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开国之后,朱元璋以天下共主的身份,通过朝贡关系,建构了天下秩序。在朝贡体系之中,周边各国向作为“华夏中心”的中国称臣,每隔一段时期前来朝贡,而中国则给予册封和赏赐。明代形成了包括厚往薄来、勘合印信、朝贡文书、朝贡贸易、朝贡定期等的一套稳定的朝贡制度,在明中期之前,形成中国周边相对稳定的秩序……朝贡关系的核心在于确认和重申政治认同,附带发生商品贸易,但这附带发生的贸易,才是各国来华的目的所在。明人张瀚《松窗梦语》将互市分为“西北互市”与“东南互市”两种,如明人郑晓所云:“盖东夷有马市,西夷有茶市,江南海夷有市舶。”

——摘编自袁灿兴《朝贡、战争与贸易—大航海时代的明朝》

材料二   各资本主义国家应对危机策略

时间国家应对策略内容
1929意大利修改进口关税法提高汽车关税
1930美国颁布《斯姆特·霍利关税法案》提高国内商品价格,美元实际贬值达到41%
1931法国修改本国关税法对一切货物征收关税,规定进口限额
1931英国颁布《非常进口法》授权贸易委员会征收高达100%的关税
1931日本调整本国关税向世界市场倾销其纺织品

——摘编整理自许国林、刘宇《从恶性竞争到协调合作:资本主义国家应对危机策略之变》

材料三   世界经济发展面临的难题,没有哪一个国家能独自解决。各国应该坚持人类优先的理念,而不应把一己之利凌驾于人类利益之上。我们要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和举措,共同把全球市场的蛋糕做大、把全球共享的机制做实、把全球合作的方式做活,共同把经济全球化动力搞得越大越好、阻力搞得越小越好。

——摘编自《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朝朝贡体系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朝贡体系在明朝发展到高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上述国家应对危机的共同措施并分析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归纳新时代中国开展外交活动的基本理念,并列举两例体现该理念的外交活动。
2024-02-21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4届高三2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市舶司,掌市易南蕃诸国物货航舶而至者。初于广州置司,以知州为使,通判为判官。……凡大食、古逻、阔婆、占城、勃泥、麻逸、……并通货易。以金、银、缗钱、铅、锡、杂色帛、精粗瓷器,市易香药、犀、象、珊瑚、琥珀、珠啡等物。宋代海外贸易分官府经营和私商经营两种方式。元丰三年(1080),宋朝政府制定了一部《广州市舶条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贸易法。

——摘编自徐松《宋会要辑稿》

材料二   弘治年间,朝廷……对明初朝贡贸易……做出了重大调整,并做了许多新的规定。在地方上,正德、嘉靖年间,商舶(私人)贸易日益公开化发展。明后期财政状况急剧恶化,对经济利益的追求成为朝野的共识。嘉靖时期,出海商人遍及沿海各地,在福建准贩东西二洋”,隆庆、万历年间,在漳州允许商民出海贸易,并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形成月港体制。万历年间,在广州举办一年两次的交易会”,更是带有国际性的特点,并出现了许多经营外贸的商业组织,明代海外贸易走向了世界。

——摘编自逮香花《论明代海外贸易的转型》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海外贸易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代海外贸易的新发展,并分析其原因。
3 . 【大航海时代的中葡两国——亨利王子和郑和的对比】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 谓大陆人民,不习海事,性或然也,及观郑君,则全世界历史上所号称航海伟人,能与并肩者,何其寡也。郑君之初航海,当哥伦布发现亚美利加以前六十余年,当维哥达嘉马(达伽马)发现印度新航路以前七十余年。顾何以哥氏、维氏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纪元。而郑君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我国民虽稍食其赐,亦几希焉。则哥伦布以后,有无量数之哥伦布,维哥达嘉马以后,有无量数之维哥达嘉马。而我则郑和以后,竟无第二之郑和,噫嘻,是岂郑君之罪也。

