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疆域的奠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康熙在对待台湾问题时曾郑重承诺:“若郑经留恋台湾,不思抛弃,亦可任从其便。至于比朝鲜不剃发,愿进贡投诚之说,不便允从。朝鲜系从未所有之外国,郑经乃中国之人。”据此可见当时康熙对台湾问题的态度是
A.不允许台湾任何形式独立B.强化中央政府对台湾统治
C.促进台湾社会经济的发展D.推动剃发在台湾地区执行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材料   1755--1759年,清朝出动数万军队平定叛乱,结束了天山南北长达数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清朝基本沿用汉、唐治理西域的办法,在新疆实行以军事为主的军府制度,设置伊犁将军为最高军政长官。在汉、回农民聚居的乌鲁木齐,清政府采用与各省一致的郡县制,而塔里木盆地是维吾尔族的聚居区域,清政府则基本保留其原有的伯克统治制度。1759年,清朝从内地抽调满、汉、回等官兵到新疆驻防;清政府还在天山南北开展了大规模的以屯田垦荒的生产活动,改变了新疆长期以天山为界“南农北牧”的经济格局。清朝对新疆地区原存在的两大宗教——伊斯兰教和喇嘛教(藏传佛教)均采取以政教分离为中心的保护、利用政策,对各族群众的正常宗教活动给予保护,并重新修建了一些寺院。

——摘编自齐清顺《清朝对新疆的治理与开发》


(1)很据材料,概括清朝前期治理与开发新疆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朝前期对新疆治理与开发的影响。
3 . 下表是中国古代对边疆某一地区进行管理的措施。据此可知,这一地区是(     
时期措施
西汉设置西域都护府
唐朝设置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
元朝设北庭都元帅府
清朝设立伊犁将军
A.西藏B.台湾C.云南D.新疆
2022-03-09更新 | 720次组卷 | 22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实外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研究下表,最符合其内容的学习主题是(       

序号

历史事件

1

清政府册封达赖、班禅;设置驻藏大臣

2

康熙帝平定噶尔丹叛乱

3

清政府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
A.清朝民族关系的发展B.边疆商业贸易的繁荣
C.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D.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
5 . 清朝以“因俗而治”的政策治理边疆,并实行不同的行政体制。在蒙古地区实行盟旗制、在新疆地区实行伯克制、在西藏地区实行政教合一制,此外还有土司制、乡姓制。这一政策
A.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B.提高了地方的行政效率
C.扩大了清朝的统治区域D.消除了地方割据的基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清代在少数民族集中的云、贵、广西等西南地区,土司对土民任意科派,还常常互相进攻,与政府对抗。雍正四年,朝廷对贵州广顺州的长寨用兵,事定后设立长寨厅,将少数民族世袭的土司改设为流官,此后5年间,由土司改成流官的地区共有309处之多。这一做法
A.有利于加强君主的绝对权力B.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
C.强化中央对地方豪强的管制D.消除了少数民族地区分裂割剧势力
2022-01-18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乐山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据表可知,清代
顺治册封五世达赖,“达赖喇嘛"称号
康熙册封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称号
雍正1727年,设立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
乾隆确立金瓶掣签制度。清政府规定达赖、班禅去世后再选的转世灵童要在驻藏大臣的监督下,从朝廷颁发的金瓶中抽签决定
A.西藏正式归属中央统治B.中央政府对西藏因俗而治
C.政府高度关注边疆问题D.君主均重视对西藏的管理
2021-10-27更新 | 392次组卷 | 15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威远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玉门枣产 于甘肃玉门一带。西汉时,上林苑中有来自各地进献的名果异树,就包括玉门枣。人们在将枣作为果品或作为果腹食粮之余,已经发现了它的保健功能和药用价值。汉代名医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录262药方,其中40方用到大枣、枣膏等。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将枣的功用定位为“食之可以安躯,益气力。”汉代人将枣视为仙人所食之物,也曾将玉门枣与“西王母枣”并列关联,透露出汉代社会意识所见信仰世界中有关神仙饮食生活的相关信息。

