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中国古代小说即使虚构,也要写上真实的年代、真实的地点,甚至真实的人名。故事是虚构的,故事发生的空间与时间却是真实的;人物是虚构的,人物的名字却是真实的。中国小说的书名常冠以记、传、志之类的字样,如《石头记《水浒传》《东周列国志》等,记、传、志本身就是史书体例的称谓。由此推知,古代小说(     
A.与历史著作具有同等史料价值B.能够准确记述历史人物的事迹
C.可以作为一种特殊的史料运用D.反映出时代对历史叙述的影响
2023-06-01更新 | 1050次组卷 | 11卷引用:第8讲明至清中期的经济与文化(课件帮)-超燃历史一轮课件帮好题帮(新教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2 . 有同学研究明代白银货币化问题,收集了如下材料,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表 明代财政收入
年份米麦(万石)布(万匹)绢(万匹)宝钞(万锭)银(万两)
1430397920.594.17388.932.9
1552265913.332.02414.4243.3
1621278012.920.68.1755.2

——摘《明实录》

材料二

《醒世姻缘传》、“三言”,“二拍”等小说中有关白银的描述不可胜数,大到如捐官、行贿、购房、买卖人口,小到如日常消费和社交馈赠,处处可见,铜钱的使用只是第二位的,以物易物也不须繁。

——摘《醒世姻缘传》等

材料三

吾以为非废金银不可。废金银,其利有七:粟帛之属,小民力能自致,则家易足,一也。铸钱以通有无,铸者不息,货无匮竭,二也。不藏金银,无甚贫甚富之家,三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1)分别阐述每则材料对研究明代白银货币化的价值。
(2)综合上述材料,简述明代白银货币化的影响。
(3)除上述材料之外,研究明代白银货币化还可补充哪些类型的史料,请至少列出两种。
2022-06-12更新 | 5078次组卷 | 34卷引用:第14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学生学习清单)-【高效教与学】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同步精品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上)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明朝后期,玉米、番薯等美洲粮食作物……逐渐得到推广。……大大缓解了“民食问题”,人们遂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劳力和土地等去发展经济作物……清代以来,人口压力不断增加……“棚民租山垦种,阡陌相连,将山土刨松,一遇淫霖,沙随水落,倾注而下,溪河日淀月淤,不能容纳。”

——摘编自何炳棣、陈树平等的研究成果

史料二   明朝中后期……使许多原本用以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改种桑树、棉花等经济作物。……当地部分养蚕人自己不种桑树,依靠购买桑叶养蚕。嘉定县(今嘉定区)因种植棉花,“不产米,仰食四方”。当时商业很发达,商人拥有雄厚的资本。

——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探究】
(1)据史料一,概述美洲作物传入对中国的影响。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
2023-09-11更新 | 63次组卷 | 4卷引用:高中历史纲要上新课同步-第14课学习讲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明清时期,人口持续大规模地向山区流动,带来持续的山地垦殖扩张,各地通过围垦河滩、沼泽、海涂等方式,实现耕地增长。地势低洼的太湖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形成了桑基鱼塘的农业模式,“两利俱全,十倍禾稼”。以上史料可以反映出的信息有(     
A.经济重心的南移已经完成B.高产农作物品种引进推广
C.注重生态环境的合理开发D.政府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
2023-05-31更新 | 257次组卷 | 2卷引用:第8讲明至清中期的经济与文化(课件帮)-超燃历史一轮课件帮好题帮(新教材)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财计三》

史料二   今日之清谈有甚于前代者……(明末心学门人)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工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以至于)神州荡覆,宗社丘墟……(现在应当提倡)经世致用。

——顾炎武《日知录》


【探究】
(1)史料一体现了黄宗羲怎样的思想主张?体现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2)史料二中顾炎武对当时的心学提出了怎样的批判,并提出了什么主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表为1775年1819年英国东印度公司输华毛纺织品价值数据(单位:白银两)。这说明。此时中国(       )

时间

1775-1779

1780-1784

1785-1794

1795-1799

1817-1819

价值

27767

378696

1586662

1556419

1951267

A.自然经济开始日益解体B.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与世界经济保持了联系D.逐步放弃闭关锁国政策
2023-06-19更新 | 260次组卷 | 3卷引用:第8讲明至清中期的经济与文化(课件帮)-超燃历史一轮课件帮好题帮(新教材)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针对古代“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观点,明末清初的颜元认为人人都应该积极参加劳动。他把礼、乐、射、御、书、数、兵、农等作为教育内容,既培养出了善于制造器具的学生,也培养出了垦荒种田的能手。在课程实施的方法上,颜元提出与传统“主静”相对立的“主动”“习行”方法。此外,他认为劳动能使人去除邪念、克服懒怠。他进一步明确指出“一身动则一身强,一家动则一家强,一国动则一国强,天下动则天下强。”

——摘编自崔海亮《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劳动教育及其当代价值》等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生产力水平低下、人民生活困难,新旧价值观念之间冲撞激烈。中国共产党迫切需要通过开展学校劳动教育肃清封建剥削思想,树立劳动光荣的价值理念,动员青年一代积极投身国家建设,为促进国民经济恢复与发展,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努力……开展劳动教育过程中,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作为指导方针,将劳动教育与思想教育密切结合,大学、中学与小学的劳动教育同步推进,学校、家庭、社会的劳动教育相互统一。

——摘编自李欢《新中国成立初期学校劳动教育的实践探索与经验启示》


(1)根据材料一,概括颜元对劳动教育的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初期重视劳动教育的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