——梁启超《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郑和研究资料选编》

材料二 郑和的出海确实是种奢侈的冒险,除了声势浩荡并带回奇谈异闻外,几乎没有产生什么商业利益。士大夫强烈反对,甚至在史书中也只是轻轻一笔带过而已。明朝政府对航海缺乏持久的兴趣不说,也未能抓住发展海上力量的机会。郑和的航海并未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因而仅仅只是成为一种空前绝后的冒险壮举。       

——摘编自【美】费正清著:《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三   亨利王子作为近代航海教育事业和航海探险事业的先驱,在葡萄牙和世界航海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的航海首先给葡萄牙带来了直接的经济利益。他派出的探险队占领了大西洋东部海域的马德拉、亚速尔和佛得角等几个群岛,这些新发现的领土给葡萄牙带来了巨大的好处。1436 年,亨利王子的探险队在西非发现黄金,15 世纪 50 年代,葡萄牙每年从几内亚运走价值 200 万美元以上的黄金。

亨利王子开创的奴隶贸易也给葡萄牙带来巨大好处,到 15 世纪 50 年代,平均每年有 700-800 名奴隶通过阿尔加维和里斯本进入欧洲。……在亨利王子时期,葡萄牙商人控制了西非沿海及大西洋东部岛屿的贸易,葡萄牙商船队一跃成为世界上首届一指的商船队。同时,亨利王子还开创了殖民制度和种植园制度。到 15 世纪中期,葡萄牙已经准备好并开始“向地理发现和缔造帝国这一步骤前进。”他被称为“近代地理发现的鼻祖”,从他的航海时代起,每一个由陆路或海路从事地理发现的人,多少是沿着他的足迹前进的。

——摘编自潘树林:《略论亨利王子对近代航海事业的贡献》,社科纵横. 2010,25(11)

(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郑和航海事业未得到进一步发展的原因。
(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归纳亨利王子近代航海事业所带来的影响。
2024-05-06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问津教育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郑和七次出使西洋,本着“宣德化而柔远人”,’‘民胞物与,泛爱万一物”的思想来往于西洋和印度洋之间,不欺寡、不凌弱、友好相处、共享太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郑和在海外从未仰仗“天威”,欺负小国、弱国,带领近三万人的武装,在海外没有侵占别国一寸土地,没有掠夺别国的一草一木,更没有在海外派驻一兵一卒。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友好交流,倡导“王道”,反对“‘霸道”;以和平友好精神敦睦邻邦,以德服人,宣扬中华文化,其所表现的是“和平海权”,而非武力侵略行为。郑和出使西洋是中国古代实行和平外交的范例。

材料二195312月,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在亚非会议上改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在中印、中缅联合声明中改为平等互利)和和平共处”,并得到印方的赞同。19546月,周恩来总理先后访问印度和缅甸,……周恩来总理分别同印度总理尼赫普、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确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指导两国关系的原则,并共同倡议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一般国际关系的原则。19544月在印尼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了引申和发展,并被吸纳进会议通过的处理国际关系的十项原则之中。

材料三 “人类是休戚与共、风雨同舟的命运共同体,唯有相互支持、团结合作才是战胜危机的人间正道。”当人类的共同敌人新冠病毒迅速在全球蔓延时一,人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意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由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首次提出,并在党的十九大报一告中再次强调的重大理念,既来自“天下一家”的中华文化传统,也彰显着一个百年大党的、世界胸怀。习总书记强调:“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构建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1)根据材料一、二归纳郑和下西洋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外交活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不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相通之处,并分析“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现实意义。
2020-10-29更新 | 13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2021届高三上学期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归纳分类是历史学习的基本要求。请为下列历史事件拟一个共同的主题
①戚继光抗倭   ②郑成功收复台湾   ③康熙领导雅克萨之战
A.边疆地区的治理B.民族关系的发展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D.反抗外来侵略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惟始元六年,有诏书使丞相、御史与所举贤良、文学语。问民间所疾苦。

文学对曰:“……今郡国有盐、铁、酒榷,均输,与民争利。散敦厚之朴,成贪鄙之化。是以百姓就本者寡,趋末者众……愿罢盐、铁、酒榷、均输,所以进本退末,广利农业,便也。”

