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家出路的探索和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1894年6月7日,张謇致函翁同龢,建议:“饬北洋驻威海援朝鲜”,“援朝鲜之兵,应由水陆两路”。在中日宣战后,他又在致翁同龢的信中写道:“我之兵船规利图便,遇有可乘之机,飙驰前进,或毁其船厂,或沉其战船。”张謇的这些策略意在
A.呼吁重视海军建设B.主张出兵援助朝鲜
C.争取时间获得外援D.坚决抵抗日本侵略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光绪七年(1881年),薛福成署直隶宣化府,写出《酌议北洋海防水师章程》,提出了对未来北洋海军的构想,李鸿章以薛福成的设想为基础建立了北洋海军。次年,朝鲜兴宣大院君李昱应发动壬午兵变,薛福成向署理直隶总督张树声献计,尽快出兵朝鲜拘捕乱党魁首。张树声采纳了薛福成的建议,迅速平定了朝鲜之乱,使觊觎朝鲜的日本欲趁乱控制朝鲜的阴谋失败。光绪十年(1884年)初夏,中法战争爆发,时任宁绍台道的薛福成加强防务,指挥军民重创犯浙的法国军舰,因功加布政使衔。任驻欧公使期间,薛福成还参与众多具体外交事务,光绪十八年(1892年)与英国就滇缅边界划分和通商条约问题进行了多次谈判,由于薛福成援引国际公约,刚柔并用,英国终于同意签订《续议滇缅界务商务条款》,中国收回了滇边部分领土和权益。此外,薛福成还以国际公法为依据,迫使英国政府同意中国在其属境内设立领事,这样,中国政府就在南洋、缅甸等处设立了领事馆,保护当地华侨的权益。

——摘编自《晚清外交家薛福成的一生》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薛福成任职期间的主要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薛福成取得贡献的原因。
2021-05-17更新 | 180次组卷 | 2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2021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3 . 1887年,刘铭传在台北大稻埕设立西学堂,聘请英国人布茂林、丹麦人辖制臣为学堂教习,讲授英法人文、地理、历史、测绘、算数、理化之学。另聘请汉教习两人,教授中国经史文字,并兼任学生监督。 据材料可知,当时
A.传统教育制度逐渐走向瓦解 B.崇尚科学推动基础教育的普及
C.中体西用思想成为时代主流 D.办学思想体现中西结合的特点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法战争结束后,清廷将大治水师定为军国大计,以筹办海防善后事宜的名义,创设总理海军事务衙门(简称海军衙门或海署),作为中央主持全国海防活动的独立机构。直至甲午战败、北洋海军覆灭,海军衙门遭致裁撤,黯然退出历史舞台。在成立的十年里呈现出复杂的历史面相。一方面直接促成了北洋海军成立。另一方面,海军衙门是继总理衙门之后,于中央出现的又一个临时性专务机构。其政务运作突出表现为大臣集体负责制与先期咨报模式,对全国海防事务只能负有限的集体责任。它的设立既是清廷面临海防、洋务等新局面采取的应变性举措,又是中央借机强化对地方控制力与约束力的标志性事件。

——摘编自徐笑运《总理海军事务衙门制度建设及其政务运作》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海军衙门创设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海军衙门的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866年,奕䜣建议在同文馆增设天文算学馆,随即获得清廷批准。虽然待遇优厚,最后报名应考者还是寥寥无几,参加考试的仅有72人,最后勉强录取30名,翌年因学习不合格者被淘汰20名。据此可知,洋务运动
A.得益于清廷全力支持B.缺乏广泛社会基础
C.受制于中体西用理论D.注重规范考试制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