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陆王心学与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2023·广东·模拟预测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宋变革的重要表现在于宋代政治文化风格的转变。具体表现为集文化政治精英身份于一身的士大夫的家国观念在这一时期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以天下安危为己任”成为众多出身庶民的士大夫的人生追求。张载提出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名句,历代传颂不衰。践行者先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臣范仲淹,后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死士文天祥。

——摘编自魏巍《朱熹·宗族·社会——宋代的士大夫与社会变迁》

材料二   明清之际的士人在面对这样一个现实的时候是如此感知和行动的:“对正统观念较强的士大夫来说.他们认为当时的天下是乱哄哄的。”所以希冀恢复儒家的礼治来重建四民社会的秩序.并对抗当时亦十分流行的佛道礼义。江浙地区的士人们还编撰和刊行行为仪则的小册子,多以“戒”或“约”为名.其中以刘宗周的《人谱》最具影响力。这股风气的涟漪投放到日常生活中.便是具有公开性质的日谱的大量出现.而此种修身日记的内容则体现着道德的判断标准由内转向外,由虚转向实。

——摘编自程曼《“风”过而“心”动:清代政治压力引起的文化反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士人家国观念发生转变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士人主张重建四民社会的背景。
2023-06-08更新 | 270次组卷 | 5卷引用:辽宁省部分高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贾谊(公元前200—前168年),西汉前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他从有利于西汉王朝的长治久安出发,对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肯定了君主专制统治存在的合理性,他曾论述道:“当天下之散乱,以强凌弱,众暴寡,智欺愚,士卒罢弊,死于甲兵,老弱骚动,不得治产业,以天下之无天子也。”并认为“天子如堂,群臣如陛,众庶如地”,因而,国家的兴衰存亡、长治久安,就系于君王一身,正所谓“人主者,天下安,社稷固否耳”“天下之治在陛下”。

——摘编自梁安和《贾谊论君吏士民》

材料二   唐甄(16301704年),清初进步思想家,指出“天子之尊,非天地大神,亦人也”,讽刺说:“人君之尊,其犹土神乎?”“虽为君主,一匹夫耳。”甚至认为如果得不到人民的拥护,所谓“君”也只是一个独夫而已。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礼教,是维护君主统治的精神支柱,唐甄把它比作毒害人民的药石,提出“天地之道故平,平则万物各得其所。及其不平也,此厚则彼薄,此乐则彼忧”的学说。

——摘编自赵宗正《唐甄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的启蒙思想》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贾谊和唐甄对君主统治的看法。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两种看法产生的社会背景。
3 . “占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上述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是(     
A.商品经济发展,封建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B.农耕经济发达,白银成为流通的主要货币
C.实行闭关政策,中国开始遭到西方的侵略
D.西学东渐影响,西方启蒙思想在中国传播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所谓“明清之际早期启蒙思想”,主要是指明中叶后,我国社会孕育和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后早期启蒙思想家所倡导的社会政治思想。其基本特征是,对封建专制主义和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持怀疑和批判态度,要求开明政治,倡导平等和民主;一反过去封建时代的经济思想,主张工商皆本,重视货币,要求平均土地等;不屑于空谈性理,在一切社会文化领域提倡“经世致用”的实学。由此形成的一套具有时代和民族特色的中国人自己的启蒙思想理论。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明清之际早期启蒙思想家,均有很深的自然科学造诣,在极为丰富的科学思想中,蕴含着启蒙的精神。

——摘编自张华荣《明清之际早期启蒙思想简论》

材料二   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主题之一就是提倡民主、反对专制,陈独秀明确提出:“抛弃官僚的、专制的个人政治,而易以自由的、自治的国民政治”。在这样的思想基础之上,新文化运动的崛起促成革命力量的成长也是很合乎逻辑的历史发展必然。恳昧和迷信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重要特征,新文化运动旗帜鲜明地反对愚昧和迷信,提倡科学,运动的口号之一就是“赛先生”,通过尊崇自然科学法则,培养科学精神,反对封建礼教、旧思想和旧文化对人性的束缚,主张科技救国。但同时,新文化运动也有其不足之处,胡适、陈独秀、鲁迅和李大钊等人深受西方教育的影响,他们的受教育程度和文化水平等都高人一等,这也导致阳春白雪的理论很难深入劳苦大众,运动也只能流行于精英阶层之中。

