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2 . 鸦片战争后,列强将不平等条约强加给中国,清朝原有的法律体系随之发生改变。《北京条约》签订后,清初制定的海禁律例从根本上被打破。1870年,《大清律例》新增打击拐卖人口出洋、允许华民出洋务工的条文。1909年,清政府颁布《大清国籍条例》,以保护海外华侨。上述材料说明(     
A.清廷改革受西方法律影响明显B.条约体系与中国国内法关系密切
C.清朝被迫从闭关锁国走向开放D.清政府通过调整法律以应对时局
2023-06-14更新 | 5900次组卷 | 51卷引用:四川省德阳市第五中学2024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朝统治者认为战争起因是外交处置不当引起的偶然事件,战争失败是因“前线将领指挥不力”,而条约则是“万年和约”,可永保太平,据此推断(       
A.清廷统治的危机加深B.近代外交的体制建立
C.华夏中心的秩序崩溃D.师夷长技的思想实践
4 .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与英方议定海关税则,将货物税率用两国协定的方式确定下来,清政府也 就从此承担了相应的条约义务,从而在实际上丧失了单独改变税率的权力。谈判代表却认为 谈判取得重大胜利。这从本质上反映出
A.谈判代表好大喜功B.清政府不谙熟近代外交
C.国人缺乏主权意识D.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870年,清政府修改《大清律例》,规定:“内地奸民在洋行充当通事买办,设计诱骗愚民,雇于洋人承工。……诱拐已成,为首斩立决,为从绞立决”,“其华民情甘出口……仍准其立约”。这反映出
A.诱骗华工出国成为列强侵华的主要手段
B.清政府以华工出国来讨好西方列强
C.清政府已初步意识到维护主权的重要性
D.中国律例的修订具有半殖民地色彩
2020-03-18更新 | 825次组卷 | 7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2020届高三第一次适应性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6 .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进口商品中,生产资料仅占8%左右,而消费资料占90%上,其中直接消费资料又占80%左右,这种结构,延续到20世纪30年代,并无根本改变。中国对外出口商品中,农业原料在1893年占15.6%,以后迅速增长,到20世纪30年代占45%左右,而制成品反由占56%退居34%。对此合理的认知是
A.自然经济顽强抵制着列强侵略
B.中国外贸的半殖民地色彩浓厚
C.民族工业未涉足重工业
D.近代农业有了一定发展
2019-09-12更新 | 830次组卷 | 16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19届高三高考考前模拟文综历史试题
7 . 中英《南京条约》附件中规定:英国的侨民、商人同中国人发生冲突,犯了法或成为被告,只能由英国驻中国的管事官——领事去裁判,中国政府不得过问。这说明中国丧失了
A.领土主权
B.贸易主权
C.司法主权
D.关税主权
2016-11-27更新 | 759次组卷 | 42卷引用: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