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家出路的探索和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太平天国起义之前地方存留的税收既数额有限,又必须按规定的制度支用,向朝廷奏请报销。如有额外开支须奏准朝廷方能动用。太平天国起义后新开征的厘金税既无定章制度,更成为督抚一手包揽的财源。这一变化说明(  )
A.地方政权机构发生变异B.财政收入状况日趋恶化
C.地方财权扩大成为共识D.财政体制整顿势在必行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朝君臣最初没有条约观念和意识,考量条约关系的参照物,除天朝体制意识之外,主要是中国古代的盟誓实践。在遭受一系列武カ打击后,他们被迫接受强权政治下的国际关系秩序同时从国际法角度对近代条约有了新认识。甲午中日战争后,一些人主张借助国斥法体系、维护自己的权益,认为国际公法存在弊端、但两害相较取其轻。薛福成指出,“各国之大小强弱,万有不齐,究赖此公法以齐之,则可以弭有形之衅。虽至弱小之国,亦得藉公法以自存”但中国当今国势衰弱、“若势有不逮,曷若以公法为依归,尚不受无穷之害”。御史陈其璋奏请“与各国订明同列万国公法”,将国际公法与中外条约联系起来,认为”条约屡换,而每事吃亏,指不胜屈”,其原因在于未与各国订明“同用公法”。他主张政变传统观念,"与各国立约”“嗣后不得视中国在公法之外,一切事件,均照公法而行”。

——摘编自李育民《晩清时期条约关系观念的演变》

材料二   1900年年末,部分留日学生创建了一个名为“译书江编社”的学术翻译组织,其宗旨是向国人介绍西方的法政知识。他们翻译的作品被刊载在《译书江编》这一杂志当中这其中也不乏国际法学作品。“国际法”一词在《译书江编》这一杂志中首次亮相,尤其到12年汉语世界的传统“国际法”发生了爆炸式的变迁,这一年也首度出现了中国人自己据写的国际法学术作品。在1902年第1期的《译书汇编》中,我们见到留日学生行诸文字,开了对国际法的首次正式讨论。

——摘编自赖骏楠《国际法与晚清中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甲午中日战后清政府条约观念的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条约观念变化的影响。
2022-01-03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1871年,清政府聘请北京双旗杆医院的德贞为同文馆讲授生理学,此后,卜世礼、满乐道等医学传教士也在同文馆讲授医学知识。材料可用于说明
A.清政府重视引进西方近代医学知识B.洋务运动的范围拓展到医学领域
C.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教育发展D.同文馆的职责已经有了质的变化
2021-12-07更新 | 177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昌吉州昌吉教育体系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1843年,洪秀全在表兄的劝说下开始认真研读宣扬西方基督教教义的《劝世良言》,从最开始不理会到给他留下深刻印象,洪秀全对《劝世良言》的态度变化说明
A.近代中国社会内部主要矛盾迅速激化
B.西方基督教在中国具有广泛基础
C.基督教教义迎合了洪秀全的心理转变
D.中国传统文化受到基督教的冲击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梁启超的“科举观"

梁启超(1873年一1929年)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

材料一   四五岁就王父及母膝下授四子书、《诗经》……十二岁应试学院,补博士弟子……。年十八偕入京师(考进士)……。下第归,道上海,从坊间购得《瀛寰志略》读之,始知有五大洲各国……。

——梁启超《三十自述》

材料二   窃顷者强敌交侵,割地削权,危亡岌岌,人不自保,皇上临轩发叹,天下扼腕殷忧,皆以人才乏绝,无以御侮之故。然尝推求本原,皆由科第不变致之也。

——梁启超《公车上书请变通科举折》(1898年)

材料三   去国以来……思想为之一变。……科举非恶制也,……徒以其所试之科,不足致用耳!昔美国用选举官吏之制,不胜其弊,及1893年始改用此种试验,美人颂为“政治上一新纪元”。而德国、日本行之大效……世界万国中行此法,最早者莫如我,……自此法行,而我国贵族寒门之阶级永消灭;自此法行,我国民不待劝而竞于学。……因噎以废食,其不智抑甚矣。吾故悍然日:复科举,便!

——梁启超《官制与官规》(1910年)


问题
(1)依据材料一,概括影响梁启超青少年时代成长的主要因素。
(2)从材料二到材料三,梁启超对科举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原因是什么?
(3)基于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梁启超对科举认识的嬗变。
2021-05-05更新 | 22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浦东新区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海运发展较早,1629年已拥有排水量百吨以上大船35艘,17601780年,商船达到190万吨。19世纪四五十年代,英国掀起建设海运运输网的热潮。1860年时,英国商船达到465.9万吨。19世纪初,英国用进口木料制造帆船。从蒸汽机用在帆船上后,英国开始用铁来制造轮船。但到19世纪60年代,造船业仍以生产木船为主。到19世纪末发生了变化,英国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蒸汽机船队。在造船业兴盛的同时,英国投入大量资金发展航运业配套设施,沿海岸修建灯塔、灯船,扩建港口、船坞、堤岸、堆栈等,置备起重机和其他装卸设备。

——摘编自高德步、王钰主编《世界经济史》

材料二   1866年前后,从官府到民间商人都有自办轮船航运的设想提出。到1872年,沙船从咸丰年间的2000余艘减至400艘。沙船的大量减少又进一步危及漕运;外商轮船航运势力进一步扩展,“中国沿江沿海之利,尽为外国商轮侵占”。由此,将创建轮船招商局提上了日程。18731月轮船招商局在上海正式成立。

——摘编自虞和平著《中国近代通史:早期现代化的尝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航运业发展的原因与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自办轮船航运业的目的。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英两国发展航运业的历史启示。
2021-04-24更新 | 119次组卷 | 1卷引用:皖豫名校联盟体2021届高三第三次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19世纪60年代,在“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旗帜下,造船军工、枪炮器械、矿业、铁路、电信等一系列的中国近代工业在通商口岸率先兴起,这些企业里的员工具有了爱国自强、精益求精、求是求实、开放创新的精神。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工人阶级引领了社会潮流B.生产方式变化助推工匠精神转型
C.商品经济取代了自然经济D.洋务企业比较注重产品社会效益
2021-12-04更新 | 20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部分重点高中(青桐鸣联盟)2022届高三12月适应性检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