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朝内阁与皇帝之间权力运作图示


材料二奏折制度产生于康熙年间,要求具折人亲自书写,内容不得为他人所知。雍正皇帝完善并推广了奏折制度,具折人员的范围包括总督、巡抚、提督、总兵、布政使、按察使及学政官,要求他们随时奏闻一切地方之事:奏折的内容范围包括君臣筹商政务、制定和执行政策,了 解地方的的吏治和民情,讨论用人问题和宣布官员的任使。要求收回朱批奏折,打造奏折专用箱锁,奏折直达内廷,皇帝亲自阅看,不假手于人,严禁臣下互通奏折内容,与军机处相辅而行,确保奏折的绝对保密,对不遵守奏折规定的人予以惩处;形成了朱批谕旨制度。

——冯尔康《近50年来清代奏折制度研究综述》


(1)指出明朝设立内阁的原因。材料一图中,内阁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2)结合材料一、二,说明清朝奏折制度的“创新”之处。
(3)有学者认为:“有清一代......在我国传统政治、社会、经济及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既有延续,也有创新。”任举一项史实, 说明明清时期在经济或文化方面的延续与发展。
2023-02-12更新 | 173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下图为明清时期粮食需求和生产状况示意图。由此可知,这一时期(     

                  注:按传统社会人均年需求原粮696市斤计算
A.粮食产量持续提升B.经济结构不断调整
C.生产技术获得突破D.人地矛盾日益加剧
2024-02-04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下列两图均与清朝经济相关,由图可知当时中国(     

清朝前期玉米、甘薯推广种植图

   

16-18世纪世界白银生产、出口和接受示意图

A.受小农经济局限落后于西方B.经济政治制度优于西方
C.已经产生民族资本主义企业D.受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
2024-04-21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前冲刺(一)历史试题
4 . 下图为明清时期太湖地区经济发展示意图。由图可知明清时期(     
A.专业化和多样化经济发展趋势加强B.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
C.资本主义萌芽在部分地区开始出现D.海外贸易范围不断扩大
2024-02-22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表《中国历代粮食平均亩产量示意图》


                                                         ——摘编自吴慧《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

材料二近代中国是世界粮食进口大国。1871-1873年,中国进口大米41. 6万公担(1公担=100公斤),到1909—1911年,进口大米猛增至373. 2公担,增加了约8倍。上海是主要粮食进口地区,上海开埠后,粮食需求量不断上升,大米进口量由1913年的0. 012万公担上升到1922年的98. 08万公担。面粉进口则由1864年的0. 63万公担增至1900年16. 91万公担。其次,广州开埠后也成为主要的粮食进口口岸。自1912-1918年,广东每年平均进口大米、面粉等各类粮食8亿斤。福州、厦门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外国米源源不断以低价向福建倾销。

——摘编自汪德乎《近代中国粮食国际贸易研究》


(1)根据材料一说明中国古代粮食生产概况。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明和清前期粮食亩产量的外来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中国成为世界粮食进口大国的原因。结合现实对粮食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图为明至清粮食生产和需求演变示意图。据此可知明清时期(       

A.垦荒政策取得了显著的成效B.土地利用率不断提高
C.高产作物解决粮食短缺问题D.经济发展潜藏着危机
7 . 古代经济的发展具备不同时代的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代与宋代丝绸之路示意图


材料二   综合各种资料基础上对中国人口的估计是:1500年为1.25亿(保守估计为1亿):1750年为2.7亿(保守估计为2.07亿);1800年为3.45亿(保守估计为3.15亿);在17世纪初,出现了一些大域市,如南京达到100万人口,北京超过60万人口。到1800年,广州与邻近的佛山加起来,有150万人口。

——摘编自弗兰克《白银资本》


(1)比较汉代和宋代丝绸之路路线的不同并简析变化的原因。
(2)材料二中表现出了哪些历史现象?结合所学分析导致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
2023-12-28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灵山县天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如图为明至清粮食产量和需求量、人均粮食占有量演变示意图。据此可知,明至清(     
A.人地矛盾不断加剧B.经济作物的普遍种植
C.苛捐杂税日益繁重D.高产农作物引进失效
2023-12-23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 云南省保山市BC类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南宋海外贸易路线示意图

材料二 乾隆皇帝(1711—1799 年)诏令:“天朝物产丰盈, 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斤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 在澳门开设洋行,俾得日用有资, 并沾余润。……念尔国僻居荒远,间隔重瀛, 于天朝体制原未谙悉。是以命大臣等向使臣等详加开导,遣令回国。”

——摘编自《清高宗实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宋海外贸易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宋海外贸易发展的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与南宋相比在对外政策方面的不同。说明这种政策导致的结果。(提示:结合世界发展的时代背景)
2023-12-12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人类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十六、十七世纪世界贸易体系示意图》


材料二   《清朝全国耕地面积和人口变化表》(部分)   

年代1耕地面积(万公顷)人口(亿)
1661年(康熙元年)5490.2
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6081.2
1724年(雍正二年)6831.5
1812年(嘉庆十七年)7913.6

——三民书局《历史(第二册)》

材料三   玉米和甘薯是印第安人培育的两种重要农作物。哥伦布首航美洲时就发现了玉米和甘薯,此后,玉米在欧洲和非洲等地逐渐流传开来。16世纪中期,玉米传入中国,并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粮食作物。甘薯约在明朝后期传入中国,又名“番薯”。1594年,福建发生饥荒,政府大力推广甘薯种植,到17世纪,甘薯成为百姓的重要食物。玉米和甘薯的传入,大大增加了粮食产量。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下)》(人民教育出版社)


(1)列举材料一示意图中①和②的主要贸易商品。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白银大量流入中国带来的重要影响。
(2)概括材料二中耕地面积和人口数量的变化趋势,并从中分析当时的危机。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角度分析材料二中耕地和人口变化的原因。
2023-07-05更新 | 119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