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内陆边疆与明清易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明朝在长城沿线的军镇辽东、大同等地开放马市,与蒙古、女真各族展开贸易。同时,明朝还通过贡赐、茶马贸易与西藏进行经济交流。由此可知(     
A.明朝为了获取优良战马开放马市B.明朝民族交融的方式以战争为主
C.经济互补是民族交流的重要原因D.游牧民族在贸易中处于被动地位
2 . 地名承载着丰厚的历史积淀,成为留存至今的宝贵文化财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古代中国部分地名及由来

地名由来
呼和浩特
“浩特”在蒙古语中意为众多人口居住的“城镇”。隆庆五年,明廷册封鹤靶土默特部首领为“顺义王”,在长城沿线开放了数十处马市、民市。一时间,“边民垦田塞中, 夷众牧马塞外”。俺答汗下令筑起了“库库和屯(即呼和浩特)”城,从此土默特部从草原游牧过渡到了定居生活。
南徐州.(今镇江)东晋陆续建立许多与士族的北方旧籍同名的侨州、侨郡、侨县。
上海嘉定、江西兴国等
当南方新开发的土地人口上升到一定规模后,被析出或设置新的行政区划由年号获新名称。江西兴国取自于北宋皇帝宋太宗年号,上海嘉定取自于南宋皇帝宋宁宗年号。
析津府(今北京)
“天人感应”理论中有一项内容:“分野” ,即将天空划分成不同的星区后,将其与陆地上的行政区划对应。星次“析木”对应东北方。公元1012年,辽圣宗耶律隆绪将辽帝国的南京幽州(今北京)改为意为“析木之津”的“析津府”

——摘编自《国家人文历史》20226月上第11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明朝在蒙古的边疆治理方略并分析其意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晋朝廷取地名“南徐州”的原因。
(3)结合以上材料,概括影响中国古代地名的主要因素。
2023-07-27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