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疆域的奠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0 道试题
1 . 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契开旧俗,事简职专,官制朴实,不以名乱之……至于太宗,兼制中国,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得其宜矣。

——《辽史·百官志》

材料二:世宗久典外郡,明祸乱之故,知吏之得失。即位五载,而南北讲好,与民休息。于是躬节俭,崇孝悌,信赏罚,重农桑,慎守令之选,严廉察之责,孳以为诏,夜以继日,可谓得人君之道矣。当此之时,群臣守职,上下相安,家给人足,仓廪有余,刑部断死罪或十七人,或二十人,号称‘小尧舜’。

——《金史·世宗本纪下》

材料三:清代,经过约一个世纪对边疆地区的用兵,清朝对边疆地区的统治得到了巩固,疆域基本定型,形成了一个幅员辽阔的统一多民族国家,为清朝进一步加强了对边疆民族地区的治理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清朝在继承历代民族政策的基础上,根据特定的社会情况有所创新。

——段红云《清代中国疆域的变迁及其对中国民族发展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写出契丹国的建立者及时间,并归纳辽朝“兼制中国”的职官设置及该制度的基本特征。
(2)根据材料二概括金世宗统治的内政外交,并结合所学指出该时期的时代美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写出清朝专设掌管边强民族事务机构的名称。以西北边疆为例说明清朝“进一步加强了对边疆民族地区的治理”。
2023-11-04更新 | 156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地区(含周边)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巩固统一,元朝修筑了四通八达的驿道,设立驿站,为公差人员提供交通和生活服务,也用来运输官府物资;又隔一定距离分设急递铺,负责传递公文。在地方管理上,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当时中央的宰相机构是中书省,委派官员代表中书省处理地方事务,逐渐固定常设,称为行中书省,简称行省。除今天的河北、山西、山东地区由中书省直辖外,全国共设10个行省。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二   清朝前期开拓和巩固边疆的举措简表

东北

打击沙俄,1689年签订《尼布楚条约》
北方入关前打败并收降漠南蒙古,后在漠北、漠南蒙古地区设内蒙古盟旗、乌里雅苏台将军管辖
西北打败漠西蒙古准噶尔叛乱,设立伊犁将军管辖
西方册封五世达赖和五世班禅,设立驻藏大臣,实行金瓶掣签制度
西南大规模进行改土归流
东南打败郑氏政权,设立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根据《中外历史纲要》(上)整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元朝在管理边疆方面的重大举措,并分析其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二,归纳清朝前期开拓和经略边疆举措的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形势图                                          西汉形势图

材料二   为巩固统一,元朝修筑了四通八达的驿道,设立驿站,为公差人员提供交通和生活服务,也用来运输官府物资;又隔一定距离分设急递铺,负责传递公文。在地方管理上,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当时中央的宰相机构是中书省,委派官员代表中书省处理地方事务,逐渐固定常设,称为行中书省,简称行省。除今天的河北、山西、山东地区由中书省直辖外,全国共设10个行省。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三   清朝前期开拓和巩固边疆的举措简表

东北打击沙俄,1689年签订《尼布楚条约》
北方入关前打败并收降漠南蒙古,后在漠北、漠南蒙古地区设内蒙古盟旗、乌里雅苏台将军管辖
西北打败漠西蒙古准噶尔叛乱,设立伊犁将军管辖
西藏册封五世达赖和五世班禅,设立驻藏大臣,实行金瓶掣签制度
西南大规模进行改土归流
东南打败郑氏政权,设立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根据《中外历史纲要(上)》整理


(1)根据材料一,指出相较于秦朝,西汉版图最突出的变化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元朝在管理边疆方面的创新之处,并分析其历史作用。
(3)根据材料三,归纳清朝前期经略边疆举措的特点。
2023-02-21更新 | 107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2-23高三上·全国·单元测试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结合中国古代各朝代疆域图,归纳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和边疆管理的阶段特征。
(1)结合秦、汉疆域图指出这一时期边疆管理和民族关系的阶段特征。

(2)结合西晋、唐、宋疆域图指出这一时期边疆管理和民族关系的阶段特征。

(3)结合元、明、清疆域图指出这一时期边疆管理和民族关系的阶段特征。

(4)结合秦-清疆域图指出中国边疆六个方位是怎么逐渐稳定下来的,进而概括六方位疆域特征。
2022-08-22更新 | 126次组卷 | 1卷引用:第四单元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夯实基础】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备考《选必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形势图                           西汉形势图

材料二   为巩固统一,元朝修筑了四通八达的驿道,设立驿站,为公差人员提供交通和生活服务,也用来运输官府物资;又隔一定距离分设急递铺,负责传递公文。在地方管理上,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当时中央的宰相机构是中书省,委派官员代表中书省处理地方事务,逐渐固定常设,称为行中书省,简称行省。除今天的河北、山西、山东地区由中书省直辖外,全国共设10个行省。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三   清朝前期开拓和巩固边疆的举措简表

东北打击沙俄,1689年签订《尼布楚条约》
北方入关前打败并收降漠南蒙古,后在漠北、漠南蒙古地区设内蒙古盟旗、乌里雅苏台将军管辖
西北打败漠西蒙古准噶尔叛乱,设立伊犁将军管辖
西藏册封五世达赖和五世班禅,设立驻藏大臣,实行金瓶掣签制度
西南大规模进行改土归流
东南打败郑氏政权,设立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根据《中外历史纲要(上)》整理


