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陆王心学与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36 道试题
1 . 明末清初学者顾炎武说“圣人之道”就是要“博学于文”,探索“国家治乱之源,生民根本之计”。此观点(     
A.彻底否定了程朱理学思想B.照搬了王阳明的心学理论
C.体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D.批判了封建君主专制体制
2023-12-13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联合考试历史试题
2 . 明清之际,顾炎武指出,“礼无人臣称万岁之制”并非自古如此,古时“万岁”是“庆幸之通称”,“万岁”可以是民众、吏士对主人、大臣的称颂,不是只有“天子”才能享用。顾炎武的说法(     
A.批判了君主至尊至贵地位B.体现了主流价值观的嬗变
C.纠正了传统儒家思想弊端D.加速了“西学东渐”的进程
3 . 下表所示为顾炎武对宋明理学与“禅学”论述的摘录。据表可知,顾炎武认为宋明理学(       

来源

摘录

《〈下学指南〉序》

今之语录几于充栋矣,而淫于禅学者实多,然其说盖出于程(程颐、程颢)门。
横浦(南宋张九成)则以禅而入于儒。
象山(陆九渊)则自立一说,以排千五百年之学者,而其所谓“收拾精神,扫去阶级”亦无非禅之宗旨矣。
A.丧失了正统地位B.重塑了道德体系
C.汲取了佛教思想D.延续了孔孟道统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易代使得蹈虚凿空的晚明学风成为众矢之的,清初学风由玄虚而趋健实,“经世致用”蔚为风尚。以顾炎武为代表的一批知识分子全面反思和追溯明代政治经济和学术文化,对封建君权提出了尖锐的批判,设计出了各种“限君”“抑尊”的方案。他们理直气壮地主张顺应和满足作为自然人的本能要求,反对封建理学家冷酷而虚伪的禁欲主义,“天理正从人欲中见,人欲恰好处,即天理也。向无人欲,亦并无天理之可言矣”。基于“保国富民”的诉求,他们对重商主义给予了较高的评价。总之,凭借着王朝更迭的权力真空和较少顾忌的思想言论氛围,他们在痛心疾首之余,发出较多惊世骇俗之论。

——摘编自孔定芳《清初的经世致用思潮与明遗民的诉求》

材料二   战争中,中国不堪一击,高唱“经世”的知识分子在惨痛之余,不再顽固强调“内诸夏而外夷狄”,转而用理智的眼光来认识中国与诸夷,“师夷”成为一时潮流。同时,他们对顽固派将机器诬蔑为“奇技淫巧”的看法进行了批判,认为“有用之物,即奇技而非淫巧”;并以“求富”为口号,对传统的“重本抑末”政策进行否定。

——摘编自田永秀、刘斌《经世致用思想由传统向近代的转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初“经世致用”思潮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经世致用”思想由传统向近代转变的表现及其影响。
(3)综上所述,就现代知识分子应该如何实现自身价值谈谈你的认识。
5 . 明朝某位思想家反对程颐、朱熹追求“至理”的“格物致知”的方法,认为应在自己内心中寻找“理”,“理”全在人“心”。“理”化生宇宙天地万物,人秉其秀气,故人心自秉其精要。由此他提倡(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B.工商皆本
C.致良知D.经世致用
6 . 明代王阳明是心学的集大成者。他一生专注“致良知”,认为“良知”是隐藏在每个人心中的“天理”,需要重新发现和践行,这样就可以达到圣贤境界,“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据此可知,王阳明(     
A.提倡个性自由B.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C.抨击君主专制D.主张工商皆本
7 . 明代王艮在传承阳明心学的基础上,提出“百姓日用即进道”,认为“道”就存在于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这反映了心学(     
A.理论体系发生根本变化B.进一步得到民众的支持
C.受到儒家民本思想影响D.开始出现平民化的趋势
2023-12-08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面对明朝中后期“天下事势如沉疴积痿”的局面,王守仁以“正人心,息邪说”“而后天下可得而治”自任。下列项中,属于王守仁言论主张的是(     
A.“存天理,灭人欲”
B.“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C.“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D.“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2023-12-08更新 | 380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王阳明认为:“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李贽则进一步提出,“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纵出自圣人……,是岂可遽以为万世之至论乎?”这反映出明朝中后期(       
A.二位学者反对格物致知与儒家经典B.儒学思想体系内的继承与发展关系
C.城市市民阶层兴起促进儒学普及化D.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儒学体系崩溃
10 . 王夫之认为:“天下将治,先有制法之主,虽不善,贤于无法也”。“民气之不可使不静,非法而无以静之”。同时也指出:“法者非必治,治者其人也。”所以,“治之敝也,任法而不任人”。据此可知,王夫之主张(       
A.突破传统政治伦理并关心百姓命运B.治法与治吏相结合的治国方略
C.反对君主专制制度以促进社会转型D.程朱理学严重脱离了社会现实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