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25 道试题
1 . 如表格揭示出的主要问题是(     
中国主要农产品及农产制成品输出量统计表(部分)
年份丝(担)茶(担)棉花(担)油类(担)烟叶(担)
1868年57346144087138141261737
1878年673431898955233101007911122
1888年7678021674602025466495267128
1898年1088211538600273739357976371137
1908年1290901576136613509733943144857
A.自给自足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中国传统社会经济的衰败
C.闭关锁国政策已完全瓦解D.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市场
2024-03-02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中原名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精英联赛文综历史试题
2 . 外事本是中央事务。《南京条约》签订后,负责与英国直接交涉的都是地方的督抚,甚至出现地方督抚全权负责的现象,英国人意与清中央政府直接交流而不得。这一现象反映出清政府(     
A.极力维护天朝体制B.开启了外交的近代化
C.中央权威出现下降D.逐渐成为洋人的朝廷
2024-02-29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中原名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精英联赛历史试题
3 . 下表为晚清时期西学输入的基本脉络,该表反映出(       
时间代表作
鸦片战争后《海国图志》《瀛寰志略》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克虏伯炮说》《水师操练》《探矿取金》《工程致富》
甲午中日战争后《中东战纪本末》《泰西新史揽要》《文学兴国策》
戊戌变法后《约论》《万法精理》《自由原论》《美国独立宣言》
A.中西方思想文化逐渐融为一体B.先进中国人已找到救国之路
C.西方的民主制度被广泛接受D.民族危机推动学习西学的深入
2023-12-23更新 | 186次组卷 | 29卷引用:甘肃省酒泉市玉门油田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恭亲王奕欣在和英法谈判的过程中认识到:只要中国信守条约义务,以善意和开明的态度对待洋人,就能保持和平。据此,他制定了一项新政策:中国应在外交上接纳西方以获得一段时期的和平。此政策(     
A.有利于中国外交的近代化B.认识到西方列强的本质特征
C.拉开了中国近代化的序幕D.使中国主权进一步遭到破坏
2023-11-27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五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联合考试(三)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我国商品出口统计情况。由此可知,当时我国(     
年份各种商品出口总值(千元)其中农产品
总值所占比例%
187314844928662.6
18931817132842315.6
19033339618949626.8
191059333723195739.1
A.重农抑商观念逐渐转变B.自然经济逐渐走向解体
C.外贸入超局面有所改变D.闭关锁国政策开始瓦解
2023-09-29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南充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6 . 如表为1873—1903年天津口岸部分商品的进口值(单位:海关两)及占进口总值百分比状况。这反映出天津及华北地区(     
18731883189318981903
棉纱--6140810425242395548
机器-5625620599351068454562
铁路材料--59076323457563071210
木材70616-20552--
合计706165825669332237393485925383
百分比(%)0.70.515.1641.031.8
A.日益沦为列强原料产地B.对世界市场依赖程度加深
C.工业发展水平有所提高D.传统经济结构已日益瓦解
2023-09-21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十校2023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图,造成1844—1850年英国在广州的贸易输出总额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经济的封闭保守B.五口通商的对外开放
C.民众的爱国排外情绪D.民族工业的有利竞争
2023-08-25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保山市高(完)中C、D类学校2023届高三10月联考历史试题
8 . 晚清时期外国商品的涌入和外国人在中国设厂生产,给传统社会带来灾难性的影响,手工业者和农民离开家乡进城谋生,宗族和家庭不能再为那些失业的、患病的、贫困的家庭成员提供帮助和慰藉。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当时(     
A.列强侵略导致中国社会矛盾激化B.西方文化传播冲击中国传统文化
C.手工业者和农民获得了人身自由D.传统家族社会在外来侵略下瓦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9 . 鸦片战争后,列强将不平等条约强加给中国,清朝原有的法律体系随之发生改变。《北京条约》签订后,清初制定的海禁律例从根本上被打破。1870年,《大清律例》新增打击拐卖人口出洋、允许华民出洋务工的条文。1909年,清政府颁布《大清国籍条例》,以保护海外华侨。上述材料说明(     
A.清廷改革受西方法律影响明显B.条约体系与中国国内法关系密切
C.清朝被迫从闭关锁国走向开放D.清政府通过调整法律以应对时局
2023-06-14更新 | 5899次组卷 | 5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中学蓉江校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面对列强侵华的不断加剧,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探索救亡图存之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中国的现代化一日未完成,鸦片战争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材料二: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39-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据《欧战前后农商部注册工业公司年别表》,战前(1914年8月)注册的工业公司,共计146个,资本总额41148205元;而自1914年8月至1920年,新注册的公司就有272个,资本额为117434500元。所涉及的行业众多,尤以纺织业和面粉业这两个关系民众衣食的行业发展得最快。

——《第一回中国年鉴》,商务印书馆1924年版

据粗略估计,1920年前后近代工业的总产值仅占全国工农业总产值的7.84%


   

材料四:巴黎和会期间,中日双方代表围绕山东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交锋。日方辩词的主要内容如下:

①日本出兵驱逐了德国在山东的势力,形成对胶州湾的实际占领。

②1917年英法意三国支持日本战后获得德国在山东的特权。

③根据中日关于“二十一条”的换文,中国方面已“欣然同意”山东问题。

——据唐启华《巴黎和会与中国外交》

材料五:总而言之,国共合作主导下的国民革命,是一场更富有现代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性质的大革命。与辛亥革命相比,这场革命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变迁更加密切相关,革命的社会动员程度和民众参与积极性更加高涨,是在对政治共同体作出新的解说(新三民主义)的前提下,由一个新的政治上层来取得政权,建立起更强有力的政治体制。它反映的历史主流,是在中国建立起对外自主独立的、对内具备有效权力和权威体系的统一的现代民族国家。

——摘自陈勤、李刚、齐佩芳著《中国现代化史纲》

材料六:一切革命同志须知: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所以失败了。现在有了这个变动,乃是革命完成的重要因素。

——摘自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927年3月5日)


(1)简析材料一中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的含义。
(2)结合材料二和整个中国近代史,为救亡图存,中国人是如何向西方学习不断深入的,并举出其相应的实践活动。
(3)材料三这一时期的经济发展“春天”但“短暂”的根本原因分别是什么?从中可得到什么启示?结合材料三指出民族工业发展有何特点?
(4)结合材料四,如你是中国代表团的一员,请撰写一份中方辩论稿提纲。
(5)根据材料五,指出国民革命的突出特点。
(6)根据材料六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民革命时期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探索,并指出其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2023-06-04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