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内陆边疆与明清易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图为《明太祖实录》中的部分记载。据此推断,明政府实行海禁政策的目的是(     
◆洪武二年(1369年)正月,倭人入寇山东海滨郡县,掠民男女而去。
◆洪武三年(1370年)六月,倭夷寇山东,转掠温、台、明州傍海之民。
◆洪武四年(1371年)十二月,..禁额海民不得私自出海。
A.防御倭寇骚扰B.封锁日本经济
C.限制海外贸易D.打击走私活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成祖永乐十年(1412年),“敕边将治濠垣,自长安岭(今宣化东北约一百四十里)迤西,至洗马林(今河北万全西),皆筑石垣,深濠堑,以固防御”。明万历《宣府镇志》记载:“六十年来,塞上物阜民安,商贾辐辏无异于中原。”关于明长城,说法正确的是(     
A.为防范突厥骑兵袭扰中原而建B.苜蓿葡萄通过互市开始传入中原
C.发挥军事防御与商旅通道功能D.其线路与草原丝绸之路基本一致
3 . 如表是不同学者对于明朝亡国原因的历史分析。他们均认为其重要原因是(     
记载出处
(崇祯)以宫中内帑(皇室财富),视为千年必不可拔之基;祖宗所贻,不可分毫取用。致使九边军士数年无饷,体无完衣。张岱《石匮书后集》
庄烈(崇祯)而性愎而自用,怙前一往,则亦有不能辞亡国之咎者。全祖望《明庄烈帝论》
明之亡实亡于内忧而非亡于外患……最显而易见……是(崇祯)在攘外与安内的两难选择中举棋不定。樊树志《国史概要》

A.财政困难影响了军力B.内忧外患引发农民起义
C.统治者个人政治素养D.经济退步激化各种矛盾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连横在《台湾通史》中道:“及明之季,荷兰入处,布政施教,始以其法颁之台湾,所谓属地之法也,其贱乃不得与齐民齿。”这一记载可用来说明
A.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B.台湾的社会制度发生改变
C.荷兰对台湾实行殖民统治D.荷兰人传播新的政治文明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