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疆域的奠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1 . 学者葛剑雄认为,中国的历史不应该只是王朝的历史,更不应该只是中原王朝或汉族王朝的历史。我们应该站在今天的、中华民族的、客观的立场上看待历史上的一切政权和它们之间的关系。每一个政权有它自身存在的条件,有自己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政权的更迭无任何规律可循B.王朝历史不能反映中国历史变迁
C.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国历史D.从今天的角度就能正确解读历史
2024-02-11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A10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治史有“求异”和“求同”两种方法。“求异法”强调“同中求异”,即从“同”出发,用分析法求其“异”。比如研究新航路开辟后400余年的历史,我们首先理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步形成的共性特征,进而分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在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的生产力水平、市场开拓方式、市场形成程度的差异。“求同法”强调“异中观同”,即从“异”出发,用综合法求其“同”。比如研究20世纪的历史,我们可以通过对比两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殖民体系面临的不同挑战,从挑战的不同国家、不同形式、不同力度、不同结果等方面,归纳出20世纪资本主义殖民体系逐步瓦解的历史走势。

请利用材料中的一种方法对中国古代史或中国古代史的某时段进行解读,提出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指明历史时段和采用的治史方法,论题明确,阐述清晰,史论结合)
2024-05-14更新 | 83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达州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诊断性测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3 . “何以中国”一直以来是我国学术界研讨的重要命题。唐人孔颖达解读“夏,大也,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一也。”;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中规定“以流入黑龙江之额尔古纳河为两国之界:河以南诸地,尽属中国,河以北诸地,尽属俄国。”根据材料,下面说法正确的(       
①孔氏之“中国”以中原文化为标准       ②条约之“中国”具有主权国家含义
③“天朝上国”观念受到冲击       ④“中国”内涵从文化认同感转为政治归属感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2024-02-23更新 | 121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质量检测模拟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现代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认为,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所谓“自古以来”的“古”,一般是指秦汉。 秦汉以降,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变化,到了清代,我国的疆域和民族便确定下来。在这个历史过程中,由于汉族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水平一直较高,起着主导的作用,但各个少数民族也为祖国的缔造和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摘编自陈克进《历史上中国和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问题讨论述略》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 (要求: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