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家出路的探索和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分析近代中国如何抵御、反抗作为资本主义最高阶段的帝国主义不断扩张、殖民,维系国家统一与争取民族解放的历史;就是近代中国如何吸收、借鉴各种现代性因素,将其内化为中国自身的积极因素,进行国家建设,寻找富强之道的历史;就是在不断变化的内外形势下,形塑新的政治实践主体,破除各种政治、社会与文化压迫,探索具有普遍意义的平等与解放的历史;更是在古今中西纠缠不清的情况下,思考中国文化存续与更生的历史。

——摘编自王锐《关于中国近代史叙事问题的思考:合富强叙事、阶级叙事、文明叙事为一》


围绕中国近代史的叙事问题,选择某一角度或者自拟一个角度,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论述。(要求:以角度为题,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2 . 据学者研究,1894年上海《申报》提到“国民”一词不足10次,1905年有700余次,1906年超过1900次,1907年达2500多次,到1912年已超过6300次了。这体现当时(     
A.报刊文章日益丰富B.民族意识不断增强
C.民主共和深入人心D.革命思想影响增大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时代口号
公元前3世纪末“伐无道,诛暴秦”“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1世纪末“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10世纪初“天补均平!”“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等均之!”
19世纪中期“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天下人田,天下人同耕。”

口号与时代紧密相连,上表是中国历史上几次农民起义的口号。请从中任意选取两个,提炼其主张的共同点,并结合时代背景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正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2023-01-21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艺术班)历史试题(B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表是京师同文馆翻译处和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的记述,反映这一时期翻译活动(     

京师同文馆翻译处

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

目的

“窃查中国语言文字,外国人无不留心学习,其中之尤为狡黠者,更于中国书籍,潜心探索,往往辩论事件,援据中国典制律例相难,臣等每欲借彼国事例以破其说,无如外国条例俱系洋字,苦不能……”“设一便考西学之法,至能中西艺术共颉颃,因想一法将西国书籍译出,不独自增见识,并可刊印传播,以便国人尽知;又想书成后可在各省设院讲习,使人明此各书,必于国家大有裨益。”

译书

30余种,以公法、律例、史略为主

170余种,以兵政、技术、自然科学为主

A.颠覆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B.宣传维新思想引起社会变革
C.以学习西方制度为主要内容D.是寻求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2023-01-16更新 | 176次组卷 | 4卷引用: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如表为洋务运动中兴办的企业种类及资本。该表反映出(     
种类企业数目(个)资本额(银元)百分比(%)
军事工业196994,346171.4
交通运输业71250.870212.8
采煤工业7271,62282.8
金属采掘和冶金9663,72506.8
纺织工业5610.38036.2
合计479790,9444100

A.近代企业过度依赖西方技术B.军用企业出官办转变为商办
C.军工产品的巾场化趋势明品D.我国近代国防实力有所增强
2023-01-04更新 | 13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清军入关后,虽招降和选用了不少汉臣到地方任职,但出任地方总督掌握军政实权的多是满族人;但是到了同治三年(1864年),在任总督只有一人为满族人,绝大多数为汉族官员。这一变化反映出,晚清(     
A.监察体制的完善B.统治危机的加深
C.民族矛盾的缓和D.选官制度的变革
2022-12-23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2022-2023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887年,重庆的天顺祥票号在四川为云南铜矿承办招股业务;1907年,从官商合办改为商办的川汉铁路公司,在重庆、宜昌、成都、上海四地集掖股款,并将681余万两股款储存在上述四地票号中。这反映了(     
A.商业发展推动票号转型B.传统金融机构助推近代化
C.洋务企业促进票号发展D.传统借贷关系出现新发展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全球化与现代化从不同角度描述了人类从传统农业社会转向现代化工业社会的过程。它们都起源于资本,形成于资本主义时代。在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社会制度出现之前,全球化、现代化就是西方化,就是资本主义化。但是在19世纪中期马克思主义诞生,20世纪初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国家出现之后,全球化、现代化与资本主义重合的历史就被打破了。全球化出现新的历史转向,已经不再是资本主义一统天下,而是出现了一球两制的局面。资本主义现代化只是现代化的一种形式,社会主义现代化成为人类走向现代化的另一种选择。

……为使中国走上现代化强国道路,(近代)中国无数仁人志士在屈辱中探索,在悲愤中奋起。他们或著书立说,开启人民心智;或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实业救国;或搞洋务运动,保全皇权统治;或改良、革命,使中国走向资本主义国家等。他们不懈追求,前赴后继。这些探索和斗争,每次都对中国社会向前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但每一次都失败了。

——王文凯《全球化视域下中国现代化道路研究》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为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夯实了政党根基。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要把我国建设成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全面铺开的20世纪80年代中期,针对小康社会提出:“我们搞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我们建设的社会主义,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以强烈的使命担当指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摘编自于磊《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脉络、科学内涵及世界意义》


(1)根据材料一,归纳人类社会通向现代化道路的变化,概括近代中国现代化探索失败的原因。
(2)综合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意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洋务运动期间,张之洞针对“化学非农夫所能解,机器非农家所能办”,主张设立农务学堂以“考求新法新器”;郑观应则主张政府设立专门的官员综理农事,并派人“赴泰西各国讲求树艺、农桑、养蚕、牧畜及机器耕作”。他们的主张(     
A.有利于洋务企业转型B.顺应了救亡图存潮流
C.强化了重农抑商政策D.实现了农业科学生产
10 . 1860年6月,为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清政府任命曾国藩署理两江总督,节制江苏、安徽、江西三省,并以钦差大臣的身份督办江南军务。从此湘军以两湖地区为募兵之源,以苏、皖、赣三省为粮饷保障。1861年又成立安庆内军械所,仿制开花炮、弹药及轮船,为湘军提供武器装备。材料反映了(     
A.洋务运动由此发轫B.清朝统治福祸相依
C.形成近代军阀割据D.清朝中央集权削弱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