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家出路的探索和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在洋务派的支持下,1872年第一批赴美留学的30名幼童于上海启航。这些学生大部来自广东的贫困家庭,因为负责此事的官员根本找不到愿意让孩子去留学的富足家庭。并且,所有孩子的父亲都要在写着“倘有疾病生死.各安天命”的出洋证明书上签字。这反映了(     
A.洋务派的中体西用实践受到抨击B.崇洋媚外行为遭到社会鄙视
C.早期现代化尝试与传统观念相悖D.边疆危机严重激起国人抵制
2024-02-23更新 | 186次组卷 | 2卷引用:吉林省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如图为开平矿务局在1881—1899年的原煤产量变化情况。据此可知,该企业的兴办(     

A.践行了“实业救国”的思想B.推动清廷自强目标的实现
C.实现了清政府“求富”理想D.取得了“分洋商之利”效果
2024-01-29更新 | 170次组卷 | 4卷引用:辽宁省辽东南协作体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861年1月,奕䜣等人在奏折中陈述:“近年来临事使探,往往得自传闻,未能详确,办理难期妥协。各国新闻纸,虽未必尽属可信,因此推测,亦可得其大概。广州、福州、宁波、上海旧有刊布,名目不同,其新开各口,亦当续有刊本,无论汉字及外国字,按月咨送总理处。”这体现出,奕䜣等人(     
A.对新闻纸真实性存疑B.希望拓宽渠道了解西方
C.主张兴办中外文报刊D.意识到通商口岸的重要
2024-01-23更新 | 447次组卷 | 9卷引用:湖北省襄阳市第五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892年,比利时驻华公使照会总理衙门,比国开办考核罪犯会,请中国派员入会。总理衙门派吴宗濂入会听议,并向各国宣讲中国法律“以教化为先,是以人民虽众,犯法者少”,听者数百人,欢声雷动,吴宗濂也被“延于上座,极尽敬礼”。此事表明(     

A.中国法律相比西方更加先进B.清政府实现了与各国平等交往
C.维新变法开启了外交近代化D.清政府借国际会议扩大影响力
2023-12-27更新 | 127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魏源《原叙》对“夷之长技”的赞许以及“师夷长技”的主张在二十年之后得到集体性回响。其时有感于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郑观应、王韬、薛福成等一批洋务思想家发出“警世危言”,主张“采西学”,“制洋器”,广取“诸国富强之术”。这体现出当时先进知识分子(     
A.找到了救亡的正确道路B.动摇了儒家思想的地位
C.已经改变文化自大心态D.代表了新兴阶级的利益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同为切齿者,海军水师提督丁汝昌身荷厚思,委以重任。今年又蒙思赏尚书衔,当如何尽心图报。题闻其带船出洋以未遇敌舟无从接仗,退守威海,藉口固防,并欲告病求退,李鸿章亦未参奏。

——摘自《礼部右侍郎志锐有关方伯谦接统丁汝昌之船之奏招》

日本防卫厅所存《黄海海战彼我阵形略图解》(第六号)、《黄海海战两国舰队队形图》第七号、第八号原始记录:3幅图标记时间清楚(均为日本东京时间,早北京1小时);每图均有古日文记叙;另有各舰航行轨迹;其中第八号标画很清楚,在第八图日本第一游击队吉、高、秋、浪等四舰追击经、甲、济等3舰,其中4时30分击沉经远,至5时30分改南航归与本队汇合。

——摘编自林伟功《新发现的中日甲午战争史料及思考》

材料二   陈独秀曾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失败,“国土的割让,使举国上下如大梦初醒,稍有知识者大多承认了富强之策。”一向被中国看不起的“倭寇”竟全歼北洋水师,索得巨款,割走国土。朝野上下,由此自信心丧失殆尽。外媒却评中日甲午战争:“既是日本的胜利,也是中国的胜利!”

——摘编自施亚英《中国的觉醒与甲午战争——中日甲午战争研究综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则材料史料价值的不同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是如何理解“中日甲午战争:既是日本的胜利,也是中国的胜利!”这句话。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国学大师钱穆这样评价太平天国:“由今看来,大家同情太平天国,认为他是一个民族革命,但实际也不尽然。至少他们太不懂政治,他们占了南京十多年,几乎没有丝毫制度上的建树。”由此可知,钱穆认为(     
A.太平天国运动不属于民族革命B.太平天国自始至终未真正建立
C.太平天国运动具有阶级局限性D.太平天国领导层缺乏创新精神
2023-10-11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九师联盟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1872年李鸿章在唐山创办开平矿务局,为第一家使用机器采掘的大型煤矿,在不断投入设备的情况下,雇佣工人达到了三千多人,产量达到了每年70~80万吨,煤炭主要供应轮船招商局和天津机械局。这一类企业(       
A.引进了资本主义的经济体制B.以实现自强求富为目的
C.规模取决于政府的财政拨款D.瓦解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1885年2月,伊藤博文在与李鸿章就朝鲜问题谈判结束后,向本国政府报告:有人担心“三年后中国必强,此事直可不必虑,中国以时文取文,以弓矢取武,所取非所用;稍为更变,则言官肆口参之”。上述言论出现的主要背景是中国(     
A.洋务运动的破产B.中央集权的削弱C.戊戌变法的失败D.救亡道路的探索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0 . 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清政府派遣了近代第一批留学生,揭开了中国留学教育的第一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林则徐在鸦片战争中亲眼目睹了中英武器得巨大差距,提出了“师敌之长技以制敌”的口号,率先吹响了学习西方的号角。洋务派的代表人物奕也认为:“伏思购买外国船炮,由外国派员前来教习,若各省督抚处置不当流弊原多,诚不若派员分往外国学习之便”。1871年春,李鸿章向美国公使提议派遣幼童赴美留学,美国公使欣然答应。于是,清政府从1872年至1875年先后分四批选送了120名幼童赴美留学,这就是近代中国派遣的第一批留学生。

——摘编自王平《近代中国第一批留学生对中国近代发展的历史影响》

材料二   18817月清政府最终决定将赴美留学幼童全部撤回,8月,留学幼童被迫中断学业,94人(26人未归)分三批回国。94名留学生回国后在不同的岗位工作,在铁路部门工作的16人,有5人是铁路局长;从事矿务的10人;从事外交和行政的有21人,其中领事代办以上的外交官12人,公使2人,外交总长1人,内阁总理1人;从事海军者20人,海军将领14人;从事教育新闻和法律工作者5人其中大学校长2人;从事电报工作者17人,其中3人任过电信局长;从事商业者7人;从医者3人。

——摘编自王平《近代中国第一批留学生对中国近代发展的历史影响》

材料三   留美幼童出国留学之后,耶鲁大学校长朴德认为这些幼童成绩极佳、道德高尚。正是幼童们早期给美国人民留下的这种美好印象,为中美人民一百多年来的文化交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留学教育也已成为中国一百多年来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为中国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人才。他们有的是中国科学院的学部委员,有的是各个大学、科研机构和学术团体的学术带头人。

——摘编自王平《近代中国第一批留学生对中国近代发展的历史影响》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政府派遣留学生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三,归纳清政府派遣第一批留学生的积极影响。
2023-09-18更新 | 67次组卷 | 2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嘉勋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