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疆域的奠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据统计,有清一代,地方最高长官督抚共有465人。其中,督抚的甄选对象中兼具中央及地方官历者有282人,约占总数的60%,仅有地方官历者约占23%,仅有中央官历者约占14%,仅有军职者约占3%。这表明清代
A.中央权力呈逐渐下移趋势B.重视加强对地方的治理
C.沿袭了前代崇文抑武政策D.统治的基础进一步扩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清朝长期严禁其他民族人口流入边疆。但到了19世纪60年代以后,清政府开始放松对东北和蒙古地区的“封禁”,同时,通过向东北、内外蒙古移民实边,使移民垦殖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这一变化反映了
A.清政府试图建立平等的民族关系B.民族交融开始加强
C.边疆危机加深促使国家意识提升D.清朝重视边疆开发
2022-01-19更新 | 350次组卷 | 6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唐山金名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竞赛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入关后,密切关注边疆事务,苦心经营,完成了对边疆地区的统一,建立 起一个比以往任何朝代都巩固的大一统帝国。为了树立大一统正统王朝的形象,清朝抽去了大一统理论中华夷之辨的内容,改造为四海之内共尊一君的君主专制大一统观念,形成以推崇大一统政权为核心、以政权承绪关系为主线、取消华夷之别为特征的正统论,并将其贯彻于历史评断中,使之更有利于清廷的 政治统治和思想控制。

——摘编自刘正寅《大一统思想与中国古代疆域的形成》

材料二     民国时期,封建帝制被废除,民族平等被写入约法和宪法,推动了边疆民族观的进步。治边思想由古代的守中治边转变为重视边疆地区。在边疆地区的施政方针上,由因俗而治转变为促进边疆内地化。南京国民政府提出了三民主义的边 疆政策,在边疆推行省县制、改土归流、改革盟旗制度等,将边疆地区纳入中央政府的直接控制下,制定并实施了开发和建设边疆的经济政策,同时开展边疆教育,提高 边疆各民族的文化水平。

——摘编自马玉华《治边政策:从清代到民国的梳理》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视民族问题。19415 1日,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布了《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其中第十七条 规定:依据民族平等原则,实行蒙回民族与汉 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平等权利,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尊重蒙回民族的宗教信仰与风俗习惯。1947年,中国共产党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省一级的内蒙古自治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前期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二,指出民国时期在边疆治理上的变化。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陕甘宁边区政府探索民族区域自治的背景和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