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内陆边疆与明清易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九边之蓟镇。

蓟镇自山海,抵居庸(今北京昌平),延袤辽阔,国初号称腹里。

——《九边图说·蓟镇图说》

材料一   明朝长城与九边重镇示意图

——选自选择性必修一《民族关系与中外关系》

(1)根据材料选择蓟镇的地理位置(填字母)

材料二   蓟州一边,拱卫京师,密迩陵寝,比之他边尤重。

——(明)魏焕《皇明九边考》

(2)阅读材料一、二、分析归纳蓟镇成为九边最重要军镇的原因。

关于蓟镇建立的时间,史书记载不一、史籍中有下列不同的记载:

材料三   蓟之称镇,自(嘉靖)二十七(1548年)年始。时镇兵未练,因诏各边入卫兵往戍。

——《明史·卷六十七兵三》(编撰时间:1645-1793年)

材料四   自嘉靖庚戌(1550年)始也。蓟始为镇也,始设督府总三镇摄之也。

——《四镇三关志》(成书于1574年)

材料五   永乐二年(1404年),以陈敬为都督镇守边关……为蓟镇守之始。

——《卢龙塞略》(成书于1610年)

(3)根据材料三至五、分别归纳蓟镇设立的标志性事件。

现代有历史研究者补充《明实录》等材料

材料六   永乐十二年(1414年):命镇守蓟州都指挥陈景先督军民修筑遵化城及缘边关溢之倾颓者。

——《明太宗实录》

材料七   嘉靖二年(1523年):蓟镇金秋成熟。

嘉靖十二年(1533年):命给事中曾汴勘蓟镇巡抚……先后失事状……谓蓟镇失事其大者有五。

——《明世宗实录》

材料八   15名蓟镇镇守总兵官:张隆平(永乐)、陈遂安(永乐)、陈敬(永乐)、陈景先(永乐)、王彧(宣德)。

——《三屯营帅府职官题名碑》选自民国《迁安县志》

(4)结合上述材料,判断蓟镇建立的时间,并说明理由。
2024-04-11更新 | 47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0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二模试题分类汇编(上海专用)
2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朝的疆域范围在历代统一王朝国家中不算广阔,但其采取的移民实边、兴办学堂、开设科举等积极的边疆治理举措,取得了较大成功。就移民实边来说,据历史记载,移民云南的便有二三十万卫所军人,连同家眷约有八九十万人,约占当时云南人口总数的1/4,驻守贵州的军人及其家眷约有六十余万人,明初驻守广西的军人及其家眷也不少。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派遣大亚的驻军到边疆就地屯垦屯耕。战时拿起刀枪御敌,平时举起锄头种粮,不仅筑起了一道边防防线,也使曾经的不毛之地留下了万顷良田。

——摘编自方铁《论元明清三朝的边疆治理制度》

材料二   清末民初,在处理国家和民族认同的关系问题上,孙中山提出“五族一体”或“五族共和”思想,强调“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国。”……针对边疆治理所提出的政策方略,孙中山在其撰写的《治国方略》一书中,关于发展中国实业的十项建议中,其中的第一项“开发交通,修筑铁路十万英里”,第八项“灌溉蒙古新疆”和第十项“移民于东三省、蒙古、新疆、青海、西藏,区域性发展和建设问题,为导向的。

——摘编自吕朝辉《当代中国新地边弧:浪漫旅游联系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述明清移民实边在边疆治理中的历史作用,若将材料一作为史料用于边疆治理研究有何局限。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孙中山关于边疆治理的新思想,为了能够进一步研究清末民初边疆治理思想,除查阅《治国方略》外还可以查阅哪些类型的文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