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陆王心学与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 道试题
1 . 明清之际的张岱是私人修史的著名学者,在其《越中三不朽图赞》中选取人物最多的是关于理学、忠烈、忠杰、忠谏、孝烈、生孝等12目,以便“见道学诸公则自知有愧衾影,见忠节诸公则自惭有亏忠孝,见清介诸公则自恨纠缠名利,见文学诸公则自悔枉读诗书”。据此可知,张岱(     
A.主张重新建立儒家的伦理规范B.提倡修史须有近代的思维方式
C.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史学意识D.注重修史内容以实现经世致用
2 . 明清之际,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等学者将明朝覆亡归因于王阳明“明心见性”之空学,而近代魏源、康有为和谭嗣同等学者却对之推崇备至,致使其再次兴起。这说明王阳明心学
A.适合不同时代思想需求B.有益于个人主体自由
C.与正统理学有很大区别D.发扬了“孔孟之学”
2021-08-26更新 | 17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第四次一轮复习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3 . 下表所示为顾炎武、黄宗羲与晚明最大的文人社团复社盟友撰文择要的统计情况。这可用来说明(       
作者
撰著类别

建都

治学

兵事

财政

君民

张溥

《两直论》

《建学论》

《任边将论》《兵论》

《赋役论》《征贷论》《钱楮论》

吴应英

《军事策》《原用兵》

《江南征钱粮议》

《原君》《原相》《原将》

陈子龙

-

《练兵求将》

《议财用》

——

顾炎武

-

《生员论》

《军制论》

《钱粮论》《钱法论》

——

黄宗羲

《建都》

《学校》《取士》

《兵制》

《财计》

《原君》《原臣》《置相》

A.儒家思想传统道德的继承发扬B.儒家思想强化了君主专制
C.时代巨变下儒学家的担当精神D.儒学的启蒙作用效果显著

4 . 材料       王阳明,名守仁,字伯安。他年轻时沉迷于朱熹“格物致知”的理论,格竹而未得至理,便从此抛弃了格物之法。后王阳明在绍兴筑书舍,与佛、道人士讲论禅机、道法之事,研读佛老之书。作为明朝官员的他认为,致良知必须实地用功,为学不能与为政任事分离,经世求治成为其立心、立功的基本生活目标。在贵阳书院,他开始向诸生宣讲“知行合一”。王阳明的“心学”在当时产生极大的影响,其弟子王良将“致良知”具体化为百姓日用之道,一生倾心平民教育,由此开创了中国思想史上有名的泰州学派。

﹣﹣﹣﹣摘编自荣真《文史中国•大明流煌》


(1)根据材料,概括王阳明“心学”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王阳明的思想。
2021-08-25更新 | 135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2017届高三5月模拟历史试题
5 . 有学者指出:“顾炎武是那个时代的思想家,他脚踩着的是一个高度集权的封建君主制的社会,背靠的是以儒家思想为主干的强大的传统文化;而当时他的主体意识已初步觉醒,是他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对传统的突破,有明显的进步意义。”由此可见,该学者(     
A.肯定了顾炎武思想的进步性B.认为顾炎武受西方启蒙理念影响
C.否定了顾炎武思想的两面性D.强调了顾炎武深受传统观念束缚
6 . 王阳明认为天地万物是一个大家庭,众人都是我们的兄弟姐妹,万物都是我们的朋友,我们要以血缘关系来看待天地之间的众人和万物。这一思想体现了(     )
A.传统等级观的消亡B.市民阶层的崛起
C.儒学对佛道的借鉴D.众生平等的观念
2023-04-02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部分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3月大联考历史试题
7 . 文学创作是时代思潮的一面明镜,社会思潮的任何一次波动都会给这面明镜带来一圈圈涟漪。晚明文人袁宏道论诗,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这一主张(     
A.具有早期思想启蒙的性质B.受到西学东渐现象的影响
C.宣告宋明理学地位的丧失D.带有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
2024-04-08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三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联考备考实用性联考(七)历史试题
8 . 五代时期的冯道,身居高位,历仕四朝十君。明后期的李贽倍加称赞,称其为“吏隐”,能将百姓之存亡置于君主和自身的荣辱之上,在保身的同时又使百姓免遭涂炭之苦。但明末清初的黄宗羲则认为李贽奖掖冯道是故为“奇诡”之言,危害世风,无异于洪水猛兽。他们在冯道评价上的对立主要是由于(     
A.时代环境的变化B.学术水平的不同C.阶级立场的对立D.占有史料的差异
2024-01-31更新 | 21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民本思想滥觞于殷商至西周。当时的一些思想家、政治家从桀、纣的亡国及现实的斗争中,初步看到了民的力量,提出了“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和“敬德保民”,开始重视民的力量。但这时只能说是民本思想的萌芽时期。到了春秋时期,民的力量有了进一步的显示,思想家们认识到了民对君的制约性,“民实瘦矣,君安得肥?”,并进而提出了“夫民,神之主也”,这标志着民本思想有了较大发展。孟子集西周以来民本思想之大成,提出了“民贵君轻”、“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和仁政学说,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民本思想体系,标志着民本思想的成熟。

——摘编自游唤民《先秦儒家民本思想论》

材料二 黄宗羲以托古的方式明确提出了自己的政治理想——“民为主,君为客”。在他看来,君主统治的目的是要为天下百姓谋福利,而不是相反。在他的思想中,君主的地位开始动摇,世袭君主并不是天经地义应该做统治者的,如果君主不为人民谋福利,其权力就不再具有合法性。他不仅反对暴君专制,还认为君主与百官之间应该“平权共治”,驳斥了儒家传统所推崇的君臣父子关系。虽然君与臣所拥有的权力并不是相等的,但是君与臣之间职责是相同的,因而在身份上是平等的。在国家的政治活动中,“民”所处的地位是一种被拖着往前走的、被照顾的、被教养的地位,而不是一种支配性的、当家作主的地位。

——摘编自李石《论黄宗羲的“民本思想”与西方民主理论的区别》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先秦时期民本思想的演变及发展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先秦相比,黄宗羲对民本思想的发展与局限。
2024-05-27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藏文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明代阳明心学一开始受到到士大夫的反对,王阳明甚至还被嘉靖取消爵位。明朝中后期以来,诸多士大夫呼吁恢复王阳明爵位,其学生内阁首辅徐阶等官员甚至提议王阳明进入孔庙祭祀,与朱熹同堂祭祀,隆庆皇帝满足了以上要求。王阳明地位的变化,说明了(     
A.士大夫思想观念转变B.强化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C.推动了伦理价值观的转向D.内阁等官员左右皇帝决策
2023-11-22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大理州民族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