(1)根据材料一,指出相较于秦朝,西汉版图最突出的变化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元朝在管理边疆方面的创新之处,并分析其历史作用。
(3)根据材料三,归纳清朝前期经略边疆举措的特点。
(4)综上所述,谈谈你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多元起源的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不断向一体化迈进,维持着和平、统一的主流,保持着对中华文明较高的认同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高帝将宗室女奉献给单于,又约定每年向匈奴贡献一定数量的丝绸酒米,以求苟安。文帝时匈奴再次南下掳掠,并不断在边境侵扰,汉朝不能抵御,仍维持既定之议。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年),大将军卫青率大军北击匈奴,再次收复河南地,移民十万驻朔方。元狩二年(前121年),汉将霍去病率领大军先后越过焉支山(甘肃山丹境)和祁连山,大败匈奴军,斩俘四万余人。

——摘编自蔡美彪著《中华史纲》

材料二


材料三 清朝眈(既)继承了历代中原王朝的疆域(疆域),也继承了历史上周边民族活动的领地,清朝的所谓“开疆拓土”,就是国家对边疆地区实行行之有效的管辖,对边疆各民族直接进行行政管理。

——摘自成崇德《论清朝疆域形成与历代疆域的关系》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汉政府处理与匈奴关系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导致这种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对待边疆各族的策略并归纳其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清朝“对边疆各民族直接进行行政管理”,并简析清朝“开疆拓土”的历史意义。
2022-01-19更新 | 144次组卷 | 3卷引用:辽宁省锦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治史有“求异”和“求同”两种方法。“求异法”强调“同中求异”,即从“同”出发,用分析法求其“异”。比如研究新航路开辟后400余年的历史,我们首先理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步形成的共性特征,进而分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在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的生产力水平、市场开拓方式、市场形成程度的差异。“求同法”强调“异中观同”,即从“异”出发,用综合法求其“同”。比如研究20世纪的历史,我们可以通过对比两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殖民体系面临的不同挑战,从挑战的不同国家、不同形式、不同力度、不同结果等方面,归纳出20世纪资本主义殖民体系逐步瓦解的历史走势。

请利用材料中的一种方法对中国古代史或中国古代史的某时段进行解读,提出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指明历史时段和采用的治史方法,论题明确,阐述清晰,史论结合)
2024-05-14更新 | 84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达州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诊断性测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8 . 少数民族生活的区域和边疆地区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部分,民族和边疆政策也一直是我们非常关心的话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时,吐蕃因求尚主不得,曾经一攻松州,太宗派侯君集把他打败。但是旋亦许和,把宗女嫁他。这位公主,和吐蕃的开化,大有关系。公主好佛,带了许多僧侣去……吐蕃从此,才信奉佛教……定法律、造文字。”

——吕思勉《白话本国史》

材料二   “为了对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的治理,元朝的统治者根据各地区的情况,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在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等地区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加强中央对这些地区的统治。”

——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材料三   

清初大事年表(部分)
1653年,顺治皇帝赐予西藏佛教首领达赖五世金册和“达赖喇嘛”封号
17世纪后期,康熙皇帝三次亲征蒙古族准噶尔,平定叛乱
1713年,康熙皇帝册封西藏另一位佛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封号
1727年,雍正皇帝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事务
18世纪中期,乾隆皇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管理新疆地区
1793年,清朝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确定金瓶掣签制度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在唐太宗时期嫁入吐蕃的公主是谁?唐朝与吐蕃的和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所学知识回答,元朝为加强对西藏和台湾地区的管理,设立的机构分别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上表和所学知识,归纳清朝管理边疆地区的三种主要方式。
(4)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古代中国在边疆地区管理和民族政策的认识。
2020-08-26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年秋季高一新生入学分班考试历史卷 05(中国史范围)
2024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划分中国古代疆域变化的历史阶段,并概括每个阶段疆域变化的主要特征。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推动疆域扩张的因素,并选择其中一种因素展开说明。(要求:写明展开说明的因素,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4-05-15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专题15 中国古代史(50道高频非选择题)-【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新高考专用)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朝入关前后,在满族的老家吉林、黑龙江等地建立了十多个用以练兵狩猎   的围场。1681年,康熙建立了“木兰围场”。“木兰围场”位于漠南蒙古中心地带,北控蒙   古,南拱京师,是清代前期北京通往喀尔喀蒙古、东北黑龙江以及尼布楚城的重要通道。 康熙皇帝在平定“三藩之乱”过程中发现八旗将士承平日久、耽于游乐、武力衰微,设立木 兰围场后,驻防八旗官兵进驻,康熙皇帝几乎每年都在此地举行“秋狝”(秋季的围猎盛事),还利用“秋狝”中蒙古王公贵族扈从围猎之际,接见蒙古各部上层人物。

材料二 起初,清政府规定“蒙古民人毋得阑入”木兰围场。乾隆年间之后,木兰围场 周边从事农业、商业的人员越来越多。随着秋狝礼废,自下而上的民间力量成为开围放垦的一股重要力量。1863年,热河都统瑞麟上奏“请开垦围场闲地,以济兵食”,清廷允准。 到1880年,木兰围场“有原佃分佃七百一十余户”,“为内地乏食游民远来佣趁”。在清政府的政策松动下,20世纪初,木兰围场全部开围放垦,汉人大批进入。与此同时,围场周边的满族、蒙古族,直隶、赤峰等地的回族和东北地区的朝鲜族也开始涌入木兰围场。

——以上材料摘编自张雪峰《康熙皇帝与木兰秋狝》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木兰围场”设立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晚清“木兰围场”开围放垦的影响。
2024-05-10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高考模拟(二)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