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内陆边疆与明清易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推论正确的是(     
A.开元盛世——使唐初经济恢复和发展
B.王安石变法——北宋实现了富国强兵
C.明朝修长城——彻底解除了蒙古族的威胁
D.雍正设立军机处——封建专制皇权空前强化
2 . 明太祖提出“盖驭戎狄之道,当贱其所有,而贵其所无耳”。明政府遂将西宁卫与西番茶马交易中“上马给茶一百二十斤,中马七十斤,下马五十斤”的比价降到“凡上马每匹四十斤,中马三十斤,下马二十斤”。明政府此举(       
A.以经济手段加强边疆治理B.实现了中央集权
C.保证了西南边疆经济稳定D.有利于民族交流
2023-11-09更新 | 196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部分达标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据记载,明朝两百多年间,曾十八次修筑(修补)长城。康熙三十年(1691年),时隔明朝最后一次修筑长城已近百年,工部提议康熙帝修筑长城,遭到康熙帝的回绝。康熙帝拒修长城主要是基于其(     
A.具有“天下一家”的民族观B.对明长城防御功能的贬低
C.推进政治统一的战略考量D.推行休养生息的经济政策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明朝前中期蒙古成为明朝边患。1550年,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因贡市不遂而发动战争,劫掠边关,得到明朝通贡承诺后,率兵北撤,史称“庚戌之变”。据此推断,蒙古发动对明战争主要目的是(       
A.开拓市场与掠夺原料B.改朝换代定鼎中原
C.与中国争夺正统之位D.抢夺财物发展边贸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永乐时期,朱棣下诏在黑龙江地区设置(     ),统辖该地区。
A.建州三卫B.乌斯藏卫C.奴尔干都司D.黑龙江将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明朝中后期,北部边疆形势日益严峻,蒙古骑兵时常袭扰劫掠边地。1571年,明朝与鞑靼俺答汗终于达成和议,册封俺答汗等,恢复通贡关系,并同意蒙古人在大同、宣府等边镇与汉族互市贸易,听边民自相贸易。此后,“边境休息,……数千里军民乐业,不用兵戈”。这可用于说明(       
A.经济交流是蒙汉关系和谐的重要基础B.明朝边患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C.蒙古草原地带首次纳入中原王朝版图D.明朝树立起中央政府的权威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这一诗句反映的是下列哪次反侵略斗争(     
A.戚继光抗倭B.郑成功收复台湾
C.左宗棠收复新疆D.康熙帝组织雅克萨之战
8 . 据下面两幅图可知,元明时期(     
A.国家疆域得到大大拓展B.大一统局面得到了巩固
C.东北边疆管理得到加强D.地方行政区划日趋混乱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明朝册封鞑靼首领俺答汗,在西藏设行都指挥使司,在黑龙江流域设奴儿干都司。清朝设台湾府,蒙古族地区设盟、旗,新疆设伊犁将军,派驻藏大臣,西南改土归流,设理藩院等。明清时期的这些举措(       
A.导致了中央集权的弱化B.奠定中国的疆域版图
C.体现不同政权和睦共处D.反映辉煌与挑战并存
10 . 明代长城区域在1368—1449年是以发展农耕经济为基本内容的屯田生产型文化带,1449—1571年演变成以农牧战争消耗为主的军事消费型文化带,1571—1644年演变为以民族贸易为主要内容的马市交换型文化带。这表明明代(     
A.北方民族关系发生变化B.边患问题始终影响政府的决策
C.朝贡贸易一直比较发达D.少数民族政权封建化程度加深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