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陆王心学与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6 道试题
1 . 明清之际,思想界高扬起“批判”和“变通”的旗帜,对旧道统进行批判,发出了时代的呐喊。文学家们批判现实,更有些学者把目光转到经济与社会问题上来。上述现象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士人引领社会风潮能力削弱B.儒家信仰体系得到了巩固
C.经世致用思想受到社会关注D.社会主流价值观发生嬗变
2 . 有学者指出,黄宗羲不具有卢梭式的民主思想。作为一个追求纲常世界的儒者,他不仅直接参与维护这个纲常世界的政治运作,而且还为此进行了不懈的学术努力。由此可知,该学者(     
A.否定了黄宗羲政治思想的进步性B.强调了黄宗羲受到传统观念束缚
C.指出了黄宗羲对西方启蒙理念的排斥D.认识到士大夫阶层躬行实践的重要性
3 . 关羽为三国时期著名大将,其后逐渐被神圣化。宋代政府追封其为侯、公、王,道教中关羽成了财神,佛教中把关羽像供奉在十八罗汉旁;明清以来“关帝庙”遍布全国,尤其得到游民和行商的青睐。这反映了
A.儒释道三教合流走向大一统B.民间信仰带动商品经济繁荣
C.佛道神化关羽得到官府认可D.关羽精神符合多元价值需求
4 . 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称专制帝王为“天下之大害”,还提出了“工商皆本”的思想,顾炎武、王夫之也对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进行了批判。这些思想的出现(     
A.缘于当时社会的剧烈动荡B.体现了民主政治的追逐
C.受到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D.表明政府放松思想控制
5 . 以王艮为代表的泰州学派,将王阳明之学中“人皆可为圣人”的命题大加发挥,将玄妙的“天理”世俗化,提出“圣人之道,无异于百姓日用”。该学派从者云集,成为晚明显学。这一思想(     
A.带有强烈保守主义倾向B.根本否定传统纲常伦理
C.体现出回归理学的趋势D.蕴含传统民本治国思想
6 . 顾炎武说:“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载之空言,不如见诸行事。”这说明顾炎武提倡的治学目的是(  )
A.反对君主专制B.提倡经世致用
C.质疑儒学权威D.宣传唯物主义
7 . 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在研究古代典籍的基础上,提出人臣也可称“君”“万岁”原是“庆幸之通称”,人臣也可使用:并提出“人主欲亲民,必先亲牧民之官”,天子要“贵士大夫以自贵,尊士大夫以自尊”。顾炎武的这些主张旨在(     
A.否定传统的君主制度B.构建相对平等的君臣关系
C.强调以民为本的思想D.宣扬人人平等的政治理念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致用是指讲求儒家经学以服务于现实社会的一种儒学传统思想,它是“治国平天下”政治抱负付诸实践的体现。明中后期,党争激烈、阉党把持朝政,社会矛盾激化;“南倭北虏”横行,严重威胁统治稳定。以“经世致用”为标榜的知识分子认为陈旧的学术已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如著名思想家王廷相指出:“近世好高迂腐之儒,不知国家养贤育才,将以辅治,乃倡为讲求良知,体认天理之说,使后生小子澄心白坐,聚首虚谈……误人家国之事者几希矣。”当时,西方近代技术传入后,传统的“重德轻艺”观念受到冲击,他们便开始关注与富国强兵相关联的“可施于用”的经世致用之学。

——编自杨绪敏《明代经世致用思潮的兴起及对学术研究的影响》

材料二   战争中,中国不堪一击,高唱“经世”的知识分子在惨痛之余,不再顽固强调“内诸夏而外夷狄”,转而用理智的眼光来认识中国与诸夷,“师夷”成为一时潮流。同时,他们对顽固派将机器诬蔑为“奇技淫巧”的看法进行了批判,认为“有用之物,即奇技而非淫巧”;并以“求富”为口号,对传统的“重本抑末”政策进行否定。

——摘编自田永秀、刘斌《经世致用思想由传统向近代的转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后期经世致用之学出现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经世致用思想由传统向近代转变的表现。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