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8 道试题
1 . 《明史•郑和传》记载:“和经事三朝,先后七奉使,所历占城、爪哇……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废亦不赀。”材料意在说明,郑和下西洋(       
A.刺激了商品经济的繁荣B.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
C.推动了朝贡贸易的发展D.加重了明朝财政负担
2023-12-02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质检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明朝《万历野获编》记载,荷兰人“辄以平日所持火器遥攻(官军)之……官军死者已无算……(官府)仿其式并方制造,即未能尽传其精奥,已足凭为长城矣”。材料可用于说明(       
A.西方殖民者在中国沿海活动频繁
B.西方火器制造技术已领先于中国
C.西学东渐解放了明朝士人的思想
D.新航路开辟引发了中国海上危机
2023-12-02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质检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史记》曰“沿楼船,高十余丈,旗帜加其上,甚壮”隋唐时期,部分人对海洋的潮汐运动规律认识有了理性上的提高;宋元时期已有了升降舵和多副舵的运用,罗盘导航、天文定位以及航迹推算,使跨洋航海的宏愿与构想得以实现。15世纪的明初,开始了历时28年的郑和下西洋的航海壮举,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处于巅峰时期的表征,途经多国,在当时世界航海史上占据绝对的领先地位。郑和下西洋绘有20页航海地图,是中国航海技术与实力的具体体现。

——摘编自何国卫《论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技术基础》

材料二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扩展国际合作空间,缓解中国与各国海上与地缘矛盾的重要战略举措。近年来,中国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的需求量与日俱增,中国在伊朗、沙特、伊拉克等国投资了大量油田和石油炼化厂。同时,西亚、北非的部分国家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基础建设方面存在一定合作空间。南亚作为“一带一路”的交汇地带,中国可以为南亚国家提供资金、技术,南亚国家的能源、剩余劳动力等比较优势也得到充分发挥。但众所周知,西亚、北非地区可谓是全球政治局势最为复杂、政治风险最为突出的地区之一、中国与西亚、北非地理位置间隔较远,有些国家交通设施仍不成形,存在极大的金融风险。由于南亚地区各国关系并不和谐,地域冲突、历史积怨等问题错综复杂,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中国想要连通铁路、公路、通信网络等设施具有很大挑战。

——摘编自毛立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机遇与挑战试析》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国古代开展“海上丝绸之路”所具备的条件,并理解郑和下西洋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处于巅峰时期的表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机遇与挑战。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和现代“丝绸之路”的共同核心精神。
4 . 景泰四年(1453)漳州知府谢骞下令随地编甲,并把靠海的违式船只尽行拆毁;还规定小船必须朝出暮归,本地人户须朝出暮归,如暮不归即赴府呈告,有不告者,事发连坐。上述规定反映出明朝(     
A.实行严格的海禁政策B.地方权力得到扩展
C.法律严苛的现象加剧D.社会控制手段多样
5 . 张燮在《东西洋考》中记载,明朝中后期,今福建“泉、漳二郡商民,贩东、西二洋,代农贾之利,比比然也。”这反映出当时(     
A.远洋外交发展迅速B.对外贸易处于顺差地位
C.海禁政策有所松弛D.重农抑商政策已经废除
2023-11-28更新 | 167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府谷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有学者认为,从表面上看,郑和船队每次出海,“云帆蔽日”,浩浩荡荡,但从实质上看,却是“孤帆远影”,它的后面没有,也不许跟随民间海商的船队。该学者旨在强调明朝(     
A.固守天朝上国的传统观念B.奉行对外开放的外交政策
C.实行厚往薄来的贡赐贸易D.具有国家垄断海洋的倾向
2023-11-27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三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实用性备考联考(四)历史试题
7 . 明代嘉靖时期,在北方拒绝边境互市,在南方严格执行海禁。但到了万历时期,在戚继光、俞大猷等名将的守护下,北方又“隆庆和议”,俺答汗以顺义王名义归附,南方有漳州月港的开海,使海盗变成了海商。这说明影响明代对外政策的因素是(     
A.君主专制B.儒家思想C.农耕经济D.国家安全
2023-11-27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阶段性检测(一)历史试题
8 . 科学史学家李约瑟评价说:“东方的航海家中国人从容温顺,不记前仇,慷慨大方,从不威胁他人的生存,虽然以恩人自居;他们全副武装,却从不征服异族,也不建立要塞。”据此推断,郑和下西洋(     
A.推动了当地商品经济的发展B.证实了中外交流的频繁
C.宣扬了和平友善的中国精神D.扩大了海上丝绸之路范围
2023-11-27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定安县2024届高三上学期联考(一)历史试题
9 . 随着世界形势发生的新变化,明朝政府面临的海防新问题是(     
A.满族崛起B.瓦剌和鞑靼的南下威胁
C.农民起义D.倭寇和西方殖民者入侵
2023-11-25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南开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阶段性质量检测(一)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史》是清代官修正史, 自顺治二年(1645年)开始编纂到乾隆四年(1739年)最后定稿,历时94年。《明史》中关于郑和七下西洋的时间整理如下

次数出发时间返回时间
第一次永乐三年(1405)永乐五年(1407)
第二次永乐六年(1408)永乐九年(1411)
第三次永乐十年 (1412)永乐十三年(1415)
第四次永乐十四年(1416)永乐十七年(1419)
第五次永乐十九年(1421)永乐二十年(1422)
第六次永乐二十年(1422)
第七次宣德五年(1430)

材料二   1930年,在福建长乐县城南山发现《天妃灵应之记》碑(注:天妃即妈祖)。该碑立于宣德六年(1431年),碑文记述了郑和奉命率领舟师出使西洋的情况。碑文摘要如下

材料三   郑和七下西洋盛况空前,但是他下西洋的大量原始资料,如皇帝敕书、郑和船队的编制、名单、航海日志、账目等,本应存于兵部档案,如今却已荡然无存。据称有大臣因郑和下西洋劳民伤财,国家财政难以负担,生恐皇帝再有此举,故私自藏匿并销毁。郑和之后的明清时期,政府转向放弃领先世界的航海技术,关上了通往海洋的大门,直到四百多年后被西方国家用枪炮打开中国大门。

—摘编自苏纪兰《郑和下西洋的回顾与思考》

材料四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后,林则徐认为海洋经略“实为海疆久远之谋”;魏源不仅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海防思想, 而且提出了大力发展工业和航运业推动海洋贸易生产发展,“以商贾为本计”的海洋经略思想……从第二次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之间,李鸿章发出了“御外之道莫重于海防,海防之要莫重于水师”的呐喊;张之洞提出了“整顿海军实为经国要图”……辛亥革命爆发后,孙中山指出:“海权操之在我则存, 操之在人则亡”“海军实为富强之基”。

——摘编自杨文鹤《海洋与近代中国》


(1)关于郑和下西洋时间的不同记述,你认为材料一、二哪则可信度更高,为什么?
(2)试对《天妃灵应之记》碑的历史价值作出说明。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 简析明清时期基本海洋政策变化的原因。
(4)根据材料四,概括中国近代先进人物的海洋经略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背景。
2023-11-23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耀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