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家出路的探索和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朝君臣最初没有条约观念和意识,考量条约关系的参照物,除天朝体制意识之外,主要是中国古代的盟誓实践。在遭受一系列武カ打击后,他们被迫接受强权政治下的国际关系秩序同时从国际法角度对近代条约有了新认识。甲午中日战争后,一些人主张借助国斥法体系、维护自己的权益,认为国际公法存在弊端、但两害相较取其轻。薛福成指出,“各国之大小强弱,万有不齐,究赖此公法以齐之,则可以弭有形之衅。虽至弱小之国,亦得藉公法以自存”但中国当今国势衰弱、“若势有不逮,曷若以公法为依归,尚不受无穷之害”。御史陈其璋奏请“与各国订明同列万国公法”,将国际公法与中外条约联系起来,认为”条约屡换,而每事吃亏,指不胜屈”,其原因在于未与各国订明“同用公法”。他主张政变传统观念,"与各国立约”“嗣后不得视中国在公法之外,一切事件,均照公法而行”。

——摘编自李育民《晩清时期条约关系观念的演变》

材料二   1900年年末,部分留日学生创建了一个名为“译书江编社”的学术翻译组织,其宗旨是向国人介绍西方的法政知识。他们翻译的作品被刊载在《译书江编》这一杂志当中这其中也不乏国际法学作品。“国际法”一词在《译书江编》这一杂志中首次亮相,尤其到12年汉语世界的传统“国际法”发生了爆炸式的变迁,这一年也首度出现了中国人自己据写的国际法学术作品。在1902年第1期的《译书汇编》中,我们见到留日学生行诸文字,开了对国际法的首次正式讨论。

——摘编自赖骏楠《国际法与晚清中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甲午中日战后清政府条约观念的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条约观念变化的影响。
2022-01-03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1871年,清政府聘请北京双旗杆医院的德贞为同文馆讲授生理学,此后,卜世礼、满乐道等医学传教士也在同文馆讲授医学知识。材料可用于说明
A.清政府重视引进西方近代医学知识B.洋务运动的范围拓展到医学领域
C.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教育发展D.同文馆的职责已经有了质的变化
2021-12-07更新 | 177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昌吉州昌吉教育体系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1898年,英国政府通知其驻华公使,由于德国占据了胶州湾,俄国占据了旅顺口,华北地区的均势发生了实质性变化,所以英国为争取对华北的控制权,必须向中国租借                空白中最有可能的是
A.香港岛B.台湾岛C.威海卫D.九龙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下图是五口通商大臣帮办处统计的“江海北关”(上海海关前身)货物吞吐量变化曲线(纵坐标单位:海关银)。据图分析19世纪50年代,可知(    )
A.中国洋务运动发展较快B.清朝朝贡贸易继续发展
C.世界资本主义市场萧条D.明显受到农民战争影响
2022-03-14更新 | 21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022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填空题 | 容易(0.94) |
5 . 经济近代化的表现
①工业化:机器生产(洋务企业;民族工业;外资企业)
洋务企业特点:____________;官僚经营;分散经营;重工业
②全球化: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③商品化:传统经济结构受到冲击(小农解体——近代工业+商品经济)
社会结构变化(传统儒生——近代人才)
2022-09-17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整合清单05中国近代史之两半社会的形成历程-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针对性复习】【精讲+易考点】整合清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据记载,1853年以前的十年中,中国的生丝出口,每年平均在16 000包至25 000包之间。1853年太平军控制长江下游的大片产丝区域后,1854年的生丝出口迅速增至61 984包。导致这一变化的重要原因在于,太平天国运动
A.注重发展商品经济B.揭开了民主革命序幕
C.推行了圣库制度D.打乱了封建土地制度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清咸丰帝以前,地方总督主军政,巡抚掌民事,互不统属又多牵制,且以布、按二司分割巡抚权力,以提镇武职牵制总督权力。但是,咸丰以后,督抚的权力不但强化,而且得到集中乃至恶性膨胀。导致上述变化的主要事件是
A.东南互保运动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太平天国运动
2022-01-28更新 | 373次组卷 | 8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太平天国起义之前地方存留的税收既数额有限,又必须按规定的制度支用,向朝廷奏请报销。如有额外开支须奏准朝廷方能动用。太平天国起义后新开征的厘金税既无定章制度,更成为督抚一手包揽的财源。这一变化说明(  )
A.地方政权机构发生变异B.财政收入状况日趋恶化
C.地方财权扩大成为共识D.财政体制整顿势在必行
9 . 梁启超的“科举观"

梁启超(1873年一1929年)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

材料一   四五岁就王父及母膝下授四子书、《诗经》……十二岁应试学院,补博士弟子……。年十八偕入京师(考进士)……。下第归,道上海,从坊间购得《瀛寰志略》读之,始知有五大洲各国……。

——梁启超《三十自述》

材料二   窃顷者强敌交侵,割地削权,危亡岌岌,人不自保,皇上临轩发叹,天下扼腕殷忧,皆以人才乏绝,无以御侮之故。然尝推求本原,皆由科第不变致之也。

——梁启超《公车上书请变通科举折》(1898年)

材料三   去国以来……思想为之一变。……科举非恶制也,……徒以其所试之科,不足致用耳!昔美国用选举官吏之制,不胜其弊,及1893年始改用此种试验,美人颂为“政治上一新纪元”。而德国、日本行之大效……世界万国中行此法,最早者莫如我,……自此法行,而我国贵族寒门之阶级永消灭;自此法行,我国民不待劝而竞于学。……因噎以废食,其不智抑甚矣。吾故悍然日:复科举,便!

——梁启超《官制与官规》(1910年)


问题
(1)依据材料一,概括影响梁启超青少年时代成长的主要因素。
(2)从材料二到材料三,梁启超对科举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原因是什么?
(3)基于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梁启超对科举认识的嬗变。
2021-05-05更新 | 22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浦东新区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19世纪60年代,在“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旗帜下,造船军工、枪炮器械、矿业、铁路、电信等一系列的中国近代工业在通商口岸率先兴起,这些企业里的员工具有了爱国自强、精益求精、求是求实、开放创新的精神。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工人阶级引领了社会潮流B.生产方式变化助推工匠精神转型
C.商品经济取代了自然经济D.洋务企业比较注重产品社会效益
2021-12-04更新 | 20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部分重点高中(青桐鸣联盟)2022届高三12月适应性检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