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家出路的探索和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19世纪60—80年代,福州船政学堂的学生在文化知识方面与西方学生不相上下,但对实验、实际操演、体力劳动以及体育活动不感兴趣。这可用于说明当时(     
A.排外倾向依然普遍存在B.新式学堂生源质量堪忧
C.传统观念阻碍学习西方D.洋务运动缺乏务实精神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铁路所布,即权力所及。……故大铁道者,犹人之血管机关也,死生存之系之。有铁路权,即有一切权。”从1895年到1899年,英国、俄国、比利时等帝国主义国家在我国攫取了近1万公里的铁路修筑权。材料表明了(     
A.列强已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B.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受益产生
C.中西文化交流与传播日益密切D.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陈旭麓《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说:“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这里“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的本质含义是(     
A.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B.有利于西学的传播C.瓦解了自然经济,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D.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2024-01-25更新 | 112次组卷 | 133卷引用:贵州省遵义航天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第二次模拟(10月)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据《招商局史稿》和《愚斋存稿》所记,上海轮船招商局在创办后的20年当中共获得水脚收入(水路运输的费用)3344余万两;湖北织布局以各种经营方式不断获利。据此可推知,洋务运动(   )
A.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进程B.实现了自强求富的强国目标
C.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D.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侵略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1876年,郭嵩焘被任命为近代清廷首位驻外使节。他的一位湖南同乡在日记中写道:“湘人都以认识郭嵩焘为耻。”有人还编出一副对联讽刺他:“出乎其类,拔乎其萃,不容于尧舜之世;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何必去父母之邦!”由上述事实可以推知(       
A.中西文化鸿沟难以弥合B.晚清中国向近代转型的艰难
C.晚清外交体制的近代化D.程朱理学深刻影响湖南士风
2023-12-29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 贵州省“3+3+3”高考备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诊断性联考(一)历史试卷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们在直到受了英法联军及太平天国的痛苦,然后有同治初年由奕䜣、文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领导的自强运动。这个运动就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应付大变局的救国救民的方案……甲午以后,康有为所领导的变法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救国救民第二个方案……严格说来,拳匪运动可说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三个救国救民的方案,与第一、第二两个方案是背道而驰的……等到自强、变法、反动都失败了,国人然后注意孙中山先生所提出的救国救民的方案……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五四运动前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及运动期间工人阶级的作为,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由理论走向实践创造了有利的阶级基础,再加上在此前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及其影响,中国民众因巴黎和会外交失败而对西方列强的普遍失望与拒斥心理,服膺马克思主义的先进知识分子的宣传鼓动,都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走向实践创造了良好的契机。

——汪朝光《中国近代通史》第六卷(张海鹏主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第一、第二、第三个方案所对应的重大历史事件。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救国方案的实践结果。
(3)根据材料二指出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走向实践的有利条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走向实践后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影响。
2023-12-28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三新”改革联盟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联考(三)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894725日,日本海军在丰岛海面击沉了悬挂英国国旗的商船高升号,船上近千名清军有700多人遇难。事件发生后,总理衙门大臣奕助紧急约见英国驻华公使欧格讷,双方对本次会见各自做了记录,但是在一些关键细节上有出入。

根据总理衙门的记录,当奕助追问:“日本如此无理,西国素讲公法,当作何办法?”欧格讷说:“此时我不能出断语,当听政府之命。既日本将英船击沉,或竟调水师前往,亦未可知。”而欧格讷写给伦敦的报告中却说:“对于日本炮击英国船只一事,英国政府将采取什么措施,我说毫无疑问那是一种非常严重的事件,但我掌握的情报很少,不能冒昧发表意见”,他还询问奕助“一旦真的爆发战争,假使中国决定迅速出击,他认为是否有对敌手施行沉重打击的力量。亲王犹豫了数分钟……咕哝了一声,对他们目前是否能同日本进行成功竞争,表示怀疑。虽然那是一个令人痛苦的场面,但我还是继续说道:这恰是要害所在。……我仍有重要理由怀疑中国能否成功地抵抗日本突然和强有力的侵略。”

——摘编白雪珥《绝版甲午——从海外史料揭秘中日战争》

(1)围绕日本炮击高升号一事展开的中英会谈,请根据材料指出双方记录的不同之处。
(2)中英对此次会谈的不同记录实际上反映了双方对于当时情势的不同认识,并会影响即将开始的中日战争,试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之。
2023-12-28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 贵州省“3+3+3”高考备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诊断性联考(一)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876年,沈葆桢在中国台湾创立基隆煤矿,矿务局盲目抬高煤价,致使上海市场为日本廉价煤所夺。局方还一味坚持原价,宁可“坐视上等之煤渐化为次等,次等之煤再化为下等,下等之煤,一火自焚,不值一钱”。此事例可用来说明洋务企业(       
A.产品的生产与市场脱节B.受到外国资本的控制
C.阻滞了中国近代化潮流D.缺乏市场化经营意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太平天国运动领导人洪仁玕主张“有能造精奇利便者,准其自售;他人仿造,罪而罚之”。他认为地下矿藏“虽公共之物,究亦枕近者之福”,应当允许私人投资开采。洪仁玕的这些主张(       
A.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B.增强了太平天国经济实力
C.维护了资产阶级的利益D.导致了太平天国内部分裂
10 . 据学者研究,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前的三百年中,中国翻译日本书只有12种;但甲午之后的十几年中,中国翻译日本书籍达958种之多。材料现象反映了(     
A.洋务运动的破产B.国民盲目崇外的心理出现
C.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D.国人民族危机意识的增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