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家出路的探索和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4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经过两次鸦片战争,李鸿章认为“中国但有开花大炮、轮船两样,西人即可敛手。”为此建立了上海炮局、江南制造总局等。随着军事工业的开办,原料、经费等困难日益严重,李鸿章认识到军事工业需要雄厚的经济基础,从而产生了发展工商业的思想,并创办了开平矿务局等。此外,李鸿章还在天津等地开办了电报、水师等学堂,派遣留欧学生。

——摘编自胡滨、李时岳《论李鸿章的洋务思想》

材料二   甲午战争后,康有为主张用“西法”来医治中国社会的弊病,这在他的历次上书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如在《上清帝第二书》里,他提出“变法之法,富国为先”,而“富国之法”,即为钞法、铁路、机器轮船、开矿、筹银和邮政。在《上清帝第三书》里,他重点强调汰冗兵、制兵器、广学堂、练将才、厚海军等。在《敬谢天恩并统筹全局折》里,他又提出“统筹全局,商定政体”,把改变政体提到变法的首要地位上来。

——摘编自张凯之《中国思想史》

材料三   我们认为,即使是维护中国的完整与独立的善意与义侠行为,如果像我们所了解的那样是指对目前摇摇欲坠的满清王室的支持,那么注定是要失败的。要想解决这个紧急的问题,消除妨害世界和平的根源,必须以一个新的、开明的、进步的政府来代替旧政府,这样一来,中国不但会自力更生,而且也就能解除其他国家维护中国的独立与完整的麻烦。

——孙中山《中国问题的真解决:向美国人民呼吁(1904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鸿章为使“西人敛手”采取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康有为的思想主张,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孙中山与康有为思想主张的不同之处。综合上述材料分析,指出近代先进中国人所具备的主要精神品质。
2024-02-02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19世纪70年代,由于财力不支,清政府内部出现了陆地和海洋边疆防务何者优先的大讨论,史称“海防与塞防之争”。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中央权威式微B.领海主权丧失C.边疆危机严重D.民族意识觉醒
2024-02-02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论置备利器必先储人才》:中国自三十年来,亦尝有志自强,既在各省设立制造局,自制枪炮,又时向外洋不惜重价购置各种新式枪炮,其于置器一道,可谓尽心焉耳矣。惟有利器,而无用此利器之人,徒饰外观,毫无实际。

——《申报》社评1895年2月1日

材料二   《善后十策》:朝野上下,费尽数十年之心血,耗尽数亿万之赀财,及两国交绥,而文臣噤口而不能言,武臣束手而无所用,所恃以为长技者,惟是搜括银两,携带妻孥,远举高飞……苟非振刷精神,一洗旧习,恐再阅数十百载,亦不能收富强之效,得战守之功矣。”

——《申报》社评1895年4月28日

材料三   报刊一般要求迅速、准确、广泛,堪称第一手材料,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有学者形象地谈到报刊的作用:“天地像一座大舞台,历史剧目波澜壮阔、绚烂多姿、复杂多变。后排的看客,由于距离的缘故,如置身云雨巫山。一些前排看客,甚至能到幕后打探的特殊看客,便充当起解说的职责。这特殊的看客就是新闻记者”。因此报刊对于了解历史事件的过程,了解当时人们的思想认识,都十分重要。

——据严昌洪《中国近代史史料学》

(1)指出材料一、二中两种观点提出的背景,分析两种观点的共同之处。
(2)结合材料三,说明材料一、二对研究近代中国有哪些史料价值。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后,清政府命令各地举办团练保卫地方,将领自募兵勇进行训练。这些军队所需军费由督抚就地筹集,一定程度上成为督抚的私人部队,中央无权调遣,诸如,曾国藩的湘军、李鸿章的淮军和左宗棠的楚军。这一措施(     
A.造成了中央权力的下移B.瓦解了清王朝政治统治
C.推动了军事制度近代化D.解决了清政府财政危机
2024-02-02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1861年,仅有的4家洋务企业均采用手工生产。直到1864年,其中一家洋炮局花万余金买下英国机器,才成为中国人自建的第一个采用机器生产的工厂。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机器生产占据多数B.企业经营方式落后
C.官办企业资金雄厚D.近代工业基础薄弱
2024-02-01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上海·印记”大事年表

时间事件
1863轮船招商局设立,是近代中国第一家轮船运输企业
1865江南制造总局建立,是当时规模最大的近代军事企业
1895康有为发起成立上海强学会,“专为中国自强而立”
1896黄遵宪和梁启超等创办《时务报》
1903章士钊担任《苏报》主笔,大力宣传邹容的《革命军》
1911同盟会联络光复会和上海商团响应武昌起义,获得胜利
1915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1916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发表《吾人最后之觉悟》

材料二   上海是全国最大之转运码头,内地货之运往外洋及沿海各埠者,或外洋货物之运往内地者,多以上海为转口地点。一批新型的中国商人,在通商口岸同外国侨民的交往中,学到了西方经营企业的方式。资本日益充实,组织日益完善,业务日益发达,己执全国金融之牛耳。劳工的出身地极不统一、上海附近和安徽省等地外出觅生者最多,而技术工人及汽缸工则多为广东或宁波人,他们成为上海近代工业早期技术工人的骨干。

——摘编自肖照青《上海在近代中国中心城市地位的确立及其历史因素研究》


(1)上海见证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请结合材料一加以说明。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上海成为近代中国中心城市的条件。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7 . 时人状写某洋务企业时说:“又有熟铁厂、熔铸厂、重大机器厂、炮位船机厂……广七十余丈,直出(黄)浦江……”该企业可能是(     
A.开平煤矿B.上海机器织布局C.江南机器制造局D.汉阳铁厂
2024-02-01更新 | 218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丽水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太平天国运动期间,曾国藩不但在军中发放“四书”、《孝经》,还亲自拟定《爱民歌》《劝汽营官四条》《扎营之规》《行路之规》《开仗条规》等军队纪律条例。曾国藩此举(     
A.推动了军事训练近代化B.革除了八旗制度的陋习
C.有利于强化部队凝聚力D.意在彰显天朝威仪气度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9 . 对于修筑铁路一事,李鸿章在19世纪60年代时认为“铁路费烦事巨”,中国应正言拒绝。1874年,他在《筹议海防折》中则强调铁路“可以一日数千里,则统帅当不至于误事”。1885年《请借洋款建造铁路折》他又进一步指出“铁路实有远利”。这一变化说明(     
A.思想解放促进经济发展B.交通运输影响战争输赢
C.民族危机推动观念革新D.朝廷要员左右国家政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1875年李鸿章上奏光绪帝: “中国内江外海之利,几被洋人占尽”,建议设立轮船招商局, “以济公家之用,略分洋商之利”。这一提议有利于(     
A.引进西方制度B.缓和中外民族矛盾C.建立军事工业D.打破列强垄断航运
2024-01-31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