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 道试题
1 . 北宋白银不是主要流通货币,但1610年容与堂刊行的百回本《水浒传》中多次出现使用白银的情节,如林冲和洪教头比武,柴进拿出一锭25两的银子,作为胜者的奖励;戴宗请萧让写碑文,承诺给50两银子;史进给师傅王进100两银子,作为谢师费;等等。这种反差(     
A.说明《水浒传》脱离社会现实B.折射出明朝白银流通已经普遍
C.证实小说不具备任何史料价值D.加重了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某班级开展了“大运河”探究活动。

材料一   


   
图1        《隋唐大运河仓储体系》
(1)材料一是某位同学搜索到的史料,请写出①、②所代表的城市。帮助他们完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唐粮仓为什么这样分布。

材料二   大运河于2014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含嘉仓160号仓窖遗址通济渠郑州段洪泽湖大堤
回洛仓遗址江南运河苏州段双金闸
黎阳仓遗址江南运河嘉兴段宝带桥
杭州富义仓北、南运河天津三岔口段十里闸

——《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


(2)某历史兴趣小组在收集中国大运河遗产要素,将其收集到的分为三大主题,请选择一个写出其主题。并简述这一主题的价值。

材料三

   

图2        中国大运河图                                             图3       英国人托马斯·阿罗姆笔下的京杭大运河——《大运河图册》


(3)图3反映了运河城市的哪些特点。根据图2和图3并结合所学知识,选择一个运河流经的城市,谈一谈你对“运河与城市”的看法。
2023-11-26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安宁河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3 . 下图《雪夜访普图》为明代宫廷画家刘俊所创作,取材于元代所编的《宋史赵普传》,描绘的是赵匡胤和赵普筹划统一方略的场景。该作品体现了(     
A.异域风情与中原文化的交汇B.注重意境的绘画特色
C.艺术审美与史料价值的统一D.重文轻武的国家策略
2023-12-08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据史料记载,清朝某一时期直隶、山西、陕西、甘肃、四川、云南、贵州、广西、湖北、湖南、河南、安徽、江西、福建、浙江、江苏、山西等20多个地区已经种植玉米。这一时期最早可能出现在(     
A.顺治时期B.康熙时期C.乾隆时期D.道光时期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有史料这样描述17世纪苏州发生的新变化:“吴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对这一变化解读最准确的是(     
A.官营手工业发展较为迅速B.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的崛起
C.新型生产关系的出现D.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逐步解体
6 . 某校学生进行历史研究性学习时搜集整理了如下史料,其研究的主题最恰当的是(     
A.重农抑商政策的废除B.外来文化的广泛传播
C.社会转型因素的萌发D.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2023-11-24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财计三》

史料二   今日之清谈有甚于前代者……(明末心学门人)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工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以至于)神州荡覆,宗社丘墟……(现在应当提倡)经世致用。

——顾炎武《日知录》


【探究】
(1)史料一体现了黄宗羲怎样的思想主张?体现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2)史料二中顾炎武对当时的心学提出了怎样的批判,并提出了什么主张?
8 . 据文献记载,乾隆年间,河南巡抚陈宏谋“募间人种红薯”:江西大广县知县余光璧也在当地大力推广种植并“告以种法”。上述史料可用来说明当时
A.富民思想的践行B.新农作物的传播C.饮食结构的改变D.边疆地区的巩固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表为某同学为研究宋、元商品经济发展而搜集的史料。

史料一北宋都城东京开封,自州桥“出朱雀门(内城正南门)直至龙津桥”,是主要的饮食业中心之一,尤以夜市著名,营业“直至三更”。北宋末年,“议者谓祖宗虽徇契丹,岁输五十万之数,然复置榷场与之为市,以我不急易彼所珍,岁相乘除,所失无几”。

——据白寿彝《中国通史》

史料二(元朝时)经陆路来到中国的西域、欧洲、中亚商人,多携带珠宝,“献”给皇帝,或卖给达官贵人,巨万现钞(元纸币)给付,持现钞到市场上购买本国缺少的丝绸等物品运回,都很方便。

——吴慧《中国商业通史》

材料二   从明正德到乾隆年间,江南地区各州县市镇的数量,平均增加一二倍以上,许多市镇从一个个小的村落,快速发展成为地方贸易的中心,且往往成为数千或万户人口的大市镇。

——刘玉才《传承与新变——明中叶至辛亥革命的物质文明》


(1)根据材料一,分别提取宋、元商品经济发展的信息。
(2)概括材料二描述的重大历史现象。这一现象可用来论证“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这一主题,为了充分论证这一主题,请你结合所学再补充两个史实。
2021-11-22更新 | 185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德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下图所示著作的内容能反映出(       
A.长篇小说的兴起B.社会文化环境宽松
C.士大夫的价值追求D.士人对社会的反思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