——摘编自王子今《“玉门枣”:丝路“远方”“名果”象征》

材料二   哈密瓜属于中亚厚皮甜瓜种系。秦汉以来的文献中已有记载,至迟可追溯到《后汉书》。据记载,它主要分布在甘肃西部及新疆地区,曾一度东达河西走廊中部,但移种内地多因环境,生长不良。它长期被视为珍品,价颇贵。清康熙年间,哈密地方首领开始向清廷贡瓜,遂名哈密瓜。随着新疆政局日益稳定,各族深入交流,贡瓜成为年例。每年来自新疆的进贡队伍浩浩荡荡,社会影响显著,既激发了内地民众对哈密瓜的强烈兴趣,使其受到广泛欢迎,也促进了新疆当地种植业的迅速发展。

——摘编自程杰《论我国古代瓜业的历史发展》


(1)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人眼中枣的价值。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种植、利用哈密瓜的特点与影响。
(3)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内地得以认识、了解玉门枣与哈密瓜等西域农产品的原因。
9 . 有学者认为清朝的皇帝是拥有四个面孔的多面体,他是八旗的领袖和汉族儒教的皇帝,又是蒙古帝国的继承人,还是藏传佛教的大施主。这一认识反映出清朝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B.皇权专制的不断强化
C.地方管理体制的多元化D.开被包容的宗教政策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汉文景时期,为解决西北驻军供给问题,实行移民屯垦实边,收到了“定舍以待其劳”,“常坐而役敌国”,逐点占领、巩固的良好效果。到武帝时,决心武力解决匈奴内侵威胁这一问题,先后设河西四郡,移民屯垦,以补战争消耗。元朔二年,募民十万于朔郡;元狩四年,“置田官吏卒五六万人”,元狩五年,“徙天下奸猾吏民于边”。元鼎六年,斥上郡、朔方、河西、边境的塞卒六十万“咸田之”。公元前60年统一西域以后,西汉又在比胥鞬、赤谷城屯田。设田卒、河渠卒、守谷卒等田官进行生产管理。军事化屯田使农业生产的规模、效益都要高于个体经济。“大费既省,徭役豫息,以戎不虞。”因为屯田,大批人口聚居西域,他们开荒种地,筑路修桥,建立亭鄣,形成了许多初具规模的经济点镇,使往来的商人、使者有了途中歇脚之地。

——据罗军《论西汉屯田的历史背景及社会影响》

材料二清代统治者认识到“屯田一事,实为安边便民,足食足兵之良法”,把屯田作为长治久安的安边定国之策,采取“边防与屯政相维”的方针。在新疆屯田,最初以军屯为主,以后陆续兴办民屯、旗屯、回屯、遣屯等;管理各种屯田的组织机构大致分为三个系统:一是军屯,属军事机关管理,各级屯官由同级军官兼任。二是民屯,属地方行政机关管理,各级屯官由同级地方官兼任。三是回屯,各级屯官由同级伯克官(维吾尔族地方官)兼任。道光时期,吸取清代以前长期集中在南疆屯垦,造成新疆历史上长期南农北牧局面的教训,在南北疆掀起了继乾隆朝之后的第二次大规模屯田的高潮。左宗棠收复新疆后,随即“招集流亡,修复水利,恢复屯田”,把新疆屯田进一步推向高潮,并为清军长期戍边打下了良好的经济基础。

——据李新伟《清代的新疆屯田》

(1)根据材料一、二,概述汉清两代西北地区屯垦的共同点。

材料三中国历代均重视对边疆的治理。秦将郡县制推行到边疆地区。汉王朝除了设置郡县外,还设立属国管理内徙边疆民族,使其成为汉王朝边疆防御的重要力量。唐朝追求“治安中国,而四夷自服”,实行开明的治边政策。另外,为维护边疆地区的安定,唐王朝确立了军镇屯戍制度。元朝通过设立行省实现了对边疆地区广泛而直接的管理。清王朝从中外一体(内地与边疆为一个整体)的认识出发,以积极态度治理边疆各民族,使其起到“屏藩”、“拱卫”作用。在实际运作中,突出改革行政体制,如中央设理藩院,主管边疆民族事务,地方则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统治体制。

——据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

(2)根据材料三概括古代边疆治理政策的特点,并综合上述材料分析这些政策措施实施的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