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家出路的探索和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在古代中国,商业账目-直被视为机密,不得外泄。上海轮船招商局成立后,不仅将企业账目造册刊印,以便持股人可以随时查阅,更是将每年的账目总结后发布在《申报》等媒体上公布。这一变化(     
A.反映了媒体监督作用的扩大B.顺应了近代经济发展的趋势
C.便利了西方国家资本的渗透D.满足了民间股票交易的需要
2 . 1879年以前,福州船政局所造之船均“派拨各省,并不索取原价分文”;此后造船所用材料费用由用船一方拨付,采取“协造”方式生产。这种变化反映了
A.军用工业由官办转为商办B.“协造”意在缓解经费压力
C.军工产品市场化趋势明显D.近代轮船制造业走出困境
2017-07-06更新 | 3824次组卷 | 82卷引用:云南省中央民大附中芒市国际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下图为1908年著名漫画家马星驰创作的一幅时事漫画《世界之趋势》,作者旨在(     
A.揭示列强在华利益的冲突B.揭露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
C.呼吁全世界对中国的关注D.唤起民众的民族危机意识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黄宗羲那里,改变君权过重,由于皇帝胡作非为而“丧天下”的办法,已开始放弃了二程、朱、王专门要求“正人心”和“格君心之非”,而企望通过建立现实制度来得到保障,这可以看做“内圣”之学有了向外的新开拓。明中叶以来,无论朱学或王学,都有走向现实世界的普遍趋势。近乎科学的实证之风已开始吹起,除学术本身的发展逻辑外,商业都市的高度繁荣,各行各业的分化兴起、众多科学论著的出现等,都表明当时社会结构、时代氛围和意识形态开始有了某种重要的变动,这可能是使理学内部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不但是黄宗羲,还有好些人都有“工商皆本”的观念,与自秦汉以来重农抑商的传统思想开始有了离异。

——摘编自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材料二   中国近代,可以说经历了三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第一次是对“华夷之辨”观念的突破,第二次是对“道”“器”观念的突破,第三次则是对传统文化束缚的突破由于第一次思想解放到第二次思想解放花了34年的时间,第二次思想解放到第三次思想解放又花了20年的时间,使得中国人民无力确立自己的独立道路,中华民族第一次腾飞的机会彻底丧失了。

——摘编自张玉福《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进程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儒学“新开拓”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次“突破”的核心内容。
2023-10-16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太平军所到之处,没收地主、官僚的财产及庙宇祠堂占有的土地、公田分给没有土地的农民耕种。据此可知,太平天国运动(     
A.凸显小农阶级的局限性B.具有反封建的斗争精神
C.体现出社会转型的趋势D.致使清廷统治基础丧失
2024-01-18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以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的形式创办了上海轮船招商局等民用工业;甲午战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清末“新政”期间,允许自由发展实业,鼓励兴办工商企业,鼓励组织商会团体。据此可知(     
A.政府承担实业救国的使命B.政府积极扶持官办民用企业
C.民族工业的春天已经来临D.顺应了近代经济发展的趋势
2023-08-25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保山市高(完)中C、D类学校2023届高三10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太平天国时期提出《资政新篇》,镇压太平天国的李鸿章、曾国藩等发起了洋务运动。这种殊途同归的历史现象反映了当时中国(  )
A.向西方学习以摆脱危机的发展趋势B.各阶级奋斗目标逐渐趋同
C.发展资本主义实现民族富强的愿望D.救亡图存已成为社会共识
8 . 为实现社会的转型,近代先进的中国人作出了不懈探索。在太平天国运动中最符合社会转型趋势的是
A.洪仁玕的《资政新篇》B.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C.严惩外国侵略者D.反对没落的封建统治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朝后期,玉米、番薯等美洲粮食作物通过多种途径传入中国,逐渐得到推广。番薯“亩可得数千斤,胜五谷几倍”,玉米“种一收千,其利甚大”,大大缓解了“民食问题”,人们遂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劳力和土地等去发展经济作物,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因此深受影响。而粮食生产革命和人口爆炸互为因果,清代以来,人口压力不断增加,原本人烟稀少的广大山区,因为“老林初开,包谷不粪而获”和番薯“备荒第一物”的特性,玉米、番薯等栽种遍野,“生齿日繁”。“棚民租山垦种,阡陌相连,将山土刨松,一遇淫霖,沙随水落,倾注而下,溪河日淀月淤,不能容纳。”

——摘编自何炳棣、陈树平等的研究成果

材料二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进行工业革命的国家。16—18世纪,英国在西欧国家之间的角逐中崭露头角,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机器发明首先出现在新兴的棉纺织业部门。英国早年的棉纺织品质量低劣,产量有限,国内畅销的棉布几乎全部来自印度。为了抵制竞争,在毛纺织业者的要求下,1700年国会通过议案,严禁从印度等国进口棉布。这使国内棉布价格上涨,刺激了英国棉纺织业的技术革新。棉纺织业的机器革命是从工具革新开始的。1733年,约翰·凯伊发明飞梭,提高了织布效率,诱发了棉纱生产的创新。1735年,英国技工约翰·怀特发明了一台包括自动纺筒和翼形纺锤的卷轴纺车,1737年这项发明获得专利。此后,各种纺纱机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马克思说这种纺车的发明标志着18世纪工业革命的开始。

——摘编自高德步《世界经济史》

材料三   面对中国“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人看到了中国在武器装备和科学技术方面大大落后于西方,他们继承了鸦片战争时期“经世派”代表人物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的思想,并且极力把这一思想主张付诸实践。洋务运动的范围相当广泛,包括编练新式海军和陆军、制造枪炮船舰、建立外交机构、兴办近代工矿交通企业、设立学堂、派遣留学生等。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和洋务派对西方国家认识的逐步加深,洋务运动的重点也发生了变化。大体说来,19世纪六七十年代,运动以“自强”为主要目标,即主旨是适应战争和军事的需要,把重点放在训练新式军队和建设军事工业上。19世纪七八十年代,洋务派在继续“自强”活动的同时,又提出了“求富”的主张,强调兴办近代民用企业。洋务派兴办的军事工业在古老的中国开了近代工业的先河。

——摘编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玉米传入中国后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说明“工具革新”所带来的生产组织方式的变化,并简析工业革命在社会生活方面的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英国工业革命相比,近代中国工业化开端的不同之处,并简评其影响。
10 . 1895年《马关条约》规定开放重庆、沙市等为通商口岸。1898年,清政府决定自开直隶秦皇岛、湖南岳州为通商口岸,权自我操,取消界内土地永租权,取消外国人对界内的行政管理权,外国人只有纳税义务而无权征税。这一变化体现了清政府(     
A.被迫接受了近代外交体制B.放弃了“海禁政策”
C.民族国家主权意识的增强D.中央集权体制弱化
2024-05-18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云南省“3+3+3”高三下学期高考备考诊断性联考(三)文综试卷-高中历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