界市场的大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明成祖永乐年间,北征鞑靼、瓦剌,南征交趾,派郑和七下西洋;仁宗朱高炽继位后,果断停止北征,停罢营建工程及西洋宝船,施行“恤民之政”。这一政策变化的主要目的是(       
A.缓解财政压力B.践行儒家仁政
C.实行闭关政策D.推动民族交融
2023-02-09更新 | 163次组卷 | 24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市川绵外国语学校2021届高三9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以郑和船队的远航实践为依据而绘制的《郑和航海图》,是世界现存最早的航海图集。此图突出了山脉、海岸、岛屿、城市、桥梁等航行的标志,并在航线旁标注有针位(航向、方位)、更数(航程、距离)等导航定位数据。该图最后附的“过洋牵星图”,便于利用天文导航。《郑和航海图》(  )
A.有利于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发展B.折射出郑和下西洋船队规模宏大
C.反映出天朝上国实力雄厚D.借鉴了西方的天文学知识
2022-10-02更新 | 196次组卷 | 13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湖南省永州市双牌县第二中学2019届高三开学摸底考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据史料记载,郑和七下西洋耗费巨大,带回的价值无法估量的异国珍宝大多归入皇室宝库,或被用于赏赐王公大臣;而达迦马等西方航海家从东方带回的珍宝则进入市场,获取巨额利润。这说明(     
A.经济发展水平影响航海的结果B.社会制度不同造成了政策差异
C.西方的远航比郑和下西洋获利多D.社会环境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
2022-08-22更新 | 482次组卷 | 16卷引用:福建省建瓯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郑和为说服明仁宗朱高炽保留宝船队时说:“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一旦他国之君夺得南洋,华夏危矣。我国船队战无不胜,可用之扩大经商,制服异域,使其不敢觊觎南洋也。”这说明了
A.郑和主张与他国经商B.郑和下西洋的主张
C.郑和有海洋主权意识D.郑和说服了明仁宗
2022-07-01更新 | 204次组卷 | 14卷引用:课时分层作业12水陆交通的变迁-【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修2
8 . 戚继光曾赋诗明志:“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诗中的“危”指
A.瓦剌俘虏明英宗B.澳门被殖民者强占
C.荷兰独占台湾D.东南沿海倭患严重
9 . 外交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加强对外交往有利于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朝贡外交是中国古代王朝特有的一种外交体系……自商周以来,中原王朝都一直认为自己居天人之中,是“天朝上国”,凡要与中原王朝建立关系、展开外交者,必须以朝贡方式进行。到了清朝,造就万邦来朝、八方来仪的盛世,并没有其他帝国那种军事的、经济的功利要求。……中国近代(18401919)外交转型是中西方文化碰撞的结果,它不是基于晚清社会内部新因素产生与发展的刺激而做出的主动反应,而是晚清政府所做出的被动对策。这个特点决定了中国近代外交转型的发展过程,就是如何处理中国传统外交观念和西方近代外交现念与制度之间关系的过程。尽管晚清外交转型没有能够指导晚清外交奏响胜利的旋律,但在西方近代外交理念与制度的挑战下,在中国形成的近代外交思想还是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价值,这就是:它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中国步入近代化轨道……

——根据李敏《试论中国近代外交的转型》等文章改编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年的外交历程,就是冲破各种阻力走向世界,与各种不同类型国家逐步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的历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形成了1949年、1972年和1992年三次与外国建交的高峰(见上图),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外交开始转型,其核心是由普通外交转变为大国外交,由弱势外交转变为强势外交,由消极被动外交转变为积极主动外交。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朝贡外交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中国近代外交转型的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请分析形成1972年建交高峰的国内外因素,并谈谈你对当今中国的外交转型有何建议。
2021-11-11更新 | 543次组卷 | 16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威远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郑和下西洋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记述出处
“和等自永乐初奉使诸番,今经七次,每统领官兵数万人,海船百余艘……抵于西域忽鲁谟斯等三十余国。”刘家港天妃宫石刻《通番事迹碑》
“大明皇帝遣太监郑和、王贵通等昭告于佛世尊曰:仰惟慈尊……布施钖(锡)兰山立佛等寺供养……”《布施锡兰山佛寺碑》
“两奉敕驾海舶入西洋封诸夷国……人称三宝太监……踪迹建文。”《明书》
“和经事三朝,先后七奉使,所历占城、爪哇、真腊、旧港、暹罗……凡三十余国。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废亦不费。”《明史》
A.郑和的航海活动遍布欧亚沿海B.明太祖遣郑和远航海外诸国
C.郑和远航推动了中外文化交流D.郑和下西洋为追求经济效益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