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疆域的奠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将以血缘划分居民改变为按地区划分居民,按照一定行政区划进行管辖,是国家政权产生和臻于成熟的必然措置,没有行政管辖,国家就不具备存在的必要条件。夏、商曾经把全国划分为九州,西周又调整为九畿,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郡县分级的行政管辖,其特点都是按照地域进行划分,也意味着地方行政管理逐渐走向完善。从秦代开始,中央严格控制地方属郡,并建立起一套从郡县到乡里什伍,层层控制而又十分严密的地方统治网络。秦以后的地方职官设置及管理方式,始终是依据这个基本原则而发展和修订充实的。

——摘编自柏桦《中国古代地方职官设置与管理智慧》

材料二   清朝前期真正开启了边疆与内地“一体化”的历史进程,消除了千百年来自“三北”(东北、北部与西北)的“边患”,将“三北”变成和平的边疆;把横行大草原强悍的蒙古族变为能与其他各族共处的和谐民族,拉近了远离中华传统文化的藏族的距离,密切了汉满民族关系。清代继承和发展了秦汉以来的“大一统”思想,以新的民族“大一统”观念为指导,较成功地解决了2000多年来困扰历代王朝的边疆“内患”问题,促进了国家的统一。空前“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至清代最后完成,这是中国封建社会数千年发展的一个大结局。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夏商周以后我国古代地方行政体制的演变趋势及意义。(1
(2)根据材料二.分析促进清朝前期“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形成的原因。
2020-11-23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名校联考(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清军人关后,清政府对藏传佛教大喇嘛制定职衔、名号制度,成为国家制度的部分。到清代中期,蒙古地区的寺庙有1800余座,喇嘛人数达到15万人。这说明清代
A.佛教基本实现对蒙古地区的统治B.宗教被纳入国家礼制范畴
C.蒙古地区风俗习惯发生重大改变D.朝廷推崇佛教治国的理念
2020-11-23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名校联考(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下图所示,雍正帝为解决该地区的难题,所采取的重大举措是(   )
A.设立军机处B.推行密折奏事
C.改土归流D.设理藩院
2019-12-22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