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家出路的探索和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体育萌芽于原始氏族社会。商周时期盛行的射礼,竞争者先相互揖让,后登堂比赛,赛毕同饮,“其争也君子”。御术、龙舟竞渡等项目,同样受到“君子之争”的框定。汉代舞龙活动十分流行,不同节令的求雨祭礼都离不开舞龙。宋元以后,多数体育活动形式开始冲破“礼仪”束缚,如蹴鞠、相扑等成为瓦舍中民众喜爱的体育表演。清代民间冰上活动在技巧形式与普及程度上都较前代有很大的飞跃,这与满族人尚武善滑的传统有很大关系。

——摘编自国家体委体育文史工作委员会编《中国古代体育史》等

材料二   洋务运动开启了西方体育传入中国的先声。从1862年起,湘淮系等清廷军队开始废除传统的骑射、刀、弓等武艺,以西式兵操训练士兵。维新思潮的兴起进一步推动了西方体育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维新人士“呼吁锻炼强民之体魄”。20世纪初,晚清政府明确规定各学堂一律练习兵式体操。1933年,党领导人民群众成立了“赤色体育会”,将体育与军事技术训练、政治任务相结合,使红色体育为革命和抗战服务。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的学校体育课加入了军事体育元素或直接改为军事体育课,学习并掌握侦察、埋地雷、投掷炸弹等军事技能,推动了“以体卫国”爱国精神思潮的蓬勃兴起。

——摘编自王德辉《中国近代以来的国运与体育:“国运兴则体育兴”的历史阐释》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体育活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中国古代相比,近代体育活动发生变化的原因,并分析近代体育活动开展的意义。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体育活动发展历程的认识。
2024-01-30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经过两次鸦片战争,李鸿章认为“中国但有开花大炮、轮船两样,西人即可敛手。”为此建立了上海炮局、江南制造总局等。随着军事工业的开办,原料、经费等困难日益严重,李鸿章认识到军事工业需要雄厚的经济基础,从而产生了发展工商业的思想,并创办了开平矿务局等。此外,李鸿章还在天津等地开办了电报、水师等学堂,派遣留欧学生。

——摘编自胡滨、李时岳《论李鸿章的洋务思想》

材料二   甲午战争后,康有为主张用“西法”来医治中国社会的弊病,这在他的历次上书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如在《上清帝第二书》里,他提出“变法之法,富国为先”,而“富国之法”,即为钞法、铁路、机器轮船、开矿、筹银和邮政。在《上清帝第三书》里,他重点强调汰冗兵、制兵器、广学堂、练将才、厚海军等。在《敬谢天恩并统筹全局折》里,他又提出“统筹全局,商定政体”,把改变政体提到变法的首要地位上来。

——摘编自张凯之《中国思想史》

材料三   我们认为,即使是维护中国的完整与独立的善意与义侠行为,如果像我们所了解的那样是指对目前摇摇欲坠的满清王室的支持,那么注定是要失败的。要想解决这个紧急的问题,消除妨害世界和平的根源,必须以一个新的、开明的、进步的政府来代替旧政府,这样一来,中国不但会自力更生,而且也就能解除其他国家维护中国的独立与完整的麻烦。

——孙中山《中国问题的真解决:向美国人民呼吁(1904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鸿章为使“西人敛手”采取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康有为的思想主张,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孙中山与康有为思想主张的不同之处。综合上述材料分析,指出近代先进中国人所具备的主要精神品质。
2024-02-02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朝将原赵、燕、秦长城连接并置机动部队,夺回匈奴手中的河套地区,并采取建灵渠、派军征服和设郡县等措施控制岭南地区。汉初,在北方边界扩建长城,设渔阳、上谷、蓟县等几个防御据点,以和亲求得暂时稳定;汉武帝通过三次大战,将匈奴逐出漠南地区,建立以呼伦贝尔大草原、阴山、祁连山等为中心的防线;汉宣帝设立都护府管理西域,同时对西南地区采取笼络手段。唐朝建立后,因无法对中亚、西亚、外东北等地区实行有效控制,于是采取“羁縻”政策。元朝在西藏、青海、外东北、西伯利亚东部设置行省,直接管辖边疆地区。康熙停修长城,对蒙古各部恩威并济,征服准噶尔势力等,确立辽阔疆域版图。

——摘编自拉铁摩尔《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等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西方远洋舰队的威胁远超北方游牧民族骑兵军团,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日本对华威胁增大,染指台海地区。李鸿章等部分官员意识到东南沿海防御的重要性,通过洋务运动建立近代海军试图加强海防。19世纪六七十年代,西北地区依然面临严峻威胁,沙俄与英国支持的阿古柏侵入新疆,左宗棠继承林则徐“塞防论”,极力推动收复新疆,还主张大规模“移民实边”;清廷对关内开放东北地区,使后来的“闯关东”成潮流。内蒙和东北的进一步开发,一定程度抵制了列强侵略,但无力避免外蒙20世纪20年代出现裂变。

——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的方式和效果。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边疆治理的变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