大夫(桑弘羊)曰:“匈奴背叛不臣,数为寇暴于边鄙,备之则劳中国之士,不备则侵盗不止。先帝哀边人之久患,苦为虏所系获也,故修障塞。饬烽燧,屯戍以备之。边用度不足,故兴盐、铁,设酒榷,置均输,蕃货长财,以佐助边费。今议者欲罢之,内空府库之藏,外乏执备之用,使备塞乘城之士饥寒于边,将何以赡之?罢之,不便也。”

——摘自汉朝桓宽《盐铁论》

材料二   1567年(隆庆元年),福建巡抚都御史涂泽民请开海禁,准贩东西二洋……隆庆六年,郡守罗青霄……议征商税,以及贾舶……万历三年,中丞刘尧诲请税舶以充兵饷,岁额六千……于时商引俱海防官管给,每引征税有差,名曰引税。(东西洋每引税银三两……其后加增东西洋税银六两)。十七年中丞周案议,将东西洋贾舶题定额,数岁限船八十,有八给引如之,后经自变量有限,而愿贩者多,增到百一十引矣。其征税之规,有水饷、有陆饷、有加增饷。

——张燮《东西洋考》卷7《饷税考》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双方争论的焦点并指出各自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16世纪中后期明朝政府海外贸易政策的变化及其原因。并从世界潮流的角度简要评价明清海禁政策。
2024-04-19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天域全国名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联考(浙江卷)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元末明初,日本武士、商人、浪人到中国沿海武装走私、抢掠骚扰。为防止沿海反叛势力私通倭寇,洪武三年(1370年),明朝罢“太仓黄渡市舶司”;洪武四年(1371年),颁布“禁海令”;洪武七年(1374年),撤销了自唐朝起就存在的负责海外贸易的泉州、明州、广州市舶司。永乐年间,郑和下西洋,放开朝贡贸易,仍不准民间出海。而后随倭患海禁愈加严格。隆庆元年(1567年),宣布解除海禁,允许民间远贩东西二洋,开放福建漳州府月港,以月港为治所设立海澄县和督饷馆,负责管理私人海外贸易并征税,但仍禁止对日本贸易,私自前往以“通倭”罪处。隆庆开关使民间海外贸易获得合法地位,东南沿海海外贸易进入新时期。隆庆初,仅月港一地,“所贸金钱,岁无虑数十万,公私并赖”,成效明显。明朝产品诸如丝织品、瓷器、茶叶、铁器等广受世界欢迎,致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摘编自《闭关锁国》

材料二   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裁撤了中书省和丞相。为了维持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设置了殿阁大学士,这些殿阁大学士只是“特侍左右,备顾问而已”,而且一般来说品级很低,只有五品。明成祖时选拔翰林院官员入职文渊阁,相当于皇帝的私人秘书,“内阁”真正出现;明宣宗时内阁拥有了票拟权。

根据规定,明朝的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阁臣权力的大小、升降和票拟是否被采纳最终取决于皇帝。由于内阁大学士大都出身翰林,是皇帝的近臣,也是官僚集团中最接近皇帝的人。另外阁臣与皇帝和皇太子多有师保关系,往往加上三公三孤,投太子三师三少,又负责筵经日讲,这些都构成了与一般朝臣不同的特殊身份,他们对皇帝和皇太子的影响自然要多于其他大臣。到了明世宗嘉靖二十一年,权臣严嵩任武英殿大学士后,出现了专控朝政二十余年的状况,内阁的权力开始与设想有了差别。

——摘编自于江泰《明朝内阁对皇权的制约》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明朝实行海禁政策的原因。概括明朝“隆庆元年”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变化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内阁的主要特点,并说明其政治影响。
2024-03-10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麓山国际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极其相似的历史表象下常常掩盖着极大不同的历史本质,发生在15世纪首尾两端的郑和航行与哥伦布、达·伽马航行就是这一类的相似事件。