——摘编自姚天琪《西方思想解放运动与中国新文化运动人文思想的比较与对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清早期启蒙思想产生的背景并概括其内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明清早期启蒙思潮与新文化运动的异同点。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吕思勉认为,“先秦时代的学术,是注重于矫正社会的病态的,所谓‘拨乱世,反之正’,实不仅儒家,而为各家通有的思想”。《新全球史》中也认为,“正是这一时期的政治混乱才迫使那些思想者不断反思社会的本质以及人们在社会所应该承担的角色”。“一致而百虑”,社会的重要矛盾,即一致,引发了士人阶层的百虑,他们从不同角度出发对社会应该是如何运转进行了自己的理论构建和大讨论。

——摘编自刘子贤《论社会转型与文化转型之关系——以春秋战国为例》

材料二   宋明理学的产生与发展是在中国近古社会政治文化大背景下进行的,其以儒学为中心建构起的囊括宇宙与人伦的学术体系,可以说是对上古与中古学术的继承、反思与集成,是中国古代传统学术的最高形态。继宋明以后,有清近三百年的学术史究竟如何定位,歧义很多。而以两种说法最具代表性。一种梁启超认为清代学术“以复古为解放”,是“对于宋明理学之一大反动”。另一种钱穆以清代学术为宋、明的直接承继。

——摘编自许结《中国文化史论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先秦时代学术的特点及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清代学术和宋明理学之间的关系谈谈你的看法及其理由。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勤俭观念在我国古代产生很早。从殷周时代开始,人们即认识到勤俭不仅关系到个人和家庭的安危,而且关系到国运的兴衰。商初大臣伊尹曾对刚继位的太甲提出建议:“慎乃俭德,惟怀永图。”春秋战国时期,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不仅把俭与温、良、恭、让一同列为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更将其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践行于日常生活之中。西汉立国之初,社会经济凋敝,物资极端缺乏,统治者致力于医治战争创伤,以“寡欲”“无为”的黄老思想治国,提倡俭朴的道德风尚。

——摘编自杨明辉《我国古代勤俭思想的发展》

材料二   早于西方,明末清初的中国也有一场思想“启蒙”,这场启蒙的领军人物是黄宗羲。在黄宗羲的论述中,可以看到与西方启蒙殊途同归的有关“公意”与“议政”“权利”与“权力”的阐释。由于种种原因,启蒙思想在中国止于“思想”未能形成“运动”,普及到社会,但从黄宗羲的论证中,从梁启超的评价中可以体味到其发源于中国本土,具有中国特色的权利意识、权力制约、地方自治、民主议政等一些具有近代宪政气息的思想因素。

——摘编自马小红《近代中国宪政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社会传统的消费观念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末清初中国思想启蒙的特点。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清书院合计7798所,为了应对书院蓬勃发展和其教学日益扩大的需要,明清中央政府、书院以及士大夫学者一族都编制了一些教材。由于卷帙浩繁,具体教材数量尚无法准确统计。就书院教材所涉范围来看,主要包括传统的四书五经,不断发展完善的《十三经》《古文词类纂》《古文观止》以及历代法律诰令,后来增加了农学、水利、历学、象数、地理等内容。由于书院的教学宗旨、学术水平、办学条件等方面的差异,每个书院所使用的教材也各具特色。

明朝统治者推行“治国以教化为先,教化以学校为本”的文教政策。清初,诏令奉行“兴文教、崇经术,以开太平”的文教政策。明清时期,虽然科举制度加强了官方对学术的把持,但并没有抑制住思想与学术的发展,书院学术研究的特质不仅没有泯灭,甚至在明末清初成为一种风尚。此时,私人著述丰富极大地推动了刻书风气的兴起,士大夫开始热衷于私家刻书,私家刻书以江浙两省为最盛,成书卷帙浩繁。这一时期,印刷术发明以后的一切技术手段都得到了充分有效的利用,特别是木活字印刷技术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获得了空前的发展。

——摘编自张传燧、钟伟春《明清书院教材的类型、建设逻辑及其特点》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书院教材建设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明清书院教材建设获得发展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