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陆王心学与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但惟圣人能致其良知,而愚夫、愚妇不能致,此圣愚之所由分也。”

“只要去人欲,存天理,方是功夫。静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动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

——摘编自王阳明《传习录》

材料二  王艮(泰州学派创始人)生活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到明朝中期开始衰落的年代,小作坊主和商人成为市民阶层的重要组成力量,而王艮出身于东南沿海地区的煮盐家庭,9岁就开始随父往返于山东做贩盐生意。在目睹了王朝政治腐败,许多身在宦途的仁人志士遭受迫害后,他提出了“保身论”,要求那些身在宦途的人要爱身保身,不要为封建统治者卖命,为封建统治者尽愚忠是不值得的。同时他冲破“天道”的束缚,把“道”解释为“愚夫愚妇”能知能行的日常行为,从而得出了“百姓日用即道”“满街都是圣人”的结论。李贽将王艮的思想进一步发挥为“童心说”,提出“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的观点。

——摘编自林子秋《简论王艮和泰州学派》


(1)根据材料一、二,简述王阳明思想和泰州学派思想的关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艮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时代的震荡迫使明清之际的大儒对理学作出多方面的反省。顾炎武批评理学“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而人们也愈加倾向于朱熹格物、专研经典的趋实作风,而对于王学末流沾染禅氏习气略感不满,并从明亡的反思中,意识到理学之中掺杂佛老成分的危害。随着学风的转变,学者转向以儒家经典为研究对象,出于对经典的维护,对先圣的推崇,他们力图弄清孔孟的原意,考据学也因此兴起。

——摘编自李汉兴《简析明清之际的理学反思》

材料二   1915年《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办。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以此为阵地,举起了“民主”与“科学”的两面大旗,意在宣传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观念和科学精神,实现对民众的民主自由权利观念的启蒙和取代“圣贤立言皆真理”的蒙昧主义思想。他们批判的锋芒直指礼教、旧道德,响亮地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表现出一种对旧文化的无情批判、对西方现代文化的兼收并蓄的特点。

——摘编自陈廷湘《中国现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之际儒学发展的特点。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之际的理学反思与新文化运动的异同。
2022-07-24更新 | 148次组卷 | 5卷引用:第19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课时作业)-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纲要上课时及单元测
3 . 明清两朝政治、经济、文化都有新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军机处之所以创立,部分是由于雍正需要一个联系紧密的助手小班子,帮助他起草敕令,部分则由于它是一种避开权势显赫的亲王,从而进一步巩固皇帝权力和提高效率的手段。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三   1684年,清朝在台湾设府,隶属于福建省。清朝在蒙古地区设立盟、旗两级单位进行统治,任命蒙古王公为盟长、旗长。清初,清政府册封达赖和班禅。从1727年起,清朝开始派遣驻藏大臣,代表朝廷与达赖、班禅共同治理西藏。

——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整理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清之际这位思想家并概括其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角度分析产生这些思想的时代背景。
(2)概括材料二军机处设立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专制集权的发展趋势。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政府治理边疆地区的经验。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王守仁这样阐述他的“良知”概念:

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

——《王文成公全书》卷26《大学问》

本来面目,即吾圣门所谓良知。

——《王文成公全书》卷2《传习录中·答陆原静书》

王守仁的弟子王畿说:

信得良知过时,独往独来,如珠之走盘,不待拘管,而自不过其则也。

——黄宗羲《明儒学案》卷12《郎中王龙溪先生畿》

李贽则将上述“良知”概念发展为“童心”,并有如下论述:

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夫既以闻见道理为心矣,则所言者皆闻见道理之言,非童心自出之言也。言虽工,与我何与,岂非以假人言假言而事假事、文假文乎?盖其人既假,则无所不假矣。由是而以假言与假人言,则假人喜;以假事与假人道,则假人喜;以假文与假人谈,则假人喜。无所不假,则无所不喜……更说什么《六经》,更说什么《语》《孟》乎?夫“六经”《语》《孟》,非其史官过为褒崇之词,则其臣子极为赞美之语。又不然,则其迂阔门徒、懵懂弟子,记忆师说,有头无尾,得后遗前,随其所见,笔之于书。后学不察,便谓出自圣人之口也,决定目之为经矣,孰知其大半非圣人之言乎?纵出自圣人,要亦有为而发,不过因病发药,随时处方,以救此一等懵懂弟子、迂阔门徒云耳。药医假病,方难定执,是岂可遽以为万世之至论乎?然则《六经》《语》《孟》,乃道学之口实、假人之渊薮(sǒu)也,断断乎其不可以语于童心之言明矣!

——李贽《焚书》卷3《童心说》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课文内容,体会陆王心学衍生出的思想解放倾向及其对封建传统思想的冲击。
2021-10-09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中外历史纲要上【学思之窗·思考点·问题探究】专辑-14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