材料一   三大航海的指标对比

郑和航行达·伽马航行哥伦布航行
次数与时距7次历时282次历时64次历时13
船只数目一般每次260余只,大中巨型宝船60最少3只,最多17第一次4只,第二次20
船只吨位和人数估计1500吨、约27000100200吨、约90150050120吨、约150
打通交通线中国至东非海岸绕航非洲至印度欧洲至加勒比海岸
船队性质皇朝特遣舰队王室特许私人航海探险队
资金来源国库调拨股份和私人集资、王室赞助

——摘编自罗荣渠《15世纪中西航海发展取向的对比与思索》

材料二   发现通向印度的好望角航路这一事件的极其重要的成果,是把欧亚大陆东西海岸的航行连接起来,即使这是一条迂回的路线……由哥伦布一代的伟大航海家们开始的变革,赋予基督教世界以最广大的除飞翔以外的活动能力……主要政治效果是把欧洲与亚洲的关系颠倒过来……欧洲现在出现在世界上……它的势力包围着至今一直在威胁它本身生存的欧亚大陆强国。在水域中发现的空旷土地上,创造了许多新的欧洲,对于欧亚大陆来说,现在的美洲和澳洲,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说,撒哈拉外侧的非洲,就是以前欧洲的不列颠和斯堪的纳维亚。

——摘编自强世功《陆地与海洋—“空间革命”与世界历史的“麦金德时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东西方航海活动的差异,并分析产生差异的根本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航路开辟对欧洲的影响。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位于西班牙的哥伦布纪念碑,上有“光荣属于哥伦布”“向哥伦布致敬”两行大字

200710月,拉美印第安人游行示威,要求将“哥伦布日”改为“土著人民抵抗日”,他们把哥伦布塑像披上塑料外套,要求世界重新评价哥伦布。

(1)阅读两则材料,思考在如何评价哥伦布的问题上,欧洲人和美洲印第安人持不同观点的原因是什么。试运用唯物史观正确评价哥伦布。

材料二   谓大陆人民,不习海事,性或然也,及观郑君,则全世界历史上所号称航海伟人,能与并肩者,何其寡也。郑君之初航海,当哥伦布发现亚美利加以前六十余年,当维哥达嘉马(达伽马)发现印度新航路以前七十余年。顾何以哥氏、维氏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纪元。而郑君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我国民虽稍食其赐,亦几希焉。则哥伦布以后,有无量之哥伦布,维哥达嘉马以后,有无量之维哥达嘉马。而我则郑和以后,竟无第二之郑和,噫嘻,是岂郑君之罪也。

——梁启超《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郑和研究资料选编》

(2)概括梁启超的观点,尝试回答梁启超提出的问题。
(3)你如何看待中国在对待外部世界和处理文化差异的模式?
2024-04-10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列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古今形胜之图》,明代绘制,原图长宽115*100厘米。绘图标有“东方九夷、南方八蛮、西方六我、北方五狄”(该图包括两京十三省及周边地区,东至日本、朝鲜,西至今乌兹别充斯坦东南的铁门关,北起蒙古高原,南达南海)。图上标注府、州、县、卫、所及域外国家地区的各级地名近千处。制图学角度上,将运河和黄河混为一体、将乌江绘成长江的主流等显然是错误的。但它尽量利用图中空白,用简明文字把各地区的历史沿革和地理形势作扼要说明,尤其对边疆地区,如在东北女直地区注有“女直慎地。唐曰黑水,唐初乃臣服,置燕州黑水府。金太祖起此……迨入本朝,悉境归附,立都司卫所二百余,所治地方,止于东北,地与契丹相抗,以时朝贡”。

西班牙驻菲律宾的第二任总督基多·拉维查在马尼拉任职期间(1572~1575年),经由阅南商人处得到《古今形胜之图》,他将该图中的重要地名和说明文字译成西文,并呈现给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该图成为欧洲人最早了解的中国地图之一、所载的文化信息使欧洲人对中国有了直观的感觉,因而受到重税。

——摘编自任金城《西班牙藏明刻《古今形胜之图》》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古今形胜之图》的主要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古今形胜之图》流传至西方的背景,并说明该地图的史料价值。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