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疆域的奠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中国古代,各地方言与“官话”并行并不断演变,折射着社会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据《中国历史地理概述》等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官话发展演变趋势并分析其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古代官话发展演变的认识。
(3)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推断清代中后期“北京官话”的构成因素。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一部欧洲史从希腊开始,转向到罗马意大利半岛,又转向到西班牙、葡萄牙,再转向到荷、比、英、法诸国,再转向到德意志,直至今又转向到苏俄,其在地理区域上之轮转动态,大致如此。中国历史趋势,不好说是转动的,只好说是展拓的。中国史是最先从某一狭小地区,展扩到广大地区去。由是而再从广大地区推拓到较狭小的地区,从高燥地带推拓到低湿地带,从寒冷地区推拓到温暖地区的。此一不断推拓的过程,即自北方黄河流域推拓到南方长江流域,再推拓到更南方的珠江流域,其大势是如此。

——整理自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

钱穆指出了欧洲史和中国史两种截然不同的历史发展趋势。请结合中国史或世界史,自选角度,围绕“历史发展的趋势”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释。(说明:考生可以论证、批判、修改材料观点,或提出新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3-06-26更新 | 226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部分高中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朝的边疆治理思想主要是在朱元璋时期确立,此后诸帝未有大的变动。与明朝相比,清朝的治边思想及其治策最大的特点在于:前半期积极巩固和经营边疆地区,后半期治边政策中的内收倾向,以及所反映的闭关自守意识日渐凸显,并逐渐占据重要地位。与明朝集聚重兵防守北方重北轻南不同,清朝防御的重点已经不是以往传统的草原地带的游牧民族,而是正在向东扩张的沙俄帝国。另外,明朝前期为了解决元末战乱所造成的部分地区人烟稀少的问题,强制全国性的大规模人口迁徙,而康熙中叶以后,清朝人口出现持续空前增长,政府允许农民到人口稀少的地区垦荒种地,这推动了西南边疆的移民活动和边疆开发。同时,明朝统治者依然延续着传统的模糊而又弹性的边疆观念。而到清朝,尤其是进入18世纪以后,随着西方殖民者的东来,边界问题渐渐凸显,涉及西南沿边国界的交涉和斗争渐趋尖锐。

——摘编自杨永福《明、清西南边疆治理思想之比较》

材料二   清前期疆域辽阔,承袭了元明的土司制度和历史上的羁縻政策,并将之因地制宜地加以发展、创新出东北和西北内容不同的军府制度。中国传统的大一统思想,到了清前期对疆域及对边疆的有效管控上也基本定型,对之后中国的各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同时,作为少数民族政权,清政府内中国,外夷狄的传统偏见很淡漠,只积极致力于华夷一家的理念,最大限度地收纳边疆各地,践行完成着大一统的传统治边思想,与此同时,清朝的统治政策也带有局限性,如民族压迫、禁止满汉通婚等。清前期带有中国居天下之中的自大心理,对边疆的统一与治理便是依据这样的理念,只顾内部的管理与防范,在西北和蒙古地区的督促开垦,促进了边疆的经济发展。但是与之前的汉唐等几代相比,清初统治者更多的是着眼于稳定,视发展为其次。这也使得清代时边疆与内地省份的发展并不同步,并最终渐渐落后于内地省份。

——摘编自孙守朋、乔金航《浅论清代前期的边疆治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边疆治理策略与明朝相比有哪些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前期边疆治理的特点。
2023-12-15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垣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阶段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清朝将蒙古族住区分设为若干旗,每旗旗长称为札萨克,受理藩院监督。康熙时期,平定漠南蒙古察哈尔叛乱之后,废除了察哈尔部的札萨克制,参照满洲八旗制设立了察哈尔八旗,归理藩院统辖。这一变化反映出清朝(       
A.实现了边疆与内地治理一体化B.将西域地区纳入了版图
C.创新了大一统国家的治理模式D.加强对北部边疆的管理
2023-05-17更新 | 390次组卷 | 6卷引用:河北省省级联测2023届高三预测卷(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