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疆域的奠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26 道试题
1 . 美国史学家罗威廉在《最后的中华帝国:大清》一书中认为清朝有三个机构创新,三个创新指向了清王朝统治最重要的三个方面。具体情况如表所示:这说明清朝(        
A.倾向于推行满汉民族分治政策B.构建了较独特的帝国管控体系
C.实行家国同构的国家管理模式D.对边疆地区控制相对比较松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乾隆帝亲撰《须弥福寿之庙碑记》,竖立在须弥福寿之庙的碑亭内,高约12.5米。乾隆帝在碑记中记述了从顺治帝到他本人的文治武功,褒扬了边疆少数民族的“倾心向化”,并突出强调班禅六世前来朝觐,是“不因招致而出于喇嘛之自愿”。该材料反映了哪一民族与中央政府的密切关系(  )
A.满族
B.藏族
C.回族
D.蒙古族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清朝应蒙古族游牧为主、部落林立的特点,把蒙古族划分为两百多“旗”,若干“旗”又组成一“盟”,于每旗设札萨克(旗长),由蒙古王公贵族出任,此职多为世袭;“盟”也置盟长,由各旗札萨克推选,再向清廷请旨确认。盟内的事务通常由盟长负责,惟重大事务须由理藩院裁决。以下对清朝盟旗制度认识正确的是(  )
A.制度创新,史上首次因俗而治
B.体现“齐其政而不易其宜”
C.造成离心,容易形成地方割据
D.高度自治化解了民族矛盾
4 . 作为中央行政制度的重要补充,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下的行政区划层级不断变化如下表,其最稳定的行政区划是
时期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
高层政区  行省布政使司
统县政区路、府、州府、直隶州/州府、直隶州
县级政区州、县

A.省B.州C.郡D.县
5 . 1684年,清政府设立一地方行政机构,隶属福建省,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该机构是
A.辽东郡
B.伊犁将军
C.军机处
D.台湾府
2019-09-22更新 | 926次组卷 | 20卷引用:辽宁省锦州市第二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在边疆民族政策上,康熙帝强调“治之得其道”和“惟令各行其道”,雍正帝提出“因俗利导”,乾隆帝则是强调“从俗从宜”“不易其俗”。这些边疆民族政策
A.促进了内地与边疆的一体化
B.推动了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
C.巩固了清朝对边疆地区统治
D.消除了边疆地区的割据隐患
2019-09-22更新 | 182次组卷 | 16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清朝对东北地区的行政管理体制不断发展创新。入关前到清初实行八旗制;清代前、中期实行以八旗驻防制为主体、多种体制并存的管理体制;晚清时期则普遍设立州县,最终建立行省体制。清朝东北行政管理体制的变迁反映了
A.满汉民族关系十分融洽
B.专制皇权高度强化
C.“大一统”思想不断发展
D.地方治理困难重重
8 . 清朝中央政府对西藏管辖加强的标志是
A.顺治帝册封五世达赖
B.康熙帝册封五世班禅
C.雍正时期设置驻藏大臣
D.乾隆时期设立伊犁将军
9 . 秦汉以来我国中央和地方关系演变的趋势是
①削弱地方,加强中央
②分散地方官吏权力,防止割据
③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
④对边疆地区的治理渐趋严密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2019-09-06更新 | 221次组卷 | 24卷引用:2010年广东湛江二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理)
10 . 有学者研究指出,中国的县级行政区划最为稳定,历朝历代县级政区的数量总体变化不大,如下图所示:

这是因为县级政权的职能是
A.“劝农课税”并维持地方治安
B.“总领禁旅”并加强边疆防御
C.“监察百官”以缓和社会矛盾
D.“提举市舶”以发展对外贸易
2019-09-05更新 | 196次组卷 | 19卷引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延吉市延边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