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内陆边疆与明清易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明长城

材料一 明长城与九边重镇示意图


材料二


材料三   明朝修筑长城,“控制山谷,扼守高地”“立烽堠,实兵马,辟灌莽,广屯田”。北方各族“求输马 与中国铁锅、布、帛互市”,明统治者认为:“朝廷非无马牛,而与之为市,盖以其服用之物皆赖中国。若 绝之,彼必有怨心……许其互市,亦是怀远之仁。”后明政府在大同、宁夏、延绥等地设立马市。1570 年, 明朝封俺答为顺义王,“俺答纳款,马市互易,边疆无警,畿辅晏然”“九边生齿日繁,守备日固,田野日辟,商贾日通,边民始知有生之乐”

——摘编自《中国历史》等


依据材料概括明长城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其积极影响。
2023-04-01更新 | 417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2023·河北·模拟预测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历史上不同朝代对“长城”的称呼不同。战国时期称为堑;汉代和唐代称为塞;金代称为界壕;明代则称为边墙。2019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明确指出,“在建设范围上,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包括战国、秦、汉长城,北魏、北齐、隋、唐、五代、宋、西夏、辽具备长城特征的防御体系,金界壕,明长城”。

长城是一个关、城一体的综合体系,它承担着防御功能、文化的交流与交融使命,也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的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梦想精神。

——摘编自赵琛《为何说“长城两边皆故乡”?》等

历史事实和现实取向决定了对长城的价值判断,而从其兴建、功用、变迁和遗存等不同角度考查会产生不同的认识。请从上述文字材料和图片中提取论点,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合理、史论结合)
2023-05-13更新 | 593次组卷 | 16卷引用:2023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预测卷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历代以来的农民暴动,虽然一个跟着一个失败,没有改变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但每一次大暴动都或多或少推动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因为在每一次大暴动之后,新的封建统治者,为了恢复封建秩序,必须对农民作某种程度的让步,这就是说必须或多或少减轻对农民的剥削和压迫,这样就减轻了封建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拘束,使得封建社会的生产力又有继续发展的可能,这样就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前进,因而中国历史上的每一个农民暴动或农民战争,可以说,都是中国封建社会向前发展的里程碑。

——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古代的农民战争》

材料二   19世纪后期,恩格斯指出农村居民包括小农、中农、大农、大土地占有者以及农村无产者等,工人阶级应当成为农村中的一股力量。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认为中国革命主要力量在于贫农,没有贫农,使没有革命,但深受封建社会茶毒的小农,养成了狭隘、散漫的性格,三纲五常、三从四德成为农民文化生活的主要内容,因此改造小农意识,是建党建军的重要任务。从三湾改编到古田会议,从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制定到延安整风运动,从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的警示到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对传统小农意识的批判从未淡化。

——摘编自陈俊《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农民改造思想研究》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封建统治者的“让步政策”的内容,并分析“让步政策”的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毛泽东农民改造思想的特点及其意义。
2023-05-09更新 | 158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南省株洲市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为配合大军平定大小和卓叛乱,清政府在哈密、乌鲁木齐等地筹办屯田,派往乌鲁木齐等处屯田兵丁达一万多人。办理屯田事务的办事大臣由朝廷派往,“管屯副将、都司、守备、千总、把总各员由陕西、甘肃省调派”,兵丁亦由陕甘派往,都属陕甘总督节制管辖。仅靠兵屯不能完全解决军粮问题,乾隆皇帝谕:“甘肃等处无业贫民前赴营生耕作,污菜辟而就食多,于国家牧民本图大有裨益。”随后,内地农民大批到新疆安家落户。清政府在乌鲁木齐设同知、通判等文员以管理地方粮饷。

——摘编自聂红萍《从甘肃总督到伊犁将军:乾隆朝对新疆治理的探索》

材料二  184212月,林则徐流放到伊犁后,针对新疆边防形势,林则徐经深思熟虑,主动向伊犁将军布彦泰提出“改屯兵为操防”,撤销兵电,让种地的战士回到营院里,专门搞训练,把腾出来的土地交给民户耕种,得到布彦泰的采纳。为解决水源问题,林则徐组织当地各族人民,兴修水利工程,费时四个多月,用工二十余万人。电地给农户耕种后,每年交粮除支付官兵口粮,剩余折银抵充经费。缓解了驻断疆清军的粮饷危机。

——摘编自张洁《林则徐在新疆的历史功绩》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乾隆时期清政府在新疆屯田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乾隆时期相比,林则徐在新疆屯田的变化及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代在新疆屯田的意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明朝西宁卫地区的土司,虽部分为元朝沿袭,而正式受封于明朝,多为明朝西宁卫所之指挥使、指挥同知、指挥佥事、千户、百户等官。《西宁府新志》记载:“按宁郡诸土司计十五家,皆自前明洪武时授以世职,安置于西(宁)、碾(伯)ニ属,是时地广人稀,城池左近水地,给民树艺;边远早地,赐各土司。各领所部耕牧。内惟土司陈子明系南人,(以)元淮南右丞归附,馀俱系蒙古暨西域缠头或以元时旧职投诚,或率领所部归命。开后李氏、祁氏、治氏皆膺显爵而建忠勋矣。”至明朝完善土司制度的首要一点,就是分别流土,专门设置了区别于流官的土司职衔,但从制度上,所有土司必须受地方文武长官的约束,“隶验封者,布政司领之;隶武选者,都指挥领之”。中央政府于土司衡门内安插流官,以便对土司进行监视、控制。建之初,蒙古侵扰,需战马以充军备,随之“明洪武九年,始于秦州开设茶马司,收四川巴茶,易买西宁、洮、岷等处番马”。洪武ニ十九年(1396),驻守西宁卫等地的长兴侯耿炳文奏请,因秦州路远,安定等卫不便互市。次年,改秦州茶马司为西宁茶马司,又增置河州、洮州、甘州4个茶马司。明代由于茶马贸易的刺激以及封建国家向边卫民族征收马赋,西宁卫养马业于明初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以河湟为基地的官营畜牧业显盛。明廷于西宁边卫苑马寺,在今互助、民和等地,弃农还牧,建军马场,发展军马生产。洪武中茶马比价,“上马给茶一百ニ十斤,中马七十斤,下马五十斤”,明朝官营体制确立后,实行了贵茶贱马的政策。

洪武二十七年(1394),西宁卫镇抚李南哥建佛利于其地以居番僧,来请寺额,赐名曰:“宁番寺”。永乐八年(1410)封班丹藏卜为“净觉弘济国师”,年(1412)加封“净觉弘济大国师”,是当时西宁一带僧职中最高的品级。

——摘编自骆桂花、高永久《明朝西宁卫的军事成防与政治管控》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明朝经略西宁的举措加以评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