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疆域的奠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3 道试题
1 . 议武帝派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大大促进了西域与中原的联系。之后,诸多朝代在这一区域设置机构或派驻官员,加强管辖。下图中①②③处填写正确的是(     
A.①护乌桓校尉②宜政院③伊犁将军
B.①安西都护府②北庭都元帅府③伊犁将军
C.①护乌桓校尉②北庭都元帅府③理藩院
D.①安西都护府②宣政院③理藩院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以下左图是清政府颁赐的金奔巴瓶,右图是清朝疆域图(局部)。清朝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为安定边疆,清政府采取了大量举措。与左图措施有关的地区是(     
A.①B.②C.③D.④
3 . 黔西州在明代属于水西土司管辖,其行政范围内生活的几乎全是当地苗民。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后“客民”开始进入该地区,到乾隆时期,该地区的汉族人口总数已达129585人,而当地苗民总人口为45263人。与这一现象出现相关的是(     
A.清政府推行改土归流的政策B.高产农作物品种从美洲引进
C.中原人口增加激化人地矛盾D.设立理藩院缓和了民族矛盾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康熙时期,清政府在西藏设置了三位噶伦(藏语:宰相),辅佐达赖管理西藏行政事务。雍正时期,政府派遣内阁学士僧格等“差往达赖处”,正式设立驻藏大臣办事衙门。乾隆时期,政府不仅在皇宫建立藏传佛教寺院,还设立喇嘛印务处,主掌喇嘛事务公文。清政府的这些举措(       
A.有效消除了西藏的割据势力B.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C.标志中央对西藏管辖的开始D.推动了边疆与内地一体化进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清朝前中期设置理藩院,起初仅处理蒙古事务,后来扩展到内外蒙古、青海、新疆之额鲁特部、回部与西藏喇嘛所属各处的事务,与俄国交涉事务亦由其掌管,《理藩院则例》也随之不断完善。这一职能的变化说明当时(     
A.初步奠定了大一统国家疆域B.边疆与内地治理呈现一体化趋势
C.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稳固D.强化了对北部边疆少数民族管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1661年,郑成功收复台湾后根据郡县制设立一府二县;兴建孔庙,建立学院、府学、社学等完整的学校体系;开科取士,“三年两试,照科、岁例开试儒童”。郑成功此举(     
A.实现了国家统一B.增强了民族认同
C.顺应了世界潮流D.冲击了闭关政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多民族国家。以下古代政权的民族政策和边疆管理制度,对应正确的是(     


朝 代

措 施

秦朝

征服南方越族地区,加强对云、贵一带西南夷的控制

汉朝

公元前60年,汉武帝在乌垒城设立西域都护府

唐朝

唐玄宗册封靺鞨粟末部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清朝

康熙时起,清政府在西南地区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政策。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清康熙后期,采用当时世界上先进的经纬度测绘技术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测绘,绘成《皇舆全览图》;乾隆时期绘成更为完整详细的全国地图《乾隆内府舆图》。清朝还进行了三次全国地理总志《大清一统志》的编纂,各级地方政府也有定期编修地方志的任务。这主要反映了(     
A.清朝政府的治理能力全面提升B.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基本奠定
C.中央和地方的联系进一步加强D.清代地图绘测技术水平的提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清朝重视边疆地区的管理与开发,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为了加强对新疆地区的管理,清朝采取的措施有(     
A.设立伊犁将军B.设立安西都护府
C.实行改土归流D.实行金瓶掣签制度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研讨会上,学者争论清朝前期成功统治帝国的原因,有两类解释:第一类认为是统治者在不同地区,包括新疆、西藏、蒙古、关内,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统治策略,形成统一多民族帝国。第二类认为是统治者采取汉化政策,才能以少数民族身份入主中原。以下说法较为合理的是(     
A.第一类解释的证据是实施八旗制度、西南地区实行改土归流
B.第二类解释的证据是动员学者编纂《四库全书》,开科取士
C.第一类学者采取多元主义观点,解释较空疏,不具学术意义
D.第二类学者站在华夏中心主义,立场相对客观,解释较可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