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陆王心学与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1 道试题
1 . 明清之际,从李贽“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到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从顾炎武批判“私天下”,到王夫之的唯物思想,充分反映了这一时期思想活跃。导致这一时期思想活跃的根本原因是
A.自然经济解体,重农抑商破产B.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
C.西学传入中国,儒学受到批判D.君主专制强化,封建制度衰落
2 . 康熙十七年(1678年),清廷议修《明史》,时人推荐黄宗羲,他斥道“侍诏金马,无异于断送老头皮也”。两年后,黄宗羲遣其子代为修史。1687年,黄宗羲写道:今圣主持召,入参密务,古今儒者遭遇之隆,盖未有两。黄宗羲对清廷态度的变化
A.有利于民族矛盾的缓和B.消除了满汉之间的矛盾
C.巩固了儒学的统治地位D.体现文化专制取得成效
20-21高一上·江苏南通·期中
名校
3 . 《明夷待访录》中写道“天下不能一人而治,则设官以治之,是官者,分身之君也。”由此可知黄宗羲提倡
A.君臣关系平等B.恢复官僚政治
C.反对君主专制D.改革选官制度
4 . 王明阳曾说“讲得一事即行一事,行得一事即知一事,所谓真知矣。徒讲而不行,则遇事终有暗惑。”这表明他(  )
A.提倡学以致用B.重视实践作用
C.强调知行合一D.倡导格物致知
5 . 王守仁认为,每个人都有隐藏在心中的“天理”,只是多被私欲遮蔽,如铜镜生锈,今欲将其重新发现、扩充、实行,这样就可以达到圣贤的境界。该思想为(     
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B.存天理,灭人欲
C.致良知D.格物致知
2023-01-15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文山州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王夫之认为,“有”是无限的、绝对的,而“无”是有限的、相对的。人们通常讲无,是相对于有而言。就像相对于犬有毛而说龟无毛,相对于鹿有角才说兔无角。所以,讲“无”只是讲“无其有”。这一思想(     
A.继承了朱熹的世界观B.反映了新生产关系的发展
C.体现了朴素的辩证法D.体现了民主启蒙政治思想
2023-07-09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大理州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朱熹主张通过博览群书和对外物的观察来启发内心的知识;陆九渊认为应“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所谓“心即是理”,无须在读书穷理方面过多的费功夫。由此可见,朱陆二人(        )
A.认识论存在分歧B.都注重在人生日常处体悟理
C.思想的本质不同D.都提倡儒家积极入世的情怀
8 . 王阳明曾说:“夫道,天下之公道也;学,天下之公学也。非朱子可得而私也,非孔子可得而私也。”此话实质上
A.批评了孔子与朱熹的错误观点
B.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C.体现了“知行合一”的思想主张
D.与李贽的思想有共通之处
9 . “良知不学不虑,本来具足,众人之心与尧舜同”,“夫良知即是道,良知之在人心,不但圣贤,虽常人亦无不如此。若无有物欲牵蔽,但循着良知发用流行将去,即无不是道。”该主张(     
A.纠正程朱理学空谈心性之弊B.体现了经世致用的价值取向
C.隐含一定的平等和个性色彩D.反映了明朝伦理道德的崩坏
10 . 顾炎武认为,“王(阳明)学末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已非儒学之正宗。”从中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顾炎武主张“经世致用”的学风
B.顾炎武批判“心学”的空谈
C.顾炎武批判“心学”对儒学思想的背弃
D.顾炎武主张废除儒家思想
2019-10-23更新 | 151次组卷 | 36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茚旺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