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陆王心学与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宋时期,新儒学思潮的振兴,促使“治学”与“从政”的沟通蔚为风气。以“天下”为胸怀的士大夫们,以“天道”“公议”为旗帜,参与治理国家政事。他们将个人修养与天下国家之兴亡联系起来,将自我道德名节的完善视为最终目标。

——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第三卷)

材料二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顾炎武在《亭林文集》卷四中提出“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三大思想家的政治思想在本质上仍是儒家的模式,但是在这一模式内部注入了时代的气息,是传统与时代、先验与经验的结合。

——黄晓军《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政治思想》


(1)材料一中“新儒学”是指哪一思想体系?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思想体系具有哪些积极影响?
(2)依据材料二说明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为儒学注入了怎样的时代气息?分析这些“时代气息”出现的背景。
2 . 明朝后期的一位思想家确信“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进而鼓励人们发挥个性,不必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该思想家是(     
A.王守仁B.李贽C.黄宗羲D.顾炎武
3 . 明末清初,思想界出现了“猛烈抨击君主专制制度”,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皆本”等与正统思想相叛离的观念。这些观念
A.代表了中国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B.促使传统儒学进入反思和批判阶段
C.突破了封建专制主义思想体系D.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成功转型
2020-08-13更新 | 341次组卷 | 18卷引用:云南省昭通市云天化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明朝后期以后,出现了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等进步思想家,提出了“各从所好,各骋所长”“专制帝王是天下之大害”“工商皆本”等思想主张,这反映了思想界
A.提倡个性自由反专制的倾向B.强调主观能动性
C.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D.出现了三教合一
5 . 在明清之际出现了反对君主专制的进步思想,根本原因是
A.知识分子具有忧国忧民思想B.封建专制统治的残酷压迫
C.士大夫接受了西方民主思想D.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
6 .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一方面,孔子及其儒家学说对后世影响极大;另一方面,我们也不难发现,在历史的舞台上,孔子的形象可谓随时而迁、因人而异。

材料一   汉平帝元始元年(公元元年)追封孔子:“褒成宣尼公”。元成宗大德十一年(1307年)追封孔子:“大成至圣文宣王”。

材料二   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李贽·焚书·答耿中丞》

材料三   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一书中着重宣传了所谓孔子托古改制的理论。它宣称:《六经》全是孔子所作,《六经》中记载的有关尧、舜的“盛德大业”都是假托古圣先王的言论来宣传自己的政治观点和变革主张的。(——摘自《中国近代史》)


(1)请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述两次皇帝追封孔子的背景。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作者的思想主张。并请列举同阶段主张近似的思想家。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康有为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的突出特点。
(4)依据以上孔子形象变化的相关材料,简述获得的历史感悟。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末清初,出现了思想活跃的局面。黄宗羲认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君和臣就像是一起抬木头的人,主张“君臣平等”。顾炎武认为“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应“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实行“众治”。三夫之揭露历代帝王把天下作为私产的做法。主张“循天下之公”。

——摘编自人民出版社《历史)必修三

材料二   孟德斯鸠认识到权利和权力之间的辩证关系。约束权力才能保障自由,有节制的权力之下才会有真正自由,权力之间的相互制约是节制权力唯一可行的方案。

——摘编自谢斌《论启蒙运动在律思想史中的地位》

人民订立契约建立国家,他们是国家的主人。人民主权不可转让,也不可代表,议员不能是人民的代表,只能充当人民的“办事员”。

——据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富强   民主   文明   和谐

自由   平等   公正   法治

爱国   敬业   诚信   友善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三位思想家的共同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分别归纳孟德斯鸠和卢梭的核心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孟德斯鸠的主张在美国实践的表现。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
8 . 以下是一位同学的课堂笔记,由此判断该思想家是(       
A.朱熹B.李贽C.黄宗羲D.王守仁
9 . 王阳明认为天地万物是一个大家庭,众人都是我们的兄弟姐妹,万物都是我们的朋友,我们要以血缘关系来看待天地之间的众人和万物。这一思想体现了(     )
A.传统等级观的消亡B.市民阶层的崛起
C.儒学对佛道的借鉴D.众生平等的观念
2023-04-02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部分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3月大联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朱熹认为:“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王守仁认为:“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教第一要义。”

材料二   理学家继承传统儒家入世思想,从责任感和使命感出发,形成了理学思想体系。这一思想使士大夫阶层普遍参与讨论个人、家庭、家族、国家和政治,从而建立了统治者认定和推行的道德伦理规范,使阶级矛盾在某种意义上有了一定的弱化,更使得士子的心灵得到充实。

——摘自徐公喜万红《宋明理学的层次模式》

材料三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下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1)根据材料一,说明朱熹和王守仁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有何差别?试指出两者所属的哲学流派。
(2)根据材料二,概括理学思想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宗羲有哪些政治和经济思想。并分析其思想倾向的根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