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陆王心学与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 道试题
1 . 某位思想家传记中有如下描述:“先生之学,始泛滥于词章;继而遍读考亭(朱熹)之书,循序格物,顾物理,吾心终判为二,无所得入;于是出入于佛老者久之……忽悟格物致知之旨,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下列主张是该思想家提出的有(       
A.个性自由B.天人合一C.致良知D.工商皆本
2 . 2008年5月27日时任国民党主席吴伯雄拜谒南京中山陵后题词“天下为公,人民最大”,其观点应与“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一脉相承,提出这一思想的明末清初思想家是
A.李贽B.黄宗羲C.顾炎武D.王夫之
3 . 古代理学家有言曰:“知痛必己自痛了方知痛,知寒必知己自寒了,知饥必知己自饥了,……。”这位理学家的实际主张是(  )
A.格物致知B.心即理也C.心外无物D.知行合一
4 . 明末清初,儒士颜元主张恢复封建,“非封建不能尽天下人民之治,尽天下人材之用”;顾炎武提出“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强调“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这些主张的提出(     
A.弘扬了民主法制B.批判了专制集权
C.否定了伦理纲常D.体现了民本思想
20-21高一上·江苏南通·期中
名校
5 . 《明夷待访录》中写道“天下不能一人而治,则设官以治之,是官者,分身之君也。”由此可知黄宗羲提倡
A.君臣关系平等B.恢复官僚政治
C.反对君主专制D.改革选官制度
6 . 朱熹主张通过博览群书和对外物的观察来启发内心的知识;陆九渊认为应“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所谓“心即是理”,无须在读书穷理方面过多的费功夫。由此可见,朱陆二人(        )
A.认识论存在分歧B.都注重在人生日常处体悟理
C.思想的本质不同D.都提倡儒家积极入世的情怀
7 . 王阳明曾说:“夫道,天下之公道也;学,天下之公学也。非朱子可得而私也,非孔子可得而私也。”此话实质上
A.批评了孔子与朱熹的错误观点
B.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C.体现了“知行合一”的思想主张
D.与李贽的思想有共通之处
8 . 顾炎武认为,“王(阳明)学末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已非儒学之正宗。”从中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顾炎武主张“经世致用”的学风
B.顾炎武批判“心学”的空谈
C.顾炎武批判“心学”对儒学思想的背弃
D.顾炎武主张废除儒家思想
2019-10-23更新 | 151次组卷 | 36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茚旺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关于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继承和发展了战国时期的“民本”思想B.深入地批判了封建制度
C.提出了“经世致用”的主张D.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10 . 17—18世纪,中国和西方都出现了新的社会思潮,黄宗羲和孟德斯鸠分别是其重要的代表人物。清末,孙中山曾刊印黄宗羲的著作宣传革命,他对孟德斯鸠及其思想也推崇备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像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那。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黄宗羲

材料二   如果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会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和立法权合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二为一,法官便有压迫者的力量。

——孟德斯鸠


(1)根据材料一,概括黄宗羲的政治主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孟德斯鸠的政治主张,并指出最早实践其主张的国家。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18世纪中国和西方新社会思想的不同影响。
2020-08-16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云天化中学高中联盟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