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疆域的奠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康熙帝时理藩院从礼部独立出来,由中枢机构、直属机构、附属机构和派出机构组成,主要职责是管理蒙古、新疆等少数民族地区事务以及处理与沙俄的关系。这反映出当时(     
A.蒙古新疆等地区的叛乱频繁B.理藩院基本承袭元朝宣政院职能
C.清朝依靠少数民族加强统治D.清朝重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7551759年,清朝出动数万军队平定叛乱,结束了天山南北长达数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清朝基本沿用汉、唐治理西域的办法,在新疆实行以军事为主的军府制度,设置伊犁将军为最高军政长官。在汉、回农民聚居的乌鲁木齐,清政府采用与各省一致的郡县制,而塔里木盆地是维吾尔族的聚居区域,清政府则基本保留其原有的伯克统治制度。1759年,清政府从内地抽调八旗、绿营官兵到新疆携眷长驻,在各战略要地和交通要道修筑城堡,这些城堡不仅是军队驻所,后来还发展成为各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清政府还在天山南北开展了以大规模屯田垦荒为中心的农业生产活动,使新疆大片万古荒原变成了良田,从根本上解决了新疆军府人员的粮食问题。但在强调边疆地区的特殊性和制定特殊政策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利于各民族交流、影响边疆民族社会发展的消极因素,如南疆实行的回汉隔离政策等,迟滞了边疆地区的经济开发。

----摘编自齐清顺《清朝对新疆的治理与开发》


(1)根据材料,概括清朝前期治理与开发新疆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清朝前期对新疆的治理与开发。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康熙年间,统治台湾的郑经声称:“台湾远在海外,非中国版图”,清廷也有人主张放弃台湾,认为台湾如遇外敌来侵,难以救援。但康熙坚持设台湾府,结束了台湾孤悬海外的局面。这表明(     
A.“天朝上国”观念被打破B.中国传统朝贡体系瓦解
C.统治者国家意识的强化D.羁縻边疆新模式的开启
2022-07-23更新 | 102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研究下表,最符合其内容的学习主题是(       

序号

历史事件

1

清政府册封达赖、班禅;设置驻藏大臣

2

康熙帝平定噶尔丹叛乱

3

清政府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
A.清朝民族关系的发展B.边疆商业贸易的繁荣
C.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D.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清政府在平定噶尔丹叛乱等重大行动中,山西富商范毓鑌自请以家财为军队运粮,“前后十年,所运米凡百余万石,所省大司农金钱六百余万。”其他自发运送军粮的商人也不在少数,这反映了(     
A.商人社会地位提高B.国家的向心力增强
C.君主专制空前强化D.政府调整抑商政策
2022-07-15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雅安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玉门枣产 于甘肃玉门一带。西汉时,上林苑中有来自各地进献的名果异树,就包括玉门枣。人们在将枣作为果品或作为果腹食粮之余,已经发现了它的保健功能和药用价值。汉代名医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录262药方,其中40方用到大枣、枣膏等。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将枣的功用定位为“食之可以安躯,益气力。”汉代人将枣视为仙人所食之物,也曾将玉门枣与“西王母枣”并列关联,透露出汉代社会意识所见信仰世界中有关神仙饮食生活的相关信息。

——摘编自王子今《“玉门枣”:丝路“远方”“名果”象征》

材料二   哈密瓜属于中亚厚皮甜瓜种系。秦汉以来的文献中已有记载,至迟可追溯到《后汉书》。据记载,它主要分布在甘肃西部及新疆地区,曾一度东达河西走廊中部,但移种内地多因环境,生长不良。它长期被视为珍品,价颇贵。清康熙年间,哈密地方首领开始向清廷贡瓜,遂名哈密瓜。随着新疆政局日益稳定,各族深入交流,贡瓜成为年例。每年来自新疆的进贡队伍浩浩荡荡,社会影响显著,既激发了内地民众对哈密瓜的强烈兴趣,使其受到广泛欢迎,也促进了新疆当地种植业的迅速发展。

——摘编自程杰《论我国古代瓜业的历史发展》


(1)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人眼中枣的价值。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种植、利用哈密瓜的特点与影响。
(3)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内地得以认识、了解玉门枣与哈密瓜等西域农产品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汉文景时期,为解决西北驻军供给问题,实行移民屯垦实边,收到了“定舍以待其劳”,“常坐而役敌国”,逐点占领、巩固的良好效果。到武帝时,决心武力解决匈奴内侵威胁这一问题,先后设河西四郡,移民屯垦,以补战争消耗。元朔二年,募民十万于朔郡;元狩四年,“置田官吏卒五六万人”,元狩五年,“徙天下奸猾吏民于边”。元鼎六年,斥上郡、朔方、河西、边境的塞卒六十万“咸田之”。公元前60年统一西域以后,西汉又在比胥鞬、赤谷城屯田。设田卒、河渠卒、守谷卒等田官进行生产管理。军事化屯田使农业生产的规模、效益都要高于个体经济。“大费既省,徭役豫息,以戎不虞。”因为屯田,大批人口聚居西域,他们开荒种地,筑路修桥,建立亭鄣,形成了许多初具规模的经济点镇,使往来的商人、使者有了途中歇脚之地。

——据罗军《论西汉屯田的历史背景及社会影响》

材料二清代统治者认识到“屯田一事,实为安边便民,足食足兵之良法”,把屯田作为长治久安的安边定国之策,采取“边防与屯政相维”的方针。在新疆屯田,最初以军屯为主,以后陆续兴办民屯、旗屯、回屯、遣屯等;管理各种屯田的组织机构大致分为三个系统:一是军屯,属军事机关管理,各级屯官由同级军官兼任。二是民屯,属地方行政机关管理,各级屯官由同级地方官兼任。三是回屯,各级屯官由同级伯克官(维吾尔族地方官)兼任。道光时期,吸取清代以前长期集中在南疆屯垦,造成新疆历史上长期南农北牧局面的教训,在南北疆掀起了继乾隆朝之后的第二次大规模屯田的高潮。左宗棠收复新疆后,随即“招集流亡,修复水利,恢复屯田”,把新疆屯田进一步推向高潮,并为清军长期戍边打下了良好的经济基础。

——据李新伟《清代的新疆屯田》

(1)根据材料一、二,概述汉清两代西北地区屯垦的共同点。

材料三中国历代均重视对边疆的治理。秦将郡县制推行到边疆地区。汉王朝除了设置郡县外,还设立属国管理内徙边疆民族,使其成为汉王朝边疆防御的重要力量。唐朝追求“治安中国,而四夷自服”,实行开明的治边政策。另外,为维护边疆地区的安定,唐王朝确立了军镇屯戍制度。元朝通过设立行省实现了对边疆地区广泛而直接的管理。清王朝从中外一体(内地与边疆为一个整体)的认识出发,以积极态度治理边疆各民族,使其起到“屏藩”、“拱卫”作用。在实际运作中,突出改革行政体制,如中央设理藩院,主管边疆民族事务,地方则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统治体制。

——据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

(2)根据材料三概括古代边疆治理政策的特点,并综合上述材料分析这些政策措